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开始实行军衔制,并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了第一次大授衔仪式。
这次大授衔中共授予了包括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在内的一千多位将军。这些将军无一不是战功赫赫,他们获得授衔也都是实至名归。
但在这些将军之外,也有一些将军却并未获得授衔。至于原因,无怪乎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此时都已经从军队转职从事了行政工作。
郑位三将军便是其中之一。而对于他的功绩,毛主席、周总理也是高度评价,毛主席甚至还特批郑位三享受行政三级的工资,副总理级别待遇,要知道大将军衔也不过才是行政4级。
郑位三将军又有那些贡献,会让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如此重视呢?
1902年,郑位三出生于湖北红安的一个相对殷实之家。家中开有中药铺子,是以生活上也能相对富足。
在经过少儿时期的私塾教育后,16岁时他考上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
也恰是在这一时期,通过老师郑锡云介绍接触认识了萧楚女。萧楚女参加过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也是共产党早期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
近朱者赤,郑位三也在耳濡目染中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在23岁时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这一期间,适逢国共第一次合作,郑位三也选为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兼任工人部部长、中共黄安县委委员。但是,很快蒋介石便发动了四一二事变,而汪精卫也亦步亦趋发动了七一五事变。
国内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共产党人、革命群众的处境也岌岌可危,郑位三也被列为通缉人员。
怎么办?
郑位三并没有选择了离开革命队伍,也没有选择束手就擒,他积极组织共产党员,重新拉起黄安县委,并联系上了罗亦农。
就这样随后他组织领导了黄安秋收暴动,也揭开了黄麻起义的序幕。之后他担任了鄂豫皖特区的内务部长等一系列要职,也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在这一期间,他的家庭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父亲身患毒病故,母亲误食野菜而亡,妻子冻死山中,即便是自己也身染疥疮。
但郑位三却将痛苦深埋心底,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并不时的为战士们讲解革命故事,鼓舞士气。也恰是如此,年轻的他甚至还有了“位老”的称呼。
而在徐海东重建红25军中,郑位三更是高风亮节,将自己创建的6个师补充给了红25军。在红25军进入陕南后,他又一次留守根据地,担任鄂豫陕特委书记,当时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他不仅保住了根据地,还大力了扩充了红军有生力量。
抗日战争期间,郑位三受毛主席委派重回鄂豫皖根据地,领导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他又兼任了兼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委,与徐海东一道打击来犯之敌。
皖南事变后,他又被委以重任担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委员兼淮南区党委书记, 搭档则是张云逸大将。
解放战争中,郑位三又和李先念、王树声、王震担纲中原军区领导职务。面对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堵,中原突围可谓是军事奇迹。
显然,从这诸多战功、资历等方面而言,倘若郑位三参加第一次大授衔,至少是大将军衔。不过由于长年累月的战争留下了不少旧伤,在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身体便多有不适,时常生病,多有休养,也恰是因此他没有负责具体的工作,没有职务。
是以也就有了在授衔后,毛主席特批给郑位三的行政三级工资、副总理待遇。
对于郑位三,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等领导也都是十分重视。毛主席曾专门派人探望郑位三,并表达希望他早日养好身体出任领导的希望;李先念、刘少奇也曾亲自到医院探望他。
不过天不假年,1975年老将军在冲击中去世,邓小平为他主持了追悼会,李先念致悼词。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