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经典诵读古诗词,《薛氏瓜庐》

​​​​薛氏瓜庐[宋]赵师秀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

​​​​

薛氏瓜庐[宋]赵师秀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

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

作者简介

赵师秀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八世孙,虽出身皇族但无意仕途,向往平民生活,并多年隐居于永嘉(今浙江温州)。他是“江湖派”著名诗人,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四人都是永嘉人)。赵师秀写诗追求心境平净,自然朴实。有个叫杜小山的人问他怎样写诗,他答曰:“但能饱吃梅花数斗,胸次玲珑,自能作诗。”

字词注释

念:念头,想法。

悠然:悠闲自得。

读书分:分出一些时间读书。

学圃:典出《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圃”是种蔬菜,这里指薛师石种瓜之事。

诗词译文

薛氏丝毫没有做官封侯的念头,悠然自得地远离世间的纷纷扰扰。他一心专注种瓜之事,还要抽出一些时间读书。这里野外的水域面积比陆地还要广阔,春天的山上一半都被云雾缭绕。可惜我已老迈,在种瓜种菜方面远不如你了。

特色赏析

《薛氏瓜庐》是赵师秀的一篇名作。“薛氏”名薛师石,也是永嘉人,有大志但隐居不仕,以种瓜为业,他给自己住的屋子起名叫“瓜庐”,自己的诗集叫《瓜庐诗》。赵师秀的这首诗就是题咏薛师石的“瓜庐”的。

南宋政治黑暗,官场倾轧,许多文人厌恶仕途,便以平民身份活跃于诗坛,称为“江湖诗派”。他们生活在民间能更多接触现实生活,他们的诗有些反映民间疾苦,有些写隐居闲适生活,而赵师秀属于后者,《薛氏瓜庐》可看作是他的代表作。

这首诗首联“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赞扬薛师石不求利禄、超乎世俗的情怀。二联写这位隐士每天所做的事情: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中说:“既耕且已种,时还读我书”。隐逸之士,种田不是为了糊口,读书不是为了功名,而是一种精神寄托。薛师石过的就是陶渊明式的隐逸生活,种瓜累了就抽点时间读书,“半耕半读”,生活充实而有情趣。三联写瓜庐周围的环境:近处多是沼泽湖泊,只有一小块陆地让薛师石用来种瓜了;远处青山隐隐,云雾缭绕,瓜庐就在其间。这环境充满“野趣”,犹如世外桃源。尾联写到诗人自己,他慨叹年纪老了,不能同薛师石一起在这里种瓜,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薛氏的志趣、生活以及周边环境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宁静、淡泊、充满诗意的隐居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生活的赞赏与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