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来一张福利
在英文军语中,有一类被称为“驱逐领舰”的奇特舰种,作为一支驱逐舰队的指挥舰使用。英式英语为“Destroyer Leader”,简称DL;美式英语则一度和“护卫舰”相同,皆为“Frigate”(不过同时期美语里没有“护卫舰”这个概念,用的是“护航驱逐舰”也就是“Destroyer Escort”也就是DE)。在进入导弹化时代后,这个舰种也相应的升级为“导弹驱逐领舰”。
这类战舰不仅比普通驱逐舰吨位更大、航速更高、火力也更强,且配备有高级军官(将官及以上专用住舱和可以容纳舰队参谋人员的指挥舱室,具有指挥较大规模水面舰队的能力。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和英国皆不再使用“导弹驱逐领舰”这一名词,代之以“轻型导弹巡洋舰”(Cruiser Guided也就是CG或者核动力的CGN),例如美国海军的“莱西”级、“贝尔纳普”级和核动力的“班布里奇”号,英国海军的82型“布里斯托尔”号等。

“莱西”级驱逐领舰

“贝尔纳普”级导弹驱逐领舰

“班布里奇”号核动力导弹驱逐领舰

82型“布里斯托尔”号驱逐领舰
这类舰只在舰队中起的作用本质上就是巡洋舰,不仅作为航空母舰的“贴身警卫”,同时也是航母战斗群的“备份旗舰”,一旦航母出现严重损伤不能继续执行任务,编队内的巡洋舰就可以接替编队指挥舰的角色,避免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冷战结束后,美英两国的原“导弹驱逐领舰”(当时已经重新定义为“轻型导弹巡洋舰”了)皆提前退役,美国海军以基于“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舰体(“斯普鲁恩斯”级虽然冠以“驱逐舰”的身份,但本质上却和“莱西”级、“贝尔纳普”级驱逐领舰没有区别,如果美国海军不废除“导弹驱逐领舰”这个分类,“斯普鲁恩斯”级划分为“导弹驱逐领舰”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提康德罗加”级轻型导弹巡洋舰取而代之,英国皇家海军的规模则因为大幅度缩减,不再有“导弹驱逐领舰”这种需求。

“斯普鲁恩斯”级大型反潜驱逐舰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但就是上世纪的最后几年,在遥远的东方海面却实际上出现了一艘实际上承担着“导弹驱逐领舰”功能的主力舰。在之后的岁月里,这艘战舰被认为是中国海军向大型化远洋化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历史上唯一单舰成级的051B型导弹驱逐舰——舷号167的“深圳”舰。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夜,一些零星新闻报道宣称,驻港部队海军将由一艘名为“深圳”号的051型驱逐舰“担任旗舰”,当然这个本身算是谣言。
而到了1997年10月,当时著名的国内军事期刊《舰船知识》刊登了一张“国产新型导弹驱逐舰在大连造船厂下水”的照片,虽然是一张尺寸和邮票差不多大的黑白照,但还是引发了国内外的不少关注,某个日本舰船期刊就“忧心忡忡”地表达了“该舰的下水标志着中国海军开始追求大型作战舰只……”的观点。

167舰在大连造船厂下水时的场面
而包括本厂长在内的军迷们更是充满期待,毕竟对于中国来说,5000吨级以上的大型战舰,自“重庆”号巡洋舰自沉以来,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了……
1999年4月,在纪念解放军海军成立50周年的各种期刊专辑上,这艘战舰首次现身,外界第一次看到了这艘舷号167的、也是当时中国海军最大的导弹驱逐舰,日本人第一个注意到了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当他们看到167舰“竟然”有16个“鹰击”(当时具体型号“鹰击”83尚未对外公开)反舰导弹发射箱时,认为该舰是对海上自卫队的“较大威胁”(这话说得属实有些过了,毕竟之后五年不到的时间这就是中国海军驱逐舰的“标配”了)。而本厂长和一些同龄军迷则看着“海红旗”-7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后面的活动盖板浮想联翩,希望那是一个垂直发射装置,虽然这种期待的兑现还要再等15年以上的时间。

刚服役不久的167舰

舰员列队接受检阅的167舰

167舰上的鹰击83反舰导弹发射箱
不久之后,随着科索沃战争的爆发和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外界已经有些遗忘这艘军舰了,虽然不久之后就有消息显示其舰名为“深圳”舰,但这个舰名首次为外界普遍知晓时则要等到2000年7月,“深圳”舰首次远航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出访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和南非三国,这个舰名才为国人普遍知晓。

167舰俯瞰
对于“深圳”舰的具体参数,其实没有非常准确的数据,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全长约154米,宽度超过17米,满载排水量超过6000吨。与当时刚刚退役没多久的美国“莱西”级和尚未完全退役的苏联/俄罗斯58型“火箭”级轻巡洋舰(北约称为“肯达”级,当时尚有“戈洛夫科海军上将”号一艘在黑海舰队服役)属于一个定位。不过当时外界还不知道的是,“深圳”舰同样装备有指挥舱室,可以通过数据链设备实现跨舰队指挥(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终于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指挥舰)。

58型“火箭”级轻巡洋舰
也就是说,按照之前英美的定义,“深圳”舰就是一艘“导弹驱逐领舰”。
当然,这方面的保密程度要远比军舰上有些什么雷达,什么舰载武器,什么导弹高得多,而外界知道“深圳”舰具有这方面的能力,也是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事情了,至于具体的情况,也不是本厂长这种人有资格知道的了。
不过除此之外,当时“深圳”舰可见的舰载电子设备还包括381甲三坐标搜索雷达、517米波警戒雷达、360S对空/对海警戒雷达(法国“海虎”雷达的仿制型号)和为“海红旗”-7舰空导弹提供指令制导的345火控雷达,控制76A双联装37毫米副炮的347G炮瞄雷达和控制主炮和“鹰击”83反舰导弹的347G火控雷达以及舰壳声呐和电子对抗系统(具体型号不明)。
“深圳”舰当时的舰载武器包括一门79A型双联装100毫米主炮(2002年升级为具有“隐形外壳”的79B),四座76A型双联装37毫米副炮以“炮阵”形式安装在舰体后部机库顶部四角的位置,显得奇特而“壮观”,一部“海红旗”-7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及自动再装填系统(也就是被期待为垂直发射系统的“活动盖板”下方的设备),两具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以及四座四联装“鹰击”-83反舰导弹的一次性发射箱。
此外,“深圳”舰还有直升机平台和机库,可以携带两架直-9舰载直升机,当时的167舰并没有超视距雷达,因此反舰导弹的超视距攻击需要直升机提供中继制导。
“深圳”舰在加入南海舰队服役后多次受邀出访他国,并于2001年底完成了解放军海军作战舰只的首次环球航行,其“干净而美观的舰体外形”给很多国家的军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深圳”舰多次应邀出访,一度被誉为“外交明星舰”,同时也是第二批亚丁湾护航舰队的指挥舰。
2013年6月,“深圳”舰进入船厂接受中修升级,至2018年10月重新入列,中修升级保留了该舰的指挥功能(当然一定会有升级,但这个肯定也不是我们有资格知道的),其余可见的改进包括但不限于拆除了381甲雷达和517米波雷达,取而代之以382三坐标雷达和364低空补盲雷达,加装366超视距雷达(用于反舰导弹的超视距攻击),炮瞄雷达和火控雷达也都换成全新型号。

改装中的167舰
舰载武器的改进则包括采用“鹰击”12反舰导弹取代了“鹰击”83反舰导弹,作为一种射程接近500公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鹰击”12的对舰打击能力自然远超过了“鹰击”83。之前期盼已久的垂直发射装置也出现在了“深圳”舰上,虽然只有32单元,但作战效率比之过去的“海红旗”-7已经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且具备发射“鱼”-8火箭助飞鱼雷的能力。四座双联装37毫米副炮被两座1130型11管30毫米“加特林”近防炮取代,主炮依然保留带隐身外壳的79B型双联装100毫米炮,但也对供弹系统进行了一定的升级。


上两图:改造完毕的167舰

167舰上的鹰击12反舰导弹发射箱
改进后的“深圳”舰无疑依然是中国海军的主力战舰和少数具有舰队指挥能力的大型军舰之一。但是不久之后,随着055型万吨级大型驱逐舰的入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实质上已经拥有了一型无限接近于导弹巡洋舰的主力远洋战斗舰只。

055型万吨级导弹驱逐舰“南昌”号
于是“深圳”舰也就成了“过气网红”而逐渐“退居二线”,从“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更多地承担指挥一众054A型导弹护卫舰遂行中近海的战斗任务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
不过,由于“深圳”舰还具有相当的使用寿命,所以在可预期的很长(十年以上)一段时间里,“深圳”舰依然会作为中国海军的主力舰之一,活跃在南海蔚蓝的水面上,坚定捍卫着中国的海上权益……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6100吨
满载排水量:6700吨
舰 长:153米
舰 宽:16.5米
吃 水 深:6米
主 动 力:2台453B型蒸汽轮机,单台功率48600马力;双轴推进
最 大 航速:30节
舰 员:325名(其中军官52名)
武器系统:
完工时
1座79A型双联装100毫米56倍径主炮
4座76A型双联装37毫米高平两用机关炮
4座四联装"鹰击"83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1座八单元海红旗-7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备弹32枚)
2座三联装324毫米口径鱼雷发射装置

本厂长绘制的刚服役时的167舰二视图
改造后
1座79B型双联装100毫米56倍径主炮
2座H/PJ-12(730)型7管30毫米近防炮
4座四联装"鹰击"12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1座32单元垂直热发射装置,可发射海红旗-16防空导弹
2座三联装324毫米口径鱼雷发射装置

本厂长绘制的改造后的167舰侧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