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专业冷热如何变来变去,在大部分家长心中,教育和医学这两个行业一直都被认为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家长们的逻辑很简单:总有人要读书吧,总有人要生病吧。
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但是,别忘了另一句话,“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也侧面说明,学医这条路,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所以,现实到底如何?
最近,正值秋招季,我们就去参加了几场四川大学医药卫生类秋季校园双选会,实地帮大家一探医学生的就业形势。
说说整体感受吧。一是学历要求普遍提高了,二是个别专业的待遇差别挺大的,三是相对很多行业而言,学医的起始薪酬整体确实还不错。
但是,也有很多医学生都提到一点,学医的成才时间非常长,如果没有兴趣支撑或者是强大毅力,学起来可没想的那么简单。
学医的毕业了到底能有一个怎样的收入?这是家长和考生最感兴趣的。
整体来看,不同学历、不同地区的差别还是挺大。
比如西部专场的很多医院,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医院,都给出了不错的人才引进政策。
云南文山州卫生健康委开出了“最高100万安家费”、“事业编制”等条件,招引18名医学类博士研究生。同时,绩效按科室同类人员绩效工资的1.5-2倍系数计算。
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想要引进临床类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博士研究生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60万元。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可为博士提供事业编,薪酬待遇按照副高职称标准发放4年,人才引进费30万-50万元,提供120㎡住房一套(服务期满赠送产权)等。
相比之下,中东部标出的待遇反而低一些。
如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次性给予博士研究生安家费5-15万,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临床医技岗/科研岗博士开出安家费10万元。
但我们实地发现,尽管中东部给出的待遇不如西部地区,但是毕业生都更愿意去发达地区或者大城市。
“不同城市、不同医院,意味着不同的规模和硬件和不同的未来职业发展……打比方来说,一毕业就进华西本部和进郊县医院,可能起始年薪差不多,但是未来的职业发展肯定不一样。”一位求职毕业生说,除了有些同学毕业要回老家,大多数同学更愿意去大城市的主流三甲医院。
这点在“蓉漂专场”也得到了体现。
当天,现场去了很多成都市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早上八点过,学校操场上就挤满了求职者。除了川大华西的本校学生,还有很多成都其他医学院校的学生,以及专程从外省赶来的。
图源某社交网络平台
很快,成都市三医院、市二医院、市六医院等点位前就开始排起长队。“留在成都,肯定是首选。”这是大部分人的一致表示。
在现场,我们还有个感受,随便拉个人聊天,要么硕士,要么博士,几乎看不到本科生。
比如市三医院当天的招聘现场,光是博士生,就单独排了50米的一列。
求职者李同学告诉我们,自己已经参加了几场双选会,感受就是“硕士遍地走,博士打堆堆。”三年前,李同学硕士毕业时,同学找工作都还比较顺利,进的单位也都还行,但自己读完博士后,很多普通医院的招聘都以博士为主了,学历本身已经谈不上竞争优势。
在口腔专业的招聘专场,李同学的话也得到了证实。
当天招聘单位主要为一线城市的口腔医院和名校的附属口腔医院,学历要求几乎全部为“博士”,招聘岗位也多集中在“博士后科研人员”。
其中,在一家口腔医院的招聘公告上,针对口腔医学博士、口腔医学硕士岗位,还明确标注了“本科学历为口腔医学专业”。其他不少单位也指出:本硕博三个阶段,专业一致的优先考虑。
对此,现场的几位同学表示并不奇怪,“很多医院会对第一学历有明确要求,因为就医学这个大类来说,对学术、科研、实践等方面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出身’就很重要。”
换句话说,即使都是医学博士,但是本科在普通医学院,然后通过考研考博到医学名校的,在就业时可能不如本科就出身名校的更受欢迎。
这种学历的一致性以及是否出身名校,还直接体现在了一些医院的待遇上。
比如山东某医院在待遇方面明确指出,“本、硕、博均为‘211’、‘985’、‘双一流’院校毕业者,另外增加5万元安家费。”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也在应届博士人才引进与培育实施方案中指出,“双一流”大学30万,非“双一流”大学20万。
不过,当天在现场,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小众赛道”。
在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校的招聘岗位中,有一栏是“优秀技能人才”,专业不限,学历学位要求为专科及以上,具体要求有3项,比如说曾获得过全国行业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省级技术能手;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教练等等。
据招聘方介绍,这类人才招进学校后,除了授课,主要是指导带领同学们参加技能大赛,“薪资待遇很好,有些甚至比博士还高。”
既然逛华西的秋招会,肯定要专门看看口腔专业的毕业情况。
原因很简单,就在上个月,软科发布了“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四川大学口腔医学再次“制霸”全国,连续七年位列口腔医学全国第一。
华西口腔收分也一直居高不下。据川大官网数据,2023四川大学口腔医学(八年)专业在四川省最低录取分数为689分(理工类),可以说是直逼清北。
薪资待遇方面,和华西医学院其他招聘场次明显不同的是,很多单位都未明确标出具体薪资,大多都表示:面议。
不过,在和多家招聘方以及应聘的同学们聊了之后,还是可以明显感受到,口腔的待遇,还是属于医学生中很靠前的。
在一所口腔医院的点位前,贴着几张A4纸,上面写着“口腔博士40万+科研奖 购房补贴40万”“青年学者A岗35万”“口腔硕士17-25万”;
另一所名牌高校附属口腔医院则介绍,医岗的年薪按照职称来看,最高为75万(不包含福利)。
我们还遇到了几位同学正在讨论薪资问题,其中一位同学学的是修复专业,面对招聘方开出的月薪1.5万的工作岗位,这位同学兴趣不大,“一万五,太低了。”
至于其他细分专业的“冷热差”,好多同学告诉我们,在医学这一行没有特别的冷热之说,因为很多医院都有自己的专攻或者特色,所以个别科室需求会比较多,但如果是综合医院,即便是冷门科室,也依旧会招人,只不过名额会少一些。“如果非要说哪个招得比较多,应该就是临床医学、内外科这些大科室。”
2022年,四川一位学生以高考695分,全省排名55的成绩,放弃清北,选择了四川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八年制)。
这事儿在当时的讨论热度还挺高的。如果要从比较现实甚至世俗的角度来说,那就是大家都会关心一个问题:从回报而言,学医划算吗?
有同学告诉我们,“学医路漫漫,如果想读到博士,不论是八年制,还是5+3+3,都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如果中途不顺利就更不用说了,我听过不少同学说后悔学医,一个是很难熬,一个就是学出来之后,也不一定能拥有很高的回报率。”
还有同学表示,自己读的是“5+3+3”,整整读了11年,毕业已经快 30 岁了。“这就是学医的现实之一,只读本科肯定是不够的,因为本科期间还没有真正开始接触病人。升硕士的阶段,又会淘汰掉近百分之八十的人。而硕士三年里,基本也只能接触到一轮病人,经验也不够。到了升博士的阶段,几乎就只有百分之十的人可以留下来了,压力非常大。如果卡在中间,就很难了。”
但也有同学表示,自己当初高考考得还不错,虽然没到能上清北的程度,但是也能去更好的大学。最后在父母建议下选择了华西口腔,“学医是挺苦的,但是自己喜欢,所以就还好。”
至于回报,“也不能简单说值不值吧,今天来看了一圈,有我比较中意的岗位,也投了几个简历,就业应该是不愁的。但是口腔医学的红利期已经过了,不如以前那么赚钱了,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现在还觉得口腔专业能赚大钱,这可能就是认识的误区了。”
“所以,我不建议特别需要回报的家庭送孩子去学口腔医学。要不要学这个专业,要看他到底喜不喜欢,有没有这方面的志向。值不值,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至于整个医学大类而言,多位学生给出了比较类似的一些学医的建议:一是要能吃苦,“知识量非常大”;二是一定要有兴趣支撑,“不然中途会很难坚持”;三是尽早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最好在硕士期间就拿到规培证,因为现在很多医院在招聘时都明确指出:已规培优先;四是适当降低求职预期。
“总之,不要人云亦云,学不学某个专业,先问问自己是否热爱最重要。如果热爱,那么以上说的问题,可能就都不是问题。如果不喜欢,那么可能处处都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