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瓯最美9大中国传统村落,人文山水建安古韵

古村记实录 2024-02-11 17:52:56

福建,南平,建瓯。

这里有着1800多年的建县史,东汉建安初年汉献帝设立建安县,是福建最早建县的古邑之一。福建历史上第一郡、第一州、第一府皆在建瓯。这里是“千年酒城”、“中国笋竹之都”,自古人文璀璨,是全国十八个千名进士县之一,历代出过1154名进士、6名状元、10名宰辅,现有东岳庙、建宁府孔庙、北苑御焙遗址、迪口值庆桥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起来看福建建瓯名列中国传统村落的全部9大最美古村落,你知道几个?

1 迪口镇郑魏村

南平市建瓯市迪口镇郑魏村,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落座落在半山腰上, 坐北朝南,三面环山,远望峰峦叠翠,静听溪水潺潺,村边有成片的楠木群和苦株林。北宋末年,精通风水学的郑氏始迁祖郑昊(1125—1201年)见此地风水绝佳,便举家从建瓯小桥镇阳泽村迁徙此处定居,逐渐繁衍成大族,遂成郑魏村。

如今村落里的古民居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现存建筑保留了明末清初的风貌,民风淳朴。80%民居以杉木结构为主,雕樑画栋,极为精美。三条明清时期的石头街巷和60余座明清时期古民居院落也被完整保存,现存传统建筑15600平方米。郑魏村被誉为闽北古村落的“活化石”。不仅在闽北,就是在全国,像郑魏村这样保持完好,又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村落不多见。

众多的古建中,郑氏宗祠可能是整个村落的最中心,按照风水学来说是“中央龙”,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中央。郑氏宗祠是郑魏村最大气的一幢建筑,它高大宏伟,白墙灰瓦,屋脊正中间安坐一金色宝葫芦,屋脊两侧高翘,如凤凰展翅之势。屋檐下是一圈精美彩绘,在门楣之上书写“郑氏宗祠”四个大字,遒劲有力。

另外比较富有文化气息的古建筑可能属福善庵了。这是一座以村民张福善首建的庵堂,后来在此基础上逐年加建,所以整座建筑就形成了元、明、清三个朝代不同的三种风格。在福善庵的中心,是村中的古戏台,古戏台属于清朝建筑(1873年重建),古戏台坐南朝北,总面阔约21米,进深约35米,建筑面积1156平方米。

另外村落里廊桥风光不可错过。村中的仙恩桥和德胜桥横跨吉溪,相继建于清光绪年间,两桥全是木榫结构,不用一根铁钉,均以石为基,以木为桥为廊,以瓦为盖,两侧还设档雨板和栏椅。

2 东游镇党城村

建瓯市东游镇党城村,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的古村落,古名东苌里,也是北苑茶神张廷晖故里。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后晋天福八年(943年),王延政在建州称帝时,为了巩固国防,拟选城东北边境的东苌里修筑百里城,因当地方言“长”“党”谐音,故得名“党城”。党城是建宁府通往政和、松溪两县的官路驿站,自古以来因富庶和古朴而远近闻名,素有“钱粮跨五县”“金党城”“君子乡”之美誉。

如今村中现保留大量明清时古建筑,大约有60多栋,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其规模和精美程度在闽北也不多见。其中有建于清初雍正丁未年的右文书院;始建于清咸丰三年的叶氏宗祠;还有紫竹寺、林公殿、关帝庙、护龙禅寺等古庙宇。

“君子乡”是党城历史上获得的美誉,巨幅石雕匾额至今镶嵌在临溪门坊的门楣上,石板虽显斑驳,字迹也渐模糊,但依然能显示此地为朱子过化之邦,过境旅客无忧。

党城村古民居大小略有差别,纵横高低有致,弄与里弄之间组成多个井字结构,横院纵院,大、小门互相贯通,体现了闽北民居地方性、乡土性,别具一格。党城古民居不仅体现了闽北民居地方性、乡土性的特征,而且汇聚丹青壁画、石雕门联、砖砌楼板等“古建三绝”于一身,整座古民居群落像是一部完整的闽北古村落文化史。

3 徐墩镇伍石村

建瓯市徐墩镇伍石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有一处规模恢弘的古宅群,这就是清末被誉为“建瓯西出第一家”的伍石山庄。伍石山庄的崛起与近代建溪流域武夷山一带茶叶生产流通的繁荣有着密切关系。伍石村伍姓始于伍建中,据说,由于伍建中老实厚道、吃苦耐劳,茶叶生产经营地域远达江西、浙江、上海、广州等地,渐渐成为建瓯西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兼大地主。伍石山庄第二代主人伍守仁兄弟接手产业后,开始了山庄的大规模建设,山庄自清同治三年(1864年)开工,至清光绪八年(1882年)完工,历时18年。

伍石山庄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由三大院落环连一体,建筑平面为多进院落式布局,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整体造型优美,而且单体建筑各有特色。三座连体大院中间互有长圆形砖拱耳门相通,前厅后院相对保持较为完好。

大院中屋顶形式多样,有歇山顶、硬山顶、马鞍顶等,形成平、低、高、凸、上翘及垂弧等状。宅内木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砖雕的窗棂、楹柱等,可以说是一处一景,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融古雅、精湛、富丽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是福建唯一入选《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书的典型古民居建筑范例。

4 小桥镇阳泽村

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落内现仍保留着明清集中连片古民居120栋,以土木结构为主、配以青砖门头装饰,色彩厚重质朴,门窗梁柱多以木、砖雕花装饰。整个村落里,祠堂、宗庙、古刹、凉亭错落其间,古街巷蜿蜒曲折,石子路面古朴雅致。,内河贯穿始终,人文气息浓郁。村口一道“通德里门”保存完好,据传始建于南宋,曾为龙池百官村风水“坝畲”,上题有“通德里门”,历朝官员来到此门,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阳泽村是闽北独一无二的“百官村”。为了教育后代,郑氏在南宋年间所建郑氏养蒙书院,面积约300平方米。养蒙书院极具特色,在中堂陈列着清朝时期所画、龙池村古代历史上担任朝廷官员的郑氏先人彩色画像。现画像仅存80人。据说,原来厅堂正面墙中心绘有4名大官员画像,两侧各16名,左右墙面各76名,全堂共有194名官员画像。

5 迪口镇值源村

南平市建瓯市迪口镇值源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值源古村落四面环山,中间成盆地状,村民倚山而居,古风浓郁。村中古老的宅院,古朴的巷弄,走进其中,别有一番世外桃源之感。

全村以张姓为主。“张氏祠堂”坐落于值源水尾之村后,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始建于明代,后因古田土匪来犯,于民国年间“火烧迪口十八乡”,值源张氏祠堂也在那次毁于匪患,后于2008年重建。

6 东峰镇裴桥村

建瓯市东峰镇裴桥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被誉为中国贡茶第一村。

村落内林垅山保留有宋代建安北苑茶摩崖石刻遗址, 在高3米、长4米、宽2.5米、重达几十吨的镇山巨石上, 石刻碑文80字,是研究宋代建州北苑茶事的可靠资料。 正面平整处竖刻有麻姑嬗碑字体的凿字文:“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凤上。东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属三十二焙。有署暨亭榭,中曰:御茶堂。后坎泉甘,宇之曰:御泉。前引二泉曰:龙凤池。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

林垅山脚下北苑御焙遗址,保留着北宋监管制茶的官署遗址、龙井等考古遗存,为研究我国古代茶史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建安北苑茶焙始于五代,宋祝穆《方与胜览》巻十一称建宁“土产书籍行四方,贡龙凤等茶。北苑焙在城东二十五里凤凰山。南唐保大年间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钱臈’。茶之贡自此始。

同时,走进裴桥村内,还保留着大量古宅、古桥,有着格外古朴宁静的时光穿梭感。在这里,每一个院落、每一座古宅、每一宗祠堂、每一条古廊桥,都藏着久远的记忆与故事。

7 东游镇岐头村

南平市建瓯市东游镇岐头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个具有闽东祖地建筑风格、 长在奇石上的民俗村“岐头村”,风光秀丽古朴。走进这里如同是走进山地间的桃源村落。

这里还有着四百年杉木王和官帽岩奇观等景观,从岐头村东侧望去,可见一座高高耸起的花岗石,由于它外形像古代官帽,取名官帽岩。

8 吉阳镇巧溪村

巧溪古村四面环山,青山翠竹,小桥流水,村落古朴厚重,静谧祥和。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落四面环山,西南有海拔1384米的郭岩山,地处顺昌、建阳、建瓯三县交界。饶氏始祖迁居至此,有500多年历史,为宋仁宗赐以"理学大宋儒家”之称的饶鲁之后代,清朝中期村庄发展为鼎盛时期,呈现文武官员辈出辉煌景象。

步入巧溪村,一条小溪贯穿整个村庄。溪两边是傍山而建的村民居。溪中有一座桥亭,亭檐上显目的“巧水流长”四个字正是巧溪古村落的真实写照。古韵悠悠,巧水流长。

自巧溪饶氏始祖迁居至此,有500多年历史。清朝初至清朝中期,是这个村庄发展的鼎盛时期,呈现文武官员辈出的辉煌景象。

如今漫步在村街上,随处可见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古民居,其中有十多幢俗称“官宅”的古民居,这些古民居的古建筑依然向人们诉说昔日的辉煌。其中清朝咸丰末期建造,距今140多年的五品军功饶国泽故居,面积1000平方末,尤其气派。

宋大儒双峰饶先生祠,是纪念缅怀宋朝大理学家饶鲁先生(字双峰)而建的,面积约1500平方米,雄伟壮观,造型独特。大门用青石板精雕而成,顶上竖刻“理学”二字,横联雕刻“宋大儒双峰饶先祠”,砖上有山水风景彩画。

9 迪口镇霞溪村

建瓯市迪口镇霞溪村,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霞溪村始建于明朝,古民居与周围山川地势、林木植被等相融合,形成依山傍水、随坡就势、集聚而居、方便生活的基本格局,山水、田园、民居相互融合而成一体,古朴幽静。

古村落里人文景观众多,现今保留有县级文物点彭氏宗祠和历史建筑裴氏宗祠、太保楼、登云桥、步月桥等。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