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月球探测器月面软着陆是一道考题,那显然俄罗斯这次考砸了。
随着俄罗斯“月球-25”号任务的失败,相信无论是俄罗斯国内的民众,还是正在前线作战的士兵,都十分不愿意看到这个消息。因为航天工程与军事领域有很深的关系,在历史上,空间探索的很多技术,如火箭、卫星等,最初都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开发的,俄罗斯在航天事业上碰壁了,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俄罗斯在军事领域的困境。
不过俄罗斯这个民族,最大的特点就是勇敢顽强,坚韧不拔,这点和中国很像,目前中俄合作“无上限”的背景下,俄罗斯也应当借鉴中国在探月工程上的经验,找到问题,及时追赶。

(俄罗斯塔斯社报道,“月球-25”号探测器多运行了一段时间最终坠毁)
当俄罗斯的“月球-25”号探测器与月球相撞时,场面非常安静,只是在月球表面引起一点震动,但并没有声音传出,这就是宇宙可怕的一点,即使是超新星爆炸,尽管场面很壮观,都不会留下一点声音。虽然探测器没有在月球上留下声音,但是这对于俄罗斯来说,的确是敲响了内心的警钟,并且可谓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但这个打击还不是最大的,很多人可能知道美国是第一个载人登月的国家,并且是早在1969年就完成了这一惊人的壮举,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迫使美国人急于完成载人登月的,其实是苏联,因为苏联早在1966年就实现了无人月球软着陆,当年苏联的月球9号无人探测器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并返回了第一批月面的照片。
而如今俄罗斯寄予厚望的“月球-25”号,却没能完成苏联早已实现的月面着陆,估计俄罗斯人心中也在怀疑,当年苏联的解体,对俄罗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俄罗斯“月球-25”号探测器登月想象图)
既然任务已经失败了,并且失败的相当可惜。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失败的原因,对此俄国家航天集团称,这个问题的原因将由专门组建的跨部门委员会处理。有些朋友可能看过相关报道,说问题不都找到了吗?是由于脉冲指令参数与计算值存在偏差,“月球-25”号探测器偏离设计轨道,最终导致与月球相撞。
但是俄国家航天集团新闻处给出的理由,并不是“月球-25”号出事的根本原因,而是“表现”,也就是说是在执行地面发出的指令时,探测器出现异常情况,导致无法按照规定参数完成飞行,多运行了43秒,最终坠毁,但根本原因还没找到。而探测器从11日发射升空后,一直运行良好,直到出事之前,俄罗斯发出了最后一条指令后,与探测器的通信突然中断。也就是说,这次事发突然,直到即将着陆前,探测器都表现得非常正常,甚至还拍回来了独一无二的塞曼环形山的视频。

(谷歌地球中的月背面的塞曼环形山,红圈中有些奇怪,后来这个地方被打上了马赛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任务失败,目前来看,很可能有三种,首先就是宇宙中的微陨石撞击,因为就在出事前不久,“月球-25”号探测器刚刚经过了英仙座流星群来的一群微陨石,并记录到了一次撞击事件。而第二种情况就是软件错误导致通信中断,第三种可能性是探测器提前脱离了轨道。
综合来看,更可能的是一些硬件损伤导致了软件错误,也就是说,这个失误可能并不是重大失误,而是一次很小的失误,并且有可能还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航天工程中更是如此,即使是再小的失误,也会酿成大祸。
而且更让俄罗斯人扎心的是,印度的“月船-3”号探测器要抢先俄罗斯一步了,它已经完成最后一次减速动作。按计划,“月船-3”号将很快尝试在月球上着陆。印度在月面着陆这个问题上,先前也搞砸过,这次算是补考,如果真的成功,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打击肯定不小。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尤里·鲍里索夫介绍了探测器失联的情况)
其实对于现在的俄罗斯来说,及时找到问题,并且尽量不要影响下一次的探月任务才是更现实的出路,并且应当将这些经验和教训拿来大方讨论,甚至借鉴中国的经验才是最好的选择。要说我国的探月工程,近些年已经有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进步,中国的“嫦娥四号”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实施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这是连美国都没实现的,而且我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将在2030年前完成。
目前来看,虽然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曾经送不少宇航员登上月球,但是几十年过去了,美国再也没能上去过,现在美国又重启了阿尔忒弥斯计划,想要再次登月,然而也是问题不断,如果中国这次能够在美国之前,率先实现载人登月,即使届时成为第二个登上月球的国家,那震撼来的也不比美国第一次登月小,因为中国一向都是有什么就展示什么,不会过分夸大事实,当年美国载人登月时,一方面正处于美苏军备竞赛转向太空竞赛,具体有没有夸张的成分,由于年代久远也不好探究,据美国自己声称,现在不能载人登月是因为资料的丢失,以及成本过高,这种理由显然不太能站住脚,所以关于美国载人登月的真实性,质疑的声音也没断过。

(美国曾前前后后6次登上月球)
如果说,中俄能在航天领域多多合作,其实对于二者来说都是一次绝佳的进步机会,很多人可能觉得俄罗斯这次探月失败,就认为俄罗斯水平不行,这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俄罗斯的航天技术和科研实力一直领先于世界,拥有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这也是俄罗斯能够持续发展航天事业的坚实基础。
而且苏联的底子其实相当深厚,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就进入了太空,并且苏联还是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而当年甚至是举全国之力打造实力雄厚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虽然在解体后一度接近分崩离析,但是俄罗斯还是继承了大部分,甚至很多科研人员都是苏联时期的牛人,最主要的是俄罗斯航天业也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到成品,各个环节都有相对应的企业参与,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圈。

(中国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
而且俄罗斯也曾帮过中国,因为俄罗斯在空间站、轨道站工作的独特经验,中国航天员也曾赴俄罗斯接受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包括空间适应性训练、生物医学训练、心理训练等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国培养出了一支优秀的航天员队伍。现在俄罗斯确实在探月上遇到了一些问题,中国也应该加大与俄罗斯的合作,帮助俄罗斯的同时,共同进步,因为宇宙探索工作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最好体现。
总的来说,航天探索是充满挑战和风险的事业,一次失败并不能否定俄罗斯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如果俄罗斯能够虚心和中国学习,加大与中国的合作,共同进步之下,俄罗斯现在还会处于世界航天领域的第一梯队,同样也来得及追赶即将载人登月的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