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宝玉为何对黛玉讲耗子精的故事?作者让读者看清,薛家是骗人鼠辈

宝玉为何对黛玉讲耗子精的故事?作者让读者看清,薛家是骗人鼠辈有些读者讽刺林黛玉的时候,总喜欢嘲笑林姑娘是作者笔下的小耗子

宝玉为何对黛玉讲耗子精的故事?作者让读者看清,薛家是骗人鼠辈

有些读者讽刺林黛玉的时候,总喜欢嘲笑林姑娘是作者笔下的小耗子精。

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红楼梦》的作者从来没有把林黛玉写成耗子精,甚至没有把林黛玉比喻成过耗子精。真实存在的事实是:贾宝玉对林黛玉讲过一个关于小耗子精的笑话。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情节,有些钗粉就是绕不清。

在钗粉的眼里,如果林黛玉是耗子精,那宝姑娘就是独一无二的尊贵的牡丹花。宝姐姐一下子就把林妹妹,碾到尘埃里了。

作者笔下的林黛玉可不可以是个耗子精?

当然可以!

国人从来不以身份论英雄,自古讲究的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读者不会因为林黛玉是大小姐出身就喜欢她,读者也不会因为林妹妹是耗子精就不喜欢她。

说句题外话,事实上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这些高贵的女子,在读者群中都有差评。

而几乎没有差评的,是善良、浑身都带着人性光芒的村妇刘姥姥。读者喜欢一个人物,喜欢的是他这个人,从来不是他背后的高贵身份。

读者喜欢林黛玉,也是因为喜欢林妹妹这个人,或者更拔高一点说,喜欢林黛玉身上的风骨和气节。

如果林黛玉的人设不变,她是幻境中的绛珠仙子也好,她是黛山林子洞里的耗子精也罢,都不影响作者对她的喜欢。

就像《聊斋志异》中的婴宁是狐狸,香玉是花妖,她们都不是出身高贵的大小姐,可这并不影响读者对她们的喜欢一样!

当然,读者可以不喜欢林黛玉,对林黛玉的为人处世、举止品貌都有批评的权利。

读者可以批评林黛玉爱哭,可以批评林妹妹对世人的讽刺太犀利,也可以批评林姑娘有时候矫情。

因为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就是这些缺点与优点并存,构成了一个完整、丰满的林黛玉的形象。

可林黛玉从来不是耗子精!

请读者注意,就是耗子精那段故事的原文:

小耗听了,笑道:‘这个不难,等我变来。’说毕,摇身说‘变’,竟变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一位小姐。众耗忙笑道:‘变错了,变错了。原说变果子的,如何变出小姐来?’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宝玉说这段耗子精的故事最后放出的大梗,是有一个小耗子变成了林黛玉的样子。宝玉/作者,从未说过林黛玉是耗子精变的。

宝玉说了小耗子精的这段情节,对林黛玉没有什么针对性的意义,这时候问题就来了,作者用了这么长一般的铺垫,究竟想表达什么呢?

宝玉刚对对林黛玉讲完小耗子精的故事,宝姐姐就也来找林妹妹玩。宝玉在与林黛玉讲小耗子精故事之前,林妹妹和宝哥哥聊的也是金玉良姻。

那宝玉口里小耗子精的故事,自然而然聊的是薛家人。

林妹妹有的时候就是太吸睛了,导致她一出现,自然就成为了宝黛钗三人中的主角,哪怕作者不是为黛玉铺垫的情节,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同时,很多小说作者都会用一种写作手法,他让读者将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就连配角都能将整个世界串联起来,可他就让主角贾宝玉懵懵懂懂,让读者都替贾宝玉着急。

薛家人是一群硕鼠,这一点贾宝玉自己都已经说了出来,可是读者看他的表现,仿佛他自己对这一切还一无所知,然后读者就不停地替贾宝玉着急。

接着,情节自然就展开了……

贾宝玉说耗子精这段情节:

先是由林黛玉身上的香味而引出的香玉,进而引出了金玉良姻及冷香丸;

再借由耗子精的嘴里强调了腊八节,进而引出了荣国府端午节的故事。

耗子精的这段情节发生在《红楼梦》的第19回,而元春赐给贾宝玉和薛宝钗相同的礼物的端午节情节,则主要发生在第28、 29回。

这么整齐的回目之差,足见作者是有意铺垫的……

一.金玉良姻,也可能是做广告做出来的

其实金玉良姻就是一场炒作,是薛家人弄出的骗局,这一点,站在上帝视角的读者很容易就看得清楚。

红楼世界里从来没有过宝玉,那又何谈金玉良姻呢!

读者都知道:所谓灿若明霞的通灵宝玉,其实是大如小山一般的补天石所幻化而成的,宝玉这个东西原本就不存在。

如果贾宝玉和薛宝钗真的是姻缘天赐,那么他们之间的缘分会像木石姻缘一样,叫( )石良姻。

同时,在荣国府也从未出现过金玉良姻这种说法。金玉良姻是在薛家人进荣国府之后,才主打的一个广告……

这一切,读者能看得清;

这一切,也被钟灵毓秀的林黛玉看得一清二楚:林黛玉就在一旁冷冷地看着薛家一家人说谎的样子。

至于原因很简单,红楼时代没有监控,因此旁人对金玉良姻这件事情只能选择不信,并没有办法找到推翻这个广告/谎言的直接证据。

因为那个时代没有监控,薛家人就可以随便骗人了吗?

其实也不是,薛家人见没见过瘶头和尚,癞头和尚说没说过金玉良姻这件事,这是无从查证的。

可薛家人口中说的瘶头和尚给的冷香丸方子,这副药究竟能不能配齐,却是可以复制的。

冷香丸的方子神秘又带着仙气儿:

这副药是用四季的花蕊,并配四时之水调和而成。

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白梅花蕊十二两。

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

冷香丸能不能配成?

答案是可以的。

白露这日的露水,霜降这日的霜,其实易得。只要薛家的一些商铺足够靠北,这些东西是很容易就收集齐的。

可雨水这日的雨,小雪这日的雪不易得。

号称能配成冷香丸的商人家,用现在的说法是:他们家的商业网得遍布全国。

只有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薛家人才能在几年之内就找到雨水这日的水和小雪这天的雪来配药。

可薛家的商业网真有这么大吗?

薛家真的舍得砸巨资为薛宝钗一个小丫头来配药吗?

这些读者都可以打上一个问号。

其实雨水这日的水和小雪这日的雪是什么,答案很简单都只是水,用现在的说法就是H₂O。

说实在的,H₂O这玩意儿是江里的,还是井里的,是雨水那天的,还是小雪那天的,配在药里谁也不知道、谁也看不出来。

也就是说,薛家想利用冷香丸产生最大的价值,完全可以这样操作:

薛家人找来四时花蕊来配药,反正这些花蕊不贵也不难得,只要花钱就买得到。

然后,将这些花蕊用普通的水来配药,反正用什么样的水也没人分得清。

接下来,薛家只要带节奏、做广告,说把冷香丸配成了,薛家人就达到了用最少的钱让冷香丸发挥最大目的作用。

只要冷香丸的广告一发出去,谁不感叹一声薛家人的豪富!谁不感叹一声薛家圈子的强大!

然后呢,薛家人的资源,就是薛宝钗高嫁的资源,也是薛宝钗可以用来匹配豪门贵族的资本。

这时候钗粉一定会怼我,作者写冷香丸配成了就是配成了,你凭什么说家人是骗子?

答案就出现在耗子精这段情节之前:

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

薛家弄出来冷香丸,这件事情发生在他们一家人进荣国府之前,没人能追究事情的真假。可如果薛家人再配一副药呢?从这副药里,读者就能看清楚薛家人会不会说谎。宝玉还真让薛蟠配了一副暖香丸。

我这个方子比别的不同,那个药名儿也古怪,一时也说不清,只讲那头胎 紫河车 ,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 ,千年 松根 茯苓胆,诸如此类的药不算为奇,只在群药里算。

这副药也像冷香丸一样,薛蟠对外宣称配成了。

这副药能不能配成,答案就藏在王夫人训斥宝玉的话里:

宝玉道:“这些药都是不中用的。太太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王夫人道:“放屁!什么药就这么贵?”

这副“暖香丸”根本就是贾宝玉胡诌的,原就是配不出的!

就连薛蟠的亲妹妹薛宝钗,也不敢当众承认这副药配得出:

前年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有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太太不信,只问宝姐姐。”宝钗听说,笑着摇手儿说道:“我不知道,也没听见。你别叫姨娘问我。

是呀,宝玉说的这副药按照常理来说配不出,那与之相反的冷香丸自然也是配不出的。

冷香丸的药,全是清冷的花。

而暖香丸的药,这都是修仙文里的大补之材。

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

正常的人参没有长这么大的,人参八两为宝,这22斤半的人参比萝卜都大,只能是修仙人使用的。

同时,一副药用人参360两,能把一个正常人补到烧坏了,还只能是修仙人使用的。

龟大何首乌 ,千年 松根茯苓胆。

这些更是修仙文里的常用药材。

传说八仙中的张果老,是吃了何首乌后成仙的。

《西游记》明代评话本补充:万寿山土地(吴承恩笔下的隐藏角色) 这位守护人参果的土地神实为汉代误食茯苓化形的松精。

贾宝玉胡诌了一副修仙药,谁宣称把这副药配成了,谁就是在胡说八道。

也就是说,薛蟠已经胡说八道到连薛宝钗都不敢给他当众找补的程度。

这个时候有读者会说,当时薛蟠又不在场,这段情节说不定是贾宝玉对薛蟠的污蔑。

可作者没给薛家留逻辑漏洞,只因只因在现场的王熙凤又跟了一句:

凤姐因在里间屋里看着人放桌子,听如此说,便走来笑道:“宝兄弟不是撒谎,这倒是有的。

此时,薛家是骗人的鼠辈这件事情实锤了。

当然,薛家带节奏做广告骗人可不止一次……

二.贾元春可不敢给贾宝玉和薛宝钗指婚

《红楼梦》中,时间线过得最慢的就是端午节那段情节,那段故事千头万绪……

比如钗粉认为:端午节的情节中贾元春给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相同的礼物,这是贾元春看中了薛宝钗,要让薛宝钗做自己弟媳妇的前奏。

可这件事情是伪命题,从未发生过。

贾元春和薛宝钗是什么关系?

这个答案很明确,贾元春和薛宝钗是两姨表姐妹关系。

她们之间这样亲密的关系意味着,虽然贾元春生活在宫中,可这位贵妃娘娘依然会知道表妹薛宝钗是待选之身。

无论薛宝钗待选的是宫女,还是公主、郡主的伴读,在她没有被撂牌子之前,她都是属于皇帝的女人,臣下是不敢有半点染指的。

这些规矩,身为贵妃娘娘的贾元春原该一清二楚,更是她无论如何不敢触犯的。

谁敢跟皇帝抢女人呢!

故尔,贾元春给贾宝玉和薛宝钗指婚这件事情就是伪命题,不存在的。

至于贾元春给贾宝玉和薛宝钗相同礼物的原因很简单,元春要替贾氏一族向薛家表示感谢,这才在宝钗身上给足了薛家人面子。

元妃省亲修建大观园是个大工程,这其中少不得会动用薛家的商圈和人脉。而薛家又需要荣国府的庇护,这家人在修建大花园的事情上会尽心竭力地付出的。

顺便说一句,贾家的男人不会当家花钱没数,薛家在为贾家尽心竭力工作的时候,也是可以大赚一把的。

一场元妃省亲,贾家是穷了,可是偷着搬运贾东西的鼠辈却是大发特发横财,这些鼠辈包括荣国府的大小管家,自然也包括薛家人……

当然这一切都是暗中的,明着薛家和荣国府还是好亲戚,明着薛家还会继续为荣国府办事。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就算贾元春是贵妃娘娘也不能巧使唤人装看不见,她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向薛家人表示感谢,这是元春给贾宝玉和薛宝钗相同礼物的真正理由。

咱们可以往更深一步想:荣国府越是想让薛宝钗嫁进家门,对宝姑娘就越要同贾宝玉不一样。

就比如后文中的薛宝琴,琴姑娘同贾家的男孩一样,都参加了贾氏一族的祭祖了,这可不是荣国府看上琴姑娘,想把薛二姑娘娶进门的象征。

正相反,这是荣国府把薛宝琴当成了自家女孩,这更意味着宝玉对薛宝琴要与兄妹相待,宝玉和宝琴再没了婚配的可能性。

那宝钗呢?

越是赞同金玉良姻的读者,就越应该认为贾元春给了宝玉和宝钗相同的礼物,这件事情不应该大惊小怪。

如果元春赐礼真的有所指,薛宝钗得到和贾宝玉相同的礼物,这件事情也可以暗示贾元春把薛宝钗当成了亲妹妹。

这意味着,金玉良姻这一条线就彻底废了……

可元妃赏赐薛宝钗与贾宝玉相同的礼物这件事情,到了薛家人的嘴里,又被薛家人带节奏做广告了:

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曾提过“金锁 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日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和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薛家人信奉的是:谎言说过100遍,广告做过100遍之后,假的也能被说成真的。

就比如金玉良姻,本来就没有玉,又何来的金玉良姻!

可人家薛家人就能做广告,让荣国府的一些下人,懵懂的贾宝玉,还有钗粉相信宝玉和宝钗真的是因缘天赐。

宝钗和贾宝玉得到了同样的礼物,礼物是大姐姐给的,宝钗就收着呗,宝姑娘有什么好没意思的?

原来贾元春看中了宝钗,把宝钗当成了弟媳妇的人选,这件事情不是从荣国府传出去的,而是薛家人自己带节奏带出去的。

这时,薛家人和那只偷香芋的小老鼠没有区别。这一家人不走正大光明之路,而是玩偏的、弄邪的。

此刻忽见宝玉笑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那香串子呢?”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

宝钗原生的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在傍边看着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

请读者不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红麝串上,元春既然把红麝串给了薛宝钗,宝钗戴还是不戴,什么时候戴都是她的自由。

这段情节的重点是:一个女孩子要将手串摘下来,如果手串有搭扣的话,是去解搭扣;如果手串没有搭扣的话,只要能䵧进去,就没有不容易摘下来的可能性。

这件事情女人都知道,我主要是解释给男性读者听的。

如果一个手串没有搭扣,就意味着这个手串要穿过手掌才戴到手腕上。薛宝钗的手腕再丰腴,也不可能比手掌还宽。

假设薛宝钗的手腕比手掌还宽,宝姑娘得胖成啥样了,人几乎都畸形了,这么胖到畸形的宝姑娘,不可能是贾宝玉心中的美女!

没有搭扣的手串如果卡住,容易褪不下来,最经常发生在手背的中间部位,而不是胳膊上。

也就是说,薛宝钗如果单纯为了褪手串,没有露出胳膊的必要;

薛宝钗的胳膊只要露了出来,就是宝姑娘故意展示她的丰腴之美……

这个时候宝钗显弄的,还是小耗子精骗人的手段。

我并不认为《红楼梦》里有老鼠精,作者讲老鼠的故事,只不过是用比喻的方式来批评某些人。如果一定要说谁是小耗子精的话,那么这个小老鼠精是薛宝钗,而薛家一家人是骗人的鼠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