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墓室画像中,骆驼图像的发展历程

紫山看历史 2023-02-23 19:08:11

秦汉是中国历史迈入鼎盛帝国的初期,也是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开创与传承时期。秦汉美术风格浑厚、深沉,富于力量、气势,充分表现出帝国时代的自信与活力。

秦汉美术题材广阔,寓意深刻,不仅涉及了秦汉社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推动了了阴阳五行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等秦汉时代主流思想和普遍信仰的发展。

汉代墓室画像石上的图像为我们具体了解秦汉社会、思想提供了可靠依据,其中骆驼图像以及同时期出现的如大象、龙、胡人等形象,更是以图像的方式书写了秦汉文化交流的历史,并与同时期的文字形成“互文、互证”的关系。

骆驼作为古代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是东方与西域联系的纽带,在艺术传播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骆驼为汉代艺术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为汉代工匠带来了创作的灵感,同时激发我们更好的理解汉代艺术之美。

目前发现的可辨识的骆驼图像汉画像有二十五幅,带有骆驼图像的汉画像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川等地区,其中江苏徐州地区有六幅、山东地区有十五幅、河南地区有一幅、山西地区有一幅、陕西地区有一幅、四川地区有一幅。

“骆驼”一词在先秦以前称为“橐驼”,两汉时期延续先秦时期的称呼为“橐驼”,直到西晋时期,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骆驼的称谓才变成“骆驼”,而后一直沿用“骆驼”。

一、秦汉前及秦汉时期文学作品中骆驼形象的出现

秦汉前文学作品中的骆驼形象。骆驼在秦汉之前就已传入中国内地。《逸周书王会解》的记载说明先秦时期北方的骆驼已经输入中原地区。汉代时中原地区从北方、西北游牧民族以及西域国家那里得到骆驼。陆贾《新语道基》中,把骆驼与各种外来物品相提并论,说明他也是把骆驼看作外来的牲畜。

《山海经北山经》中的记载,骆驼用于御兵、贸易。《尔雅》中记载:“橐,橐也;蛇,负菏也。今云骆驼,盖橐音之转。”秦汉以前,文献资料中对骆驼形象的记载,可以看出,骆驼作为外来的物种,功能是贸易、御兵、运输物资等,秦汉以前出现的骆驼形象,为汉画像中骆驼图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秦汉文学作品中的骆驼形象。从汉代的文献可知,汉人对骆驼产地尚无完整的知识,但知燕、代、匈奴、康居、鄯善、大月氏、东离国、蒲类国等有骆驼,这些地区是古代处于北方、西北、西域、中亚和南亚的国家和地区。

秦汉时期,骆驼的获得主要通过进献、战争等形式。如在东汉时期南单于降汉,向光武帝进献骆驼,在《东汉观记匈奴南单于传》中记载:“建武二十六年,南单于遣使献骆驼二头,文马十匹。”

不仅如此,西汉时期,在与匈奴的交战过程,也获得了不少的骆驼,如在《后汉书窦宪传》中记载,永元三年,窦宪率军出塞北击匈奴,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获牲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

通过上述文献中的记载,可知,汉代骆驼主要来源于北方、西北、中亚等地,通过进献、战争等方式获得,这对于之后分析汉画像中的胡汉战争、贸易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除此之外,在西汉东方朔在《七谏》中曰:“鸾皇孔凤日以远兮,畜凫驾鹅……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这里的文字记载,说明骆驼有指引方向的作用,对下文中汉画像中骆驼的神异功能奠定了基础。

在《汉书轮台诏》中汉武帝讲汉伐大宛国:“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这里讲的骆驼驮运物资,这对下文所描述的汉画像中“骆驼一一胡人”模式中商队中的骆驼形象奠定了基础,在先秦时期文献中对骆驼的记载,奠定了骆驼在汉画像中出现的基础

二、秦汉时期汉画像骆驼图像的出现

贸易往来。骆驼形象在中原墓葬中出现的很早,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地区的贸易往来。在此过程中,骆驼这类西域动物,被中原民众认知、接受,似乎具有了神性,因此在各地墓室汉画像中,见到了一定数量的骆驼形象。

骆驼图像在汉画像石中的出现,体现出汉代工匠对西域“神兽”的初步认知。西汉末期,骆驼图像通常以单个形象出现,大多与大象、胡人同时出现。

例如徐州汉画像石馆的《胡人骑骆驼》,高80厘米、宽85厘米、厚92厘米。石头是石阙的基座,由两块巨石组成,画面分为三面三层:正面上扁刻人物恭迎车马,中间刻菱形纹,下扇刻有四人骑骆驼和翼虎形象。

左侧面刻车马出行和轺车,右侧面刻人物、异兽、珍禽、游鱼等形象。汉画像石中,恭迎马车队中出现骆驼,胡人乘骑骆驼带着西域货物来到东方,东方人们恭迎他们,并用东方的货物与胡人进行贸易交换,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对汉画像中骆驼图像的出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厚葬为德。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经学成为学术主流,经学家也愈来愈多。在儒家思想中,孝道占有重要地位。诚如《盐铁论·散不足》中所说:“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帀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世,光荣著于俗。”

由于汉代重孝,“孝”是人们出仕入官的主要方式,而厚葬则是取得“孝”桂冠的主要途径,令先人坟墓俭约,非孝也。故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因此两汉时期的儒家文化对孝道有很高的要求,在墓葬艺术中有所体现,这对汉画像中骆驼图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来自异域的奇货及异兽象征了墓主人宝贵的财富,例如四川成都出土的《驼舞载乐)),画像砖刻画乐人骑驼击鼓的场面。表现出墓主人想把人间欢愉引入仙界的美好愿景。

战争中物资运载。两汉时期,骆驼在战争中具有运载军事物资的功能,在《汉书·轮台诏》中汉武帝讲汉伐大宛国:“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这段话说明了,骆驼运输着军备物资,到玉门关去迎接队伍,运送物资。

两汉时期,汉人与胡人的交战较多,在战争中,骆驼与马都是重要的军备物资。骆驼具有体型大、腿长的特点,虽然不善于速度奔跑,但是持久力较强,沙漠战争时骆驼还经常帮助运载物资。

这在汉画像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山东济南地区孝堂山石祠中,反映胡汉战争题材的画像石《骑骆驼图》中就出现了骆驼载人的画面,骆驼身后的人手持作战用的武器,证实了骆驼作为军需工具的史实。

传播佛教文化。两汉时期,佛教文化传入中原地区,中国最初皈依佛教的人视佛祖为具有超凡能力的胡人的神,如果拜佛,就会得到佛的帮助,在统治者的推动下,汉代百姓逐渐接受了这种信仰,但早期汉代统治者并没有严格区别佛教和其他宗教,如汉桓帝在拜佛的同时也在拜道教的老子。

到东汉末年,佛教掀起了一种由上而下的宗教运动。但必须指出,这种运动仅仅在极其有限的人群中流行,主要是在一些胡人聚族而居的地方,如京洛、徐州等地,民间的信仰力量得以壮大。

如山东滕州市汉画像石馆收藏的画像石《骆驼、牛车、僧侣图》中牛车上坐着五个光头胡僧形象,这些光头僧侣,跟随着胡人的商队,骑着骆驼,来到中原地区,传播佛经。从而说明了两汉时期来自西域的佛教活动已开始渐入中原,骆驼在传播佛教文化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三、总结

本文分时期对骆驼形象的出现进行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秦汉之前,骆驼形象主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文学作品中多记载它作为贡品、运输工具、战争工具等角色出现,秦汉之前的骆驼多具有实用性。没有出现在艺术作品当中。

秦汉时期,骆驼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数量更多,内容更为丰富。尤其是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霍去病开通丝绸之路,使得西域与中原地区连成一个整体,骆驼在丝绸之路与中原和东部地区进行频繁的往来,骆驼作为自然物,被人们逐渐认识。

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骆驼形象越来越多出现,在艺术作品中也开始慢慢出现。秦汉时期,骆驼除了作为贡品、运输工具、战争工具等角色出现,在继承先秦以前实用性的基础上,又多出一个功能,即引魂升天的角色。

在汉画像中,骆驼出现在贸易往来、厚葬为德、运载军事物资、传播佛教文化等图像中,汉画像中有骆驼图像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与两汉时期的现实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秦汉以后,带有骆驼图像的汉画像并未销声匿迹,魏晋南北朝时期,乃至后来的隋唐时期,在画像石、画像砖中,骆驼图像仍然存在,如甘肃酒泉嘉裕新城魏晋墓中出土的的画像砖《牵蛇图》和甘肃高台骆驼城乡苦水1号墓出土的《放牧图》。

可见骆驼图像在画像石、画像砖中出现,始于西汉时期,兴盛于东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乃至后世的隋唐时期依然存在,具有—定的延续性,逐渐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图像体系。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