“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它突破了传统生产力的局限,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今年两会,“新质生产力”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凸显了中国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视和迫切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中国未来经济,“新质生产力”将起到创新推动的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大特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求。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教育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如何探寻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可行路径?如何在新时代创办出高质量的“新质学校”?都需要我们实干开局、向“新”而行,砥砺探索。
1、明确新质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截止2023年底,中国人口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人口的变化对教育将产生系统性和结构性影响,小班化、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拔尖创新,成为基础教育办学走向的必然追求。面向2035更高水平的育人目标,时代呼唤中国教育大规模孵化“新质学校”,推动工业文明向智能文明转型,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培育新质生产力要以教育创新为基础。新质生产力与教育有着双向驱动的内在关系。一方面,教育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要素和积极变量;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也将催生引发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体系和教育治理的系统性变革。在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背景下,必须通过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来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而这需要教育筑基。
2、把握新质生产力对教育的新要求创办高质量“新质学校”,要把握新质生产力对教育的新要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涉及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还包括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
(一)知识更新的速度与广度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因此,教育体系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个体在没有外部直接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自我管理学习过程、选择学习资源、设定学习目标和评估学习效果的能力。学校应通过设计开放性课程、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创造自主学习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个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体系必须重视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培育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学校应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经历、鼓励学生参与研究项目、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在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下,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往往需要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来解决。因此,教育体系应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领域之间建立联系,创造新的知识和解决方案。学校应设计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整合,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团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新质学校”建设的探索(一)价值体系的提升与完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学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重要力量。学校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多个变革目标和无数重要问题,但营造“飞轮效应”的核心要素首推还是价值观的构建,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学校价值体系,凝炼出“活跃跃地”校训,将“走学业质量与素养发展的双赢之路,建设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引领性的品质学校”确定为办学目标,“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幸福每一个”确定为价值愿景,“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确定为价值使命,“辩证的成绩观,亦师亦友、互相成长的师生关系,在专业发展中找到职业幸福、在社会尊重中找到价值尊严的育人观,爱的教育、铁的纪律、活的生活的学生观”成为学校的核心办学准则,也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精神价值追求,让校园成为师生一生回眸的精神家园。
(二)教育内容的更新与优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内容的更新不仅仅是增加新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重构。在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下,教育不再仅仅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强调技能的培养。学校秉承“五育融合”的全学科育人理念,成立白果树书院“四航”成长学院,重构国家课程,开发“双百课程”“体育育人课程”“研学课程”“百篇名著阅读浸润课程”“百个科学实验课程”“黄金60秒演讲课程”“幼小衔接小初衔接课程”七大校本课程,创新实施了“新六艺课程”“十礼课程”,进一步完善了集团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
如:学校提出了无体育不学校课程建设理念,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每天上午下午两个体育大课间、每学期“校长杯”篮排足乒四球大赛、每年举办四季运动会,点燃孩子们的体育热情,培养至少一项享受终身的体育爱好。“新六艺”课程正在精彩落地,歌声、读书声、加油声、笑声已成为校园的标配。“四航学院”课程,绝不是传统课程的复制与粘贴,是基于学生个性的因材施教;绝不是加班加点的传统老路,而是基于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家长工作环境所做出的暖心工程;绝不是课程知识的新授与加深,而是基于学情的知识复盘与巩固。学校成立了大单元教学课程研发中心及各学科的名师工作坊,以项目课程群领跑全校的大单元课程建设,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3月22日,潍坊市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推进暨新学程实验研究项目观摩研讨会在旗城教育集团召开,充分肯定了学校新学程实验与研究工作。今后学校将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生本化的深化细化上描绘更加缜密的施工图。
(三)学习方式的革新与实践
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学习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革新。这涉及到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手段和技术的应用。新时代的教学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过程。教师的道场在课堂,只有课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会改变。改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路径之一就是实现课堂的模式化。学校构建了以“三单”,即课前问题单、课中探究单、课后作业单为基本结构的“问学互助课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老师、学生过一种崇尚理解的学习生活体验。
学校提出“校园里除去时光皆为课程”的理念,让教师从资源依赖走向资源创生。以真实问题场景、游戏化场景、体验式场景、人机互动场景等不同的场景,激活不同的学习内驱力,实现全方位的真实成长。秋末冬初,旗城小学、宏德小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银杏叶主题课程,通过一个个专题活动,不断将国家课程内容实践化。学习方式的转变还要求从单一接受式学习走向多主体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的个体差异特质和学习流程中的个体特质,以及校园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成为学习内容。我们的周末社团课程,采取混龄式生活,让一至六年级、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孩子在同一社团学习生活,让“学长制”的功能不知不觉中发生。还有我们的“新六艺课程”中的“讲好话”课程,不仅在本班讲,还在本年级、高年级、低年级中讲,学生在讲的过程中文字信息素养、表达素养、沟通素养自然得到内化与涵养。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学校的涌现式、规模化创新,则需要好的沃土和生态。当育人生态四季分明,风调雨顺,尊重个性又集约高效,学校变革就成为人人都能参与的一场“价值涌现”。
编辑:阿黎
作者:崔国立
来源:青州市旗城教育集团
文章原标题《创建一所“活跃跃地”“新质”学校》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