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的鲁南地区,人口流失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临沂和菏泽的多个县市人口外流的现象格外引人关注,像临沂的兰陵县、平邑县、沂水县、莒南县等地,菏泽的曹县、单县、鄄城县,甚至聊城的莘县、日照的莒县,都成为了人口流失的重灾区。仔细一看,虽然这些地方曾因各自的特色而有一定知名度,但人口流失的根本原因,却无外乎经济发展滞后、就业机会不足以及生活质量难以满足年轻人需求。
首先,临沂和菏泽这些地方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兰陵县的外流人数达到38万人,曹县外流33万人,这些数字背后不仅仅是几个人口的变化,更意味着大量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说白了,这些地方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并不能吸引人才,反而加剧了人口的流失。
咱们说白了,很多人都是为了生存才不得不离开。尤其是在像菏泽这样的地方,曾经的“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一度让这个地方走进了大众视野,但也只能是个噱头。真正的现实是,很多年轻人无论是就业还是生活,都没办法获得足够的保障。曹县的33万人流失,不仅仅是因为经济的差距,也有外部城市竞争力的吸引力。大城市如青岛、济南,甚至临近的济宁等,提供了更多的职业机会和更为丰富的生活体验,如何能让年轻人不心动?
再来说说临沂这些县市,像沂水县、莒南县等地,虽然以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为卖点,但依然无法阻挡年轻人外流的趋势。地方经济不发达,很多人只能选择离开。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地方的就业机会稀缺、基础设施落后、生活质量也不高,年轻人当然会想办法去其他地方发展。而且,老一辈人总有“父母在不远游”的想法,但现实就是,外面的世界实在太吸引人了。
更为严峻的是,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也无法与大城市相比,导致年轻人逐渐选择到更为发达的地区去学习和工作。临沂的平邑县和莒南县,虽然各自都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但无奈的是,这些地方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我个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身边不乏从这些地方出去打拼的朋友。比如我有个朋友是临沂人,他家在临沂的一个小县城。记得他刚毕业时,为了找工作,他四处奔波。临沂的工作机会并不多,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几乎是天方夜谭。最终,他还是决定去了济南,虽然离家远了点,但至少能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像他这样的人,已经不在少数了,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有类似的选择:要么留在家乡吃老本,要么走出去闯荡。
另外,临沂和菏泽这些地方的经济结构问题也很明显,农村经济过于依赖传统农业,而现代化产业发展滞后。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做农活,他们看中的是技术性强、前景广阔的行业。而这些地方的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很多年轻人从小就接受不到高质量的教育,成年后又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年轻人的大量流失。
说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舅舅家的情况。他们住在菏泽一个较为偏远的小镇。舅舅年轻时在家乡做生意,虽然收入还算不错,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地的商品和文化逐渐打入了他们的市场。舅舅的生意开始下滑,他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拓展和更新业务。最终,他决定把生意搬到济南,虽然远离家乡,但在济南的市场上,他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机会和人脉,生活也更加方便。
这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经济发展不够快、机会有限,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强大竞争压力,逼得很多人选择外流。而且不仅仅是年轻人,很多中老年人也开始外出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我知道不少人年纪大了,依然选择到青岛等地去做些小买卖,尽管早已不再需要拼搏,但看到大城市的便利和生活水平的差距,依然会想办法过得更好。
说白了,人口流失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关乎整体经济水平、教育资源、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临沂和菏泽之所以面临这样的问题,根本原因还是经济没有发展起来,年轻人没有机会,也没有动力留在这片土地上。
作为一个从山东走出来的人,真的很能理解那种想要离开的心情。虽然咱们对家乡有感情,但更现实的选择往往是为了生活,为了未来。对于这些流失人口,我们不能仅仅指责他们“忘了家乡”,而是应该思考,如何才能让这些地方的经济变得更有活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留下来,让家乡成为他们追求梦想的地方,而不仅仅是一个回忆。
大家怎么看待这些地方的情况呢?是不是也有朋友因为类似的原因,选择了离开家乡,去外地打拼?你觉得未来这些地方如何才能吸引住年轻人,留住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