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云阳政治工作会议上,刘伯承:卢沟桥事变有世界大战的性质

兴衰五千年 2025-02-25 09:21:33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刘伯承元帅在军事方面有着非常深的造诣。

刘伯承元帅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看问题方面也有着独到的眼光。比如,在看待卢沟桥事变时,刘伯承便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卢沟桥事变有世界大战的性质……”

事实证明,刘伯承的分析是正确的。

1937年7月22日,在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中国抗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召开了红军高级将领会议。

由于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红军各方面军、军团的领导干部左权、陈光、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刘伯承、张浩、王震、徐海东、甘泗淇等20余人,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高级将领。因此,这次会议又被称为红军党的高级干部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红军总司令朱德讲了话;前敌总指挥彭德怀作了《红军改编的意义和今后工作的报告》;前敌政委任弼时作了卢沟桥事变的形势报告。

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当天夜里,为了制造借口,驻扎在丰台的日军,在卢沟桥北部一带举行了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

随后,日军便谎称在举行军事演习时,有一个日本士兵失踪,要求到宛平县城进行搜查,以找到那名失踪的士兵。

事实上,由于设置在卢沟桥畔的宛平县城位于平汉、平绥、北宁三条铁路线的交叉中心,是北平西南交通的咽喉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日本对宛平城早已虎视眈眈。

1936年,在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了丰台后,日本华北驻屯军就把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其目的,就是要占领宛平县城这个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

当时,日本的设想是,在占领了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卢沟桥后,就可以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达到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的目的。

为此,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了多次挑衅性军事演习。对此,驻扎在附近的中国军队都保持了克制。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向宛平城发起军事进攻。直到,1937年7月,日军再也不想等待时机了,便寻找了这么一个低劣的借口。

1937年7月7日,在要求进城搜查“失踪”的士兵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后,日军当即包围了宛平县城,形成军事对峙。这样的动作,就像是早已准备好兵力,只等中国驻军拒绝一样。

为了防止事态扩大,中国方面与日方商定双方派员进行调查。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三个小时,日军便迫不及待地向中国驻军发起了攻击,打响了进攻宛平县城的第一枪。

随后,日军对宛平县城进行了多次进攻。在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下,日军没能像在九一八事变攻取沈阳那样,迅速达到目的。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外交部向日本大使,提出了口头抗议。对此,日本根本就不在乎,还不断地对宛平县城进行炮击,甚至出动了飞机,对宛平县城附近进行了侦察扫射,致使事态不断扩大,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十分关注,在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召开了红军高级将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刘伯承听了朱德、彭德怀和任弼时的讲话,心中感触颇深。

开会期间,刘伯承将自己的笔记本打开,像是拿毛笔一样,捏住一支铅笔,准备把重要的讲话记录下来。

这时,在旁边的张浩注意到了刘伯承的这一动作,便笑声对他说:“善使刀者不善使枪,还是找管毛笔吧。”

听了张浩的话,刘伯承当即意识到了自己拿笔的样子,当即改变了握法,并笑着说:“胡服骑射,时移事异,不得不改了。”

在朱德、彭德怀和任弼时的讲话结束后,其他的参会者也陆续进行了发言。

轮到发言时,刘伯承分析说:“卢沟桥事变有世界大战的性质,往北直接构成对苏联的威胁,往南已严重损害了英、美的殖民利益。日本陆军的重点是对付苏联,海军则是针对美国的。”

紧接着,刘伯承又说:“蒋介石搞中庸之道,实行投机政策。他这个亲英美派一方面依靠英、美的支持来牵制日本,一方面想利用日苏冲突来坐收渔利。”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刘伯承接着说:“看他(蒋介石)17日的谈话,软话对日本,不肯关闭和谈的大门;硬话对民众,对民众抗日运动提出种种限制。然而日军重兵已临华北,危及他的统治地位,因此又不得不对日本也说几句硬话。不这样,他就控制不住抗日运动,担心被我们所利用。”

听了刘伯承有着独特视角的讲话,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成。

随后,刘伯承又表达了红军应该按照党中央的之事去做的看法,并讲述了红军接下来应该采取的对策,利用红军的有利条件,把红军打造成抗日力量的核心,并争取民众的力量,将蒋介石逼到抗日的民族同一战线上来。

此外,在提到与国民党的合作时,刘伯承说:“我们与国民党联合,是两党平等地位,为抗日而合作,而不是依附于国民党的无条件的合作……为了达到这样有利的目标,红军改编有重大的意义。但,我们要有名正言顺的指挥机关,对国民党的让步不能超过这个限度。”

7月25日,云阳政治工作会议结束。

不久后,红军部队便完成了中央军委下达的改编任务,等待出征命令的下达。

7月28日,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中国第29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副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壮烈殉国。当天,北平沦陷。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此后,中国这片热土,也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中国全面抗战的影响下,世界格局逐渐变成了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两个阵营。这也证明了,刘伯承对卢沟桥事变的观点是正确的。

在此民族危难之际,蒋介石却在与共产党的军队改编问题上,表现得拖拖拉拉,前后进行了5次谈判,才勉勉强强地答应,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才下达了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

9月20日,刘伯承接到了毛主席发来的电令,要求他率领第129师进入晋东南地区,依托太行山的便利条件开辟抗日根据地。

9月22日,经过多轮谈判,国共两党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直到此时,蒋介石依然想要让八路军和日军相互消耗,坐收渔翁之利。为此,蒋介石亲笔签署了一个命令,要第129师不必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而是经陇海路转平汉路北上,加入石家庄方向的作战。

在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刘伯承便看出了蒋介石的阴险,说:“这是个大阴谋,蒋介石想借日本人的刀杀我们,我才不上这个当呢!”

不久后,根据中共中央的命令,刘伯承率领第129师进入山西,开始了抗日战争的新征程,杀敌卫国。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