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醉酒误事!洛阳之战,刘曜亲征被擒,石虎灭亡前赵,屠灭皇族

醉酒误事!石勒刘曜洛阳决战公元328年八月,汉赵皇帝刘曜为东出长安救援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暂时离开了国都。而此时,位
醉酒误事!石勒刘曜洛阳决战

公元328年八月,汉赵皇帝刘曜为东出长安救援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暂时离开了国都。而此时,位于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的前凉西平公张骏,却将这一时机视作对汉赵发动攻势的绝佳良机。

彼时,张骏年仅22岁,正值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之际。他对于前一年汉赵南阳王刘胤进攻前凉,导致河南地区失守之事始终难以释怀。这不仅让张骏心怀怨愤,更激发了他强烈的复仇欲望。

张骏的目标远不止于收复河南失地,他的野心直指秦州与雍州,意图彻底消灭汉赵政权。怀着这样的雄心壮志,他迅速下达命令,开始大规模集结兵马,准备出征。

然而,就在张骏踌躇满志、蓄势待发之时,理曹郎中索询的一番话如同一盆冷水,将他的满腔热情浇灭。

索询以冷静而理性的分析,向张骏阐述了当前局势的复杂性以及贸然出兵可能带来的风险,令张骏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决策。

根据史书记载,将索询与张骏的对话重新整理如下:

索询:主公,刘曜虽亲自出征河东,但他已命河间王刘述调动氐、羌部族的兵力驻守秦州。若我们要进攻长安,恐怕并非易事。

张骏(轻蔑一笑):氐、羌不过是乌合之众,怎堪一击?攻下长安,又何难之有?

索询:即便主公能突破秦州防线抵达长安,但据最新消息,刘曜已安排太子与大司马镇守长安。太子年幼尚不足惧,但那位大司马正是南阳王刘胤!他去年率军直逼凉州黄河沿岸,致使我们失去了河南之地。主公若执意攻打长安,恐难以成功。

张骏:(自信满满)去年刘胤领大军压境,确实兵多势众。如今刘曜东征石勒,长安已是空虚无备,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索询:主公此言差矣。若我们贸然进攻长安,或许能取得一时小胜,但一旦消息传到刘曜耳中,他必定放弃与石勒的争斗,火速回师救援。长安毕竟是他的根基所在。届时,刘曜倾全国之力反扑,凉州必将陷入空前危机,后果不堪设想啊!

听完这番话,张骏陷入沉思,最终决定暂时放弃对汉赵的军事行动。

公元328年十一月,襄国已步入冬季,城外寒风呼啸。在襄国城内的建德殿中,后赵王石勒正与群臣召开朝会,商讨后赵当前生死攸关的局势。

石勒对众臣说道:“如今中山公战败撤退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石生被围困于洛阳,荥阳、野王两地已投降刘曜。孤打算亲自率兵前往洛阳,解救石生。”

左长史郭敖与右长史程遐劝阻道:“刘曜十万大军,现因一战得胜而气势汹汹。大王此刻切不可亲征,君王出征必须有万全之策,否则多年经营的成果将毁于一旦。况且,洛阳的石生坚守金墉城(位于洛阳西北)已有三个月,据报粮草充足,仍可继续固守。相反,刘曜的大军远征千里,其强势难以持久。我们推测,刘曜不久必将撤军返回长安。”

石勒听后勃然大怒,手按剑柄,呵斥程遐等人:“你们目光短浅,孤的大业正在此一举!你们退下吧,莫要在此扰乱军心!”

左长史郭敖和右长史程遐无奈之下只得退出建德殿。石勒心中感慨,认为程遐等人谋略不足且胆小怕事,只知保守,每次与其共商国事都令他深感痛心。

此时,石勒想起了徐光,急忙高声询问:“那个常醉酒的徐光现在何处?孤要见他,与他商讨征战之策。”

提到徐光,有必要多说几句。徐光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人物,史书并未记载他何时投奔石勒,也未提及他的出身郡县。推测,徐光很可能是在公元312年秋石勒占据襄国之后前来投奔的。

公元314年三月,石勒率军进攻幽州的王浚,徐光以参军身份随行,并受命当面斥责王浚。到了公元326年三月,石勒前往苑乡巡视,召记室参军徐光同行,但徐光迟迟未到。

石勒派人调查后得知,原来徐光前一晚喝得酩酊大醉,直到第二天早上都还没清醒过来。石勒听后勃然大怒,下令将徐光降职为牙门官。

没过多久,石勒又到邺城巡视,此时已降职的徐光正担任值日牙门官。他对自己的被贬心怀不满,见到石勒时不仅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尊敬,反而挽起袖子,一脸不屑。石勒见状十分恼火,质问徐光:“朕何时亏待过你?为何如此愤愤不平?”

然而,徐光并未回应,对石勒的质问置若罔闻。这令石勒更加愤怒,当即下令将徐光及其家人一同关押入狱。

后来,石勒计划亲自率军征讨洛阳,但朝中大臣纷纷表示反对。在众人的建议下,石勒想起了徐光。左右侍从回报说徐光仍在狱中。

石勒立刻颁布赦令,恢复徐光记室参军之职,并命人将其带到建德殿。不久,徐光被带至建德殿,还未等他行礼,石勒便挥手说道:“徐光不必多礼了,赶紧坐下吧。”

徐光也不推辞,径直坐在垫子上。

石勒随后又对徐光说道:“刘曜凭借河东高候之战的胜利余威,围困洛阳的石生于金墉城。即便是一般人也会觉得他势不可挡。然而,刘曜带着十万大军,攻打一座小小的金墉城,竟然耗时百日都未能攻克,这说明他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士气必然低落。假如我亲自率军出征,凭借初战的锐气,定能一击制胜。但如果我不去救援洛阳,洛阳迟早会落入敌手。一旦洛阳失守,刘曜必定挥师东进,席卷我黄河以北之地,如此一来,我多年苦心经营的基业将毁于一旦。程遐等人反对我去救援洛阳,你觉得该如何是好?”

徐光听后点了点头,慷慨激昂地回答道:“刘曜虽然在高候之战中取得胜利,但他没有乘胜直逼襄国,而是选择进攻洛阳金墉城,这就足以证明他的能力有限。他的十万大军在外征战已久,早已消耗了锐气。大王若亲征,刘曜的军队必然会闻风而逃。这一战表面上是为了救援洛阳,实际上却是平定天下的关键之举。大王若想成就霸业,此战至关重要。这是上天赐予的大好机会,若错过此良机,必将招致灾祸。”

石勒听后不禁莞尔一笑,说道:“参军所言甚是!”

然而,石勒见只有徐光支持出征,心中仍存疑虑,于是决定前往拜见高僧佛图澄,进一步征询他的意见。

佛图澄不仅精通佛法,还拥有预测未来的神通。自石勒占据襄国后,他便一直居住在襄国的官寺中修行。

一天,石勒突然造访官寺。当时,佛图澄正将麻油与胭脂混合,在掌心细细研磨。见到石勒到来,他连忙起身迎接:"不知大王驾临,未能远迎,还望恕罪。"

石勒摆手笑道:"我匆忙赶来,正是想询问战事结果。"

佛图澄微笑道:"贫僧早已料到此事,七日前便让童子开始斋戒。现在就可借助我手中的物品预知未来。"说罢,他继续研磨,片刻后分开双手,只见掌心泛起奇异的光芒。他示意身旁的童子仔细观看。

童子惊讶地喊道:"我看到无数兵马,其中有一人身材高大、皮肤白皙,却被红丝绑住双臂!"

石勒急切地问:"高僧,请明示吉凶!"

佛图澄不紧不慢地说:"我在研磨时,已听到相轮发出的铃声: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这是羯语,大王应该明白其含义。'秀支'指军队,'替戾冈'意为出动,'仆谷'是刘曜在胡人中的官职,'劬秃当'意为擒获。这两句羯语的意思是:大王的军队一旦出征,必定能擒获刘曜。刚才童子所见被绑之人,正是刘曜。"

石勒听后大喜过望,立刻传令召集众臣于建德殿议事。

建德殿内,石勒面色冷峻,声音洪亮:"本王已决意亲自出征洛阳,若有谁胆敢再行劝阻,定斩不赦!"随即他下达了作战指令:命中山公石虎率领部队前往荥阳的石门(位于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部);石聪、石堪以及豫州刺史桃豹各自带领所属兵马即刻启程,在荥阳汇合。

石勒亲自统领四万步骑兵,任命石虎之子、左卫将军石邃为中督军,从襄国出发奔赴荥阳。参军徐光随同石勒一同行动。

安排妥当后,石勒立即率领大军自襄国向南进发。半个月后,大军南下接近五百里,抵达黄河渡口——大堨(今河南省延津县北)。

正值寒冬时节,北风凛冽,黄河河面已有冰块顺流而下。在中军帐中,石勒正为如何渡河忧心忡忡时,突然探马来报,黄河河面冰凌开始消融,寒风也转为微风。

石勒听闻此讯大喜过望,立即下令全军开始渡河。

四万大军顺利渡过黄河,然而不久之后,黄河河面再次出现流冰,寒风刺骨。石勒认为这是上天相助,于是下令将此渡口命名为灵津渡。

大军渡过黄河后,兵锋直指西方的洛阳。石勒与参军徐光并驾齐驱。

在马背上,石勒侧身对徐光说道:"刘曜派遣重兵驻守成皋关(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这是上策;沿洛水布阵,修筑堡垒,是中策;坐镇洛阳防守,则是下策,只能束手就擒。"

徐光闻言点头称是。

公元328年十二月初一,后赵的各路军队于河南郡成皋县顺利会师,集结步兵六万、骑兵二万七千,声势浩大。

石勒与谋士徐光及诸位将领登上成皋关,远眺敌情。然而,他们发现刘曜在此竟未部署任何兵力,一片空虚。

石勒见状,喜形于色,举手指天,又轻触额头,难掩内心的兴奋,感叹道:“此乃天意!”

随即,他转身对身边的将领们下令:“传我军令,三军卷甲衔枚,从小路疾行。”

于是,石勒的大军迅速穿过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与訾县(今河南省巩义市西)之间的小径,轻装简行,快速推进,距洛阳已不足百里。

此时,探马飞报而至:“刘曜十万大军驻扎于洛阳城西,而洛水一带仅有少量巡逻士兵。”

石勒听罢,更加欣喜,对左右将领说道:“诸君可以向我祝贺了!”

接着,石勒开始制定攻打洛阳的作战计划:命中山公石虎率领三万步兵,从城北向西推进,直击刘曜中军;石聪、石堪等人各自统领八千精锐骑兵,从城西向北挺进,进攻刘曜前锋,并在西阳门展开激战;而石勒亲自率领四万步骑兵,在宣阳门发起攻城行动。

汉赵皇帝刘曜围困洛阳金墉城已三月有余,却始终未能攻克。更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后赵重兵正悄然前来救援洛阳。

然而,刘曜平日疏于军务,对将士们不加体恤,每日只与宠信的大臣将领饮酒作乐、沉迷嬉戏。

每当有人劝谏加强防备时,刘曜便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妖言惑众,甚至将进谏者处死。如此一来,军中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某日,狂风骤起,拔树遮天,一片昏暗。此时探马来报,称后赵中山公石虎所率部队已抵达石门,而赵王石勒的主力大军也已渡过黄河。

刘曜这才慌忙召集众将领商议对策,决定增派兵力至荥阳,并封锁黄马关(位于虎牢关以北)以抵御敌军。

然而,刘曜的命令尚未完全传达完毕,前方又传来急报:洛水岸边的侦察部队与石勒先锋部队发生交战,并俘获一名羯族士兵。该士兵被押至刘曜面前。

刘曜急忙问道:“大胡亲自来了吗?他带了多少兵马?”那羯族士兵回答道:“大胡确实亲临前线,其兵马数量众多,气势如虹,难以抵挡。”

听完此话,刘曜心中一震,终于意识到后赵不仅派出重兵驰援洛阳,而且石勒本人也亲临战场。刘曜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当即下令撤除对金墉城的包围,率领十万大军沿洛河西岸布阵,南北连营绵延十余里。

公元328年十二月五日,二赵在洛阳展开了决定性决战。石勒亲自披挂上阵,率领四万步骑兵从宣阳门攻入城内,一路直捣太极前殿,随后又从洛阳西城北侧的第一道大门——阊阖门冲杀而出。

此时,石聪与石堪的部队正在洛阳西城南侧第一门外,与刘曜的先锋部队激烈交战。石勒的主力部队从阊阖门杀出后,与石聪、石堪的部队形成夹击之势,汉赵军队顿时难以抵挡。

得知前线失利,刘曜决定亲自出马迎敌。他命侍从取来数斗酒,片刻间一饮而尽。当侍从牵来他平日骑乘的赤马时,身材高大肥胖的刘曜试图跃上马背,但赤马却突然低头屈足不肯起身。无奈之下,刘曜只能换乘一匹小马。

跨上小马后,刘曜又豪饮了一斗多酒。不久,他抵达西阳门,下令部队向开阔地带转移以重整阵型。然而,石堪抓住这一时机,率部对刘曜发动了猛烈进攻。

刘曜的部队瞬间阵脚大乱,他所骑的小马受到惊吓,掉头狂奔。此时,刘曜因醉意朦胧,只能任由小马带着他朝石渠方向跑去。

到达石渠时,小马突然失蹄摔倒,将刘曜重重摔在冰面上。此时的刘曜已身负十余处伤,其中三处更是伤及内脏。石堪追至,成功将刘曜生擒。

最终,石勒与石虎的部队取得了全面胜利,斩杀汉赵军队五万人。石勒随即下令:“我此次征讨洛阳,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刘曜。如今刘曜已被擒获,传令各将领停止追杀,给残兵败将留一条生路!”

石虎灭前赵

公元328年冬,后赵与汉赵在洛阳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大战。后赵出动步骑兵八万七千人,以少胜多,大败汉赵十万大军。此战中,后赵将领石堪生擒汉赵皇帝刘曜。

战后,石堪将刘曜押解至后赵开国君主石勒面前。

面对昔日对手,石勒沉默不语,目光复杂。倒是刘曜率先开口,问道:“石王,你还记得十八年前的重门之盟吗?”

石勒并未直接回应,而是转头对身边的参军徐光说道:“你来回答他。”

徐光代为答道:“今日之事,皆是天意使然,又何必多言?”

随后,石勒下令将刘曜幽禁于河南郡丞官署,并安排金疮医李永为其疗伤。

​12月11日,石勒做出重要人事安排,任命司州刺史石生为卫大将军,继续坐镇洛阳,而他则率领主力大军返回首都襄国。

鉴于刘曜身体状况堪忧,石勒特别恩准其可以乘坐马车同行,并指派李永专门负责照顾。同时,他还命令石虎之子、左卫将军石邃担任护送任务。

在回师途中,北苑市三老孙机请求面见石勒,希望得到允许去探视刘曜。石勒当即批准。

孙机带着酒来到刘曜面前,举杯说道:"仆谷王,关西百姓拥戴您为君主,本当谨慎从事,稳固基业。不料您贸然发动战争,最终兵败洛阳,国家濒临灭亡,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请容我敬您一杯!"

刘曜听后苦笑着说:"您看起来精神矍铄,我也想为您敬上一杯。"

站在一旁的石勒听到这话,心中顿时泛起一阵惆怅,但很快恢复平静,冷冷地说道:"一个亡国之君,被老人批评也是情理之中。"

十二月二十五日,石勒等人返回襄国。他将刘曜安置在永丰小城,提供了一些歌姬和侍妾,并安排人严密看守。

当天,石勒还命令三年前被俘的汉赵中山王刘岳、刘震等人乘坐马车,带着家眷,穿戴整齐,前来探望刘曜。

刘曜见到刘岳等人安然无恙,感慨道:“我以为你们早已化为尘土,没想到石王如此仁慈,保全你们至今。而我却杀了他手下的将领石佗,今日的灾祸,正是对我的报应。”

刘曜把刘岳等人留在永丰小城,设宴畅饮了一整天,之后才让他们离开。

然而,此时石勒虽无意立即对汉赵发动战争,却也并未放弃消灭汉赵的想法。他命困于永丰小城的刘曜写信给太子刘熙,劝其向后赵投降。

刘曜深知汉赵无力抵抗后赵,但又不愿主动投降。于是他在信中写道:“太子应当与群臣共同复兴国家,莫因朕的被俘而动摇决心。”

石勒得知内容后勃然大怒,不久便下旨,在襄国处死了刘曜。

话说汉赵皇帝刘曜被俘的噩耗,直到公元329年二月方才传至长安。

汉赵皇太子刘熙得知父皇被擒,惶恐万分,急忙与兄长、大司马南阳王刘胤商议应对之策。

然而,被皇帝刘曜视为文武双全的刘胤同样惊慌失措,他决定放弃长安,将都城迁往秦州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意图固守秦州。

尚书胡勋对此表示反对,极力劝说道:“如今虽然失去了国君,但国家根基尚存。况且将士齐心,无人叛变,完全能够抵御敌军。如果实在无法抵挡,再向西迁移也为时不晚。”

刘胤听后勃然大怒,喝道:“胡勋妖言惑众,扰乱军心,留你不得!”随即拔剑斩杀了胡勋。

自此,文武百官无人敢再进谏。于是,在太子刘熙和南阳王刘胤的带领下,汉赵朝廷向西迁徙,百官纷纷随行,致使关中地区陷入一片混乱。

刘熙、刘胤率汉赵朝廷西迁,并非有意放弃长安,或许只是想以长安作为缓冲地带。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料到,一旦离开,长安便迅速沦陷。

在长安驻守的将领蒋英与辛恕,统领着数十万部众。按照原计划,他们应为汉赵留守长安。然而,在刘熙、刘胤等人离开之后,他们却派遣使者向后赵王石勒表达了投降之意。

当石勒得知这一消息时,他一方面感慨刘胤的怯懦无能,另一方面也在权衡如何应对这一局势。显然,石勒并不会仅仅满足于接受蒋英和辛恕的归降。他的目标是让自己的军队真正掌控长安,从而将整个雍州纳入后赵的版图。

为此,石勒命令驻扎在洛阳的司州刺史、卫大将军石生率领部队西进,负责接管长安。而随着石生的离去,石勒又安排了一位姓石的将领——石朗前往镇守洛阳。

关于这位石朗的具体身份,史书并未详细记载,但根据推测,他很可能也是石勒的养子之一。尽管石朗在此时突然出现在历史舞台,显得有些神秘,但他日后的故事却颇为曲折,值得后续关注。

彼时的后赵王石勒或许仅仅着眼于先占据雍州,并未打算立即派兵深入秦州以彻底消灭刘熙所代表的汉赵政权。

因此,在公元329年二月至八月的半年时间里,双方之间并无直接交战,而后赵顺利完成了对长安的占领。然而,到了这年秋天,汉赵南阳王刘胤却率先按捺不住,主动对长安发起了进攻。未曾料到的是,这一举动反而加速了汉赵政权的覆灭。

公元329年八月,汉赵太子刘熙迁都至秦州上邽已半年有余。在秦州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然而却失去了雍州的长安。

此时,刘熙的兄长刘胤满心懊悔。他决定亲自率领军队东进,意图夺回长安。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双方的兵力状况。

刘胤当时在秦州还有数万士兵,而后赵在长安则部署了两支部队。

第一支部队是汉赵撤退后留下的蒋英与辛恕所统领的军队,由于他们的招募,这支部队人数竟达到数十万;另一支部队则是后赵司州刺史石生前来接管长安的部队,虽然具体人数不详,但估计数量不会太多。

或许刘胤认为,蒋英和辛恕的部队尽管人数众多,但由于是临时组建,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并不强;而石生的部队不仅人数有限,而且刚到长安,尚未站稳脚跟。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汉赵出兵作战,蒋英和辛恕还有可能倒戈相向。

基于这些判断,刘胤决心抓住这个机会,以期收复长安,保住关中地区。

于是,刘胤集结数万大军不久便从天水出发,途中得到了秦州武都郡(今甘肃省成县西)以及雍州安定郡、新平郡、北地郡、扶风郡、始平郡六个郡的胡人和汉人的支持,一时声势浩大。

十余天后,刘胤的部队迅速推进至仲桥(今陕西省礼泉县),距离长安仅百余里。

后赵卫大将军石生驻守长安,得知汉赵南阳王刘胤率军来袭,担心长安难以坚守,立即派遣使者快马加鞭前往襄国,向后赵王石勒求援。

石勒接到告急后,与朝中大臣商议,决定派兵救援长安,并借此机会一举消灭退居秦州的汉赵势力。不过,石勒并未亲自出征,而是委派了他最为倚重的中山公石虎领军。鉴于路途遥远且军情紧急,石勒拨给石虎两万精锐骑兵,命其即刻启程赶往长安。

另一边,中山公石虎率领两万骑兵日夜兼程奔赴长安时,刘胤却迟迟未对长安发起进攻。长安城内的蒋英、辛恕二将见石虎率援军到来,也不敢再有异心。

如此一来,刘胤错失了攻打长安的最佳时机,局势逐渐从主动转为被动。

石虎不仅是一位勇猛善战、杀人如麻的猛将,更具备一定的军事谋略。他并未选择固守长安等待刘胤进攻,而是决定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他将部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石生与蒋英、辛恕共同指挥,负责坚守长安;另一部分则由他亲自率领,计划绕到刘胤后方,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以期彻底击溃敌军。

驻扎在仲桥的刘胤,得知石虎率军前来支援时,内心十分惶恐,因此不敢轻易对防守严密的长安城发动进攻。

当进一步探知石虎并未与石生等人共同坚守长安,而是计划绕到背后进行突袭时,刘胤更是惊恐万分。他当即决定迅速撤回秦州以保全实力。

石虎察觉刘胤撤退后,立即命令部队追击。而刘胤因慌乱失措,竟然朝着西北方向仓皇逃窜。

到了公元329年九月,石虎终于在义渠(今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追上了刘胤。此时刘胤意识到无法再继续撤退,只能下令稳住阵型,准备与石虎展开决战。

尽管刘胤拥有数万大军,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但石虎的骑兵骁勇善战,且承袭了数月前洛阳之战的高昂士气,个个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很快,刘胤的军队便被冲散,阵型大乱。

不到一个时辰,刘胤的部队便惨遭大败。他再次选择向邽方向撤退,石虎则命令部队乘胜追击,并严令手下不留活口,即便是放下武器投降的士兵也要全部杀掉。沿途汉赵士兵的尸体堆积如山,绵延百里之长(史书称长达千里,可能有所夸大)。

刘胤率领部分将领一路撤退至邽城,石虎的骑兵紧随其后追击至城下。此时汉赵虽仍有将臣,但已无兵可用,邽城只能静待攻破。

不久,邽城被石虎攻陷。汉赵皇太子刘熙、大司马南阳王刘胤、太尉汝南王刘咸、太宰刘雅、太傅呼延晏、太保刘昶、大司空卜泰、大司徒河间王刘述等将相王侯以及公卿以下共计三千余人全部沦为俘虏。石虎下令将这三千余人尽数斩杀,不留一人。

就在此时,石虎麾下的将领张豺前来求见,对石虎说道:“中山公且慢行刑,我在俘虏中发现了一位公主,她是刘曜之女,年仅十二岁,虽然年纪尚小,但容貌秀丽,中山公不妨先看看再做决定。”

石虎听后笑道:“本公誓要灭尽刘曜一族,让匈奴永世不得复兴。即便如此,你既带来此女,本公也愿一见。”

张豺继续劝道:“不妨先见一面,再做定夺。”

于是,石虎命张豺带出刘曜的女儿。此女虽年幼,却颇具匈奴女子的健美体态,姿色不俗,面容满是哀伤,更显楚楚可怜。

石虎见后心生欢喜,当即传令只留此女性命,其余人等全部处死。至此,汉赵覆灭,立国整整二十五年。

石虎把汉赵剩下的文武百官、关东地区的流民,以及秦州和雍州的大族共计九千多人迁徙到了襄国。随后,他又派遣主簿赵封将汉赵的传国玉玺、金玺以及太子玉玺各一枚送至襄国,呈交给后赵王石勒。

此外,秦州的氐族首领蒲洪与羌族部落酋长姚弋仲也向石虎投降。

石虎为此上书举荐蒲洪担任监六夷军事一职,姚弋仲则被任命为六夷左都督。同时,他还将氐羌部落约十五万帐落迁徙到司州和冀州地区进行安置。

石虎留下将领临深率领部分军队驻守上邽,以稳定秦州局势,而他自己则率领剩余部队返回襄国。在途经洛阳时,石虎下令坑杀了匈奴五部中的屠各部五千余人,以此防止匈奴人再度兴兵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