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文人意趣

那些与景观的故事 2024-08-25 03:33:09

苏州自古文风鼎盛,历任太守都是文人重臣。唐代时,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都在苏州主政一方,有煌煌政绩不说,光是那些为苏州写下的诗文,就足够流传千古。宋代时,范仲淹、苏轼、欧阳修、陆游、范成大等,都有诗文赞美苏州。明代苏州出了沈周、唐寅、文徵明、祝允明等大画家。如此人文昌盛,苏州闻名天下,名冠江南,是名副其实的风雅之城。

有诗歌,有书画,有昆曲,有评弹,有苏绣,有名茶,有小桥流水、曲折蜿蜒的江南风情,但苏州之美最受赞誉的还是因为园林,人们提到园林,首推苏州,从春秋时期开始建园,到明清时期大肆兴建、已成规模,数量之众,精巧至极,有句曰: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苏州园林是文人之园,从布局构造、置景摆件、精神内涵、起名留字、品格追求等等,处处可见撷芳雅意,处处可感文人审美的风神和韵味,处处都是士大夫精神的延展。

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便是始建于北宋的沧浪亭。北宋庆历年间,苏舜钦被罢官后,来到苏州,见一处地僻有胜景遗意,遂买地建亭,名曰“沧浪亭”。

沧浪之名,意出《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亭近水远山,富有情调,苍古而清幽,极具山林野趣,被誉为“写意山水画”的典范。若在其中,可享受隐逸山水、逍遥自乐。

@小小影月

古代文人,好自然山林,好精神享受。因此,集文人思想精粹、精神追求、文化品格、审美品味于一体的中国古典园林,实现了诗意栖居的功能意义和审美向往,在造园造景方面尽显文人风雅和书卷气。

园林的审美追求诗与画的境界,走在苏州古典园林里,无巧不成景,无处不入画。大到宏观设计,小到盆供摆件,都是诗意凝聚的巧妙用心。

@M遥囡囡

就连亭台楼阁的起名也文心可佳。

除了前面说的沧浪亭出自《楚辞》,还有拙政园远香堂出自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留听阁”出自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就连姑苏林黛玉都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可他有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我却喜欢”。

留园的清风池馆本意“清风起兮池馆凉”,化用《楚辞》中“秋风起兮天气凉”,改秋风为清风,清风化养万物,泽被天下,这同样也是儒家君子之道的精神追求,传达了文人的治世理想。

@姑苏恋旅人

文人园林,诗画造园。一处一景,无不布局精巧,格调高雅,宛如进入画境。移步换景,意味无穷。园景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亭一榭,都经过雕琢推敲,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看,都是完美构图,一步一景,都是风雅动人的画境。

苏州古典园林里多山水亭池,林木花草,无不是君子文心的标榜。

园中以山石险峻,为遨游名山之妙,显高逸遁世之心,以湖水亭池、小桥流水,为登山临水之趣,游鱼戏池之乐,以亭台楼阁,为妙手摘星,楼台望月,招霞引露之趣,显放逸旷达之心。

@张太医

以梅、兰、竹、菊、荷花等彰显气节,自寓孤高傲世的隐逸君子。

梅花清冷,傲雪寒霜,为文人所钟爱,有梅妻鹤子的说法。

兰花多居于幽谷,文雅脱俗,是君子之心的最好寄托。

竹,拔节生长,有轩昂意气,多入诗入画,郑板桥爱竹,以竹石画见长。苏轼也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菊花是隐逸者之花,开尽烂漫秋色,为晋代陶渊明所钟爱。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花中君子、大家闺秀。

总之,园林多草木,以示君子心。

@秦淮桑

苏州园林是归隐文人的诗意栖居之所。

居游自在,赏心悦目,在风雅的景致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在山水林泉中举目抒怀、畅叙幽情。在园林的设计建造中,通过多种手法来形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理山叠水、广植花木,来让人领略山水之乐、自然之趣。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赏花佳处,鱼虫鸟乐,闲趣自在,园林是中国士大夫的理想居处。

中国传统的文人雅事,在园林中都可实现。可廊下听雨,可桥上赏荷,可水榭听曲,可池上观鱼,可亭下吟诗,可堂前作画……无时不雅,无事不雅。一方诗意栖居,园中自有天地,赏心乐事谁家院,醉此江南有今朝。

@秦淮桑

自东晋陶渊明“隐逸思想”流传于世,中国文人推崇备至。无论失意还是得意,隐逸世外,超脱凡尘,每个文人都在寻找心中的一方桃花源,于山水中见天地,于繁华中见真淳。而苏州园林正是隐逸文化的产物。

在明清时期,官僚们告老还乡后,必买田置地,大兴建园。这些士大夫阶层有审美,有情操,有消费能力,而江南等地经济发达,环境优越,所以江南之地大兴建园之风,尤其以苏州为盛。苏州的昆曲,评弹,和园林中的风雅水榭一起,构成了中国文人最古典浪漫的生活。

@白墙下的花园

苏州园林是中国文人的桃花源和温柔乡,若能诗意栖居此间,尽享林泉声色之乐,政治上的失意、前途上的明灭又有何值得烦扰?

我想园林的主人们早已经给了最高妙的回答,沧浪之水的清浊、网师园的渔隐、退思园的静思,留园的长留天地间,无不是在自证其心、自表其意、自鉴其情。

唯愿沧浪之水,濯去凡尘,免我烦忧,渔樵于江渚之上,大隐隐于朝市,幸得一方园林,是我最后的身心归属和精神家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0 阅读:4

那些与景观的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