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康熙皇帝已经69岁高龄,病情十分严重。他紧紧抓住隆科多的手,虚弱地说:“你陪我一起走吧。”隆科多吓得额头直冒汗,赶紧跪在地上,连声说:“多谢皇上成全。”
九子争皇位绝对是清朝历史上一大关键点,这一出大戏直接改变了大清朝后面的走向,还成全了雍正坐上皇位。
这事儿成了康熙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在众多儿子里,他最器重的就是胤禛。康熙不想自己死后,在天上还看到胤禛被朝廷里的各种势力搅得不得安宁。因此,他琢磨出了一个主意。
他打算从现有的众多大臣里挑一个来帮胤禛,让这个大臣助胤禛一臂之力,稳稳当当地坐上皇位,同时也保证大清朝的江山稳固。
这时的康熙皇帝已经69岁高龄,每天光是吃药和说话就让他精疲力尽,但他还是硬撑着,把心思放在了隆科多身上。
隆科多这家伙,能力确实强,本事也不小,但康熙皇帝心里清楚,他是个心怀大志的人。要让隆科多真心实意地帮胤禛,那就得想办法把他的那股子野心给压下去。说白了,就是得考验考验他。
1722年的某一天,康熙叫隆科多去宫里见他。隆科多心里直犯嘀咕,琢磨着为啥突然让他进宫呢。
进了寝宫,隆科多立马跪在康熙皇帝床前,给这位快要不行的皇上问好。康熙招手让他过来,隆科多就低着头,一点一点蹭了过去。
就在隆科多慢慢爬过去的时候,康熙猛地一下抓住了他,接着用很低但很清楚的声音说:“你陪着朕一起走吧。”这话就像晴天霹雳,直接在隆科多脑袋里炸开了。
他心里明白,康熙皇上要是真想让他陪葬,那可是轻而易举的事,到时候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但他想了想,好像又琢磨出了康熙这话的另一层意思。
古时候,有些君王会让大臣跟着自己一起下葬,但这种做法早就没用了好多年。康熙皇帝肯定不会再去搞这种老规矩,要不然他肯定会被大家骂得体无完肤。
因此,他说要让自己陪葬,其实只是想试探下自己,但他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啥呢?隆科多想了一会儿,终于把所有事情都搞清楚了。
康熙帝心里肯定是琢磨着,让我帮忙辅佐新皇帝,但又怕我忠心不够。所以他才用了这一招来考验我。要是这时候我怂了,直接跪地上求他别这么安排,那可就露怯了。
那他心里就会明白,自己没那个本事担大任,皇上也不会再提拔他。但如果他能爽快承认,显示出对大清朝的忠心,那就能帮着新皇上,往后就能过上长长久久的好日子,享受荣华富贵了。
琢磨清楚这些后,隆科多往后退了几步,接着又扑通一声跪下了,狠狠地磕了个响头,嘴里喊道:“多谢皇上恩典。”
隆科多讲完那些话,康熙帝心里就明白了,他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不管隆科多心里怎么想的,他能讲出这种话,就足以证明他是个明白人。
接着,康熙帝就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心里话。他叫手下人把一份诏书拿给隆科多,跟隆科多讲,诏书里写的就是将来要当皇帝的那个人。
隆科多听完之后,双手紧紧抓着那份诏书,又跪了下来,他真心实意地跟康熙说,他一定会好好帮忙扶持新皇上。没几个月,康熙就去世了。
皇宫里里外外乱成了一片,特别是皇城中心,感觉各路人马都按捺不住,想要有所动作。胤禛那边,已经收到了父皇要立他为皇帝的消息。
要是朝廷里没人挺他,那这话可信度可就不高了。好在关键时刻,隆科多站了出来,他先亮出诏书,又拉拢一帮大臣支持胤禛,这才让他稳稳当当坐上皇位,改年号为雍正。
雍正当上皇帝后,特别看重隆科多,给了他很大的权力,还让他做了吏部尚书的大官。隆科多和马齐大学士一起,帮忙处理国家的大事情。有时候,雍正直接喊他“舅舅”,而不是正式的名字“隆科多”,这就能看出雍正有多信任他了。
谁都没料到,短短五年时间,隆科多就从高位跌落,成了囚犯。说起来,都是因为这位“舅舅”仗着受宠,太过嚣张了。
隆科多心里明白,他对雍正来说是个大帮手,雍正也特别信赖他。这样一来,他就变得骄傲自大,连带着家里的孩子们也都跟着嚣张起来。
这事儿不出所料地飘进了雍正的耳中,同时,隆科多收人钱财、滥用职权的风声也跟着传开了。雍正听了这些,心里开始对隆科多有了看法。但隆科多自己呢,压根不当回事,觉得自己劳苦功高,没人能动他一根汗毛。
在他出国访问期间,竟然还搞小圈子,偷偷藏着皇家玉册。雍正知道这事后,觉得隆科多心里打着皇位的算盘,这可不能纵容。于是,雍正就给他定了罪,直接把他关了起来,再也没让他出来。
1728年的时候,隆科多在他被关的那所院子里去世了。这个清朝时候的大官,就这么在历史上没了影儿,成了不少人该吸取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