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陈阿姨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多年,平时长期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二线药物,同时也每日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来调节血压,但是血压控制的依然不好,时不时还是会有血压升高造成的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2个月前陈阿姨的家人因病去世了,陈阿姨忙里忙外的,反复操劳,在加上情绪不佳,因此心慌、乏力的症状也越来越频繁,虽然口服速效救心丸等可以缓解,但是她还是感觉身体大不如前,于是在忙完家里事后急忙来到医院进行检查。
陈阿姨来到医院后告诉医生自己的症状,医生听罢后第一时间给她完善了心血管的CTA检查和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现陈阿姨的心电图显示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而冠脉CTA检查提示其左旋降支、右旋降支和回旋支等多条冠状动脉都有不同程度狭窄,虽然没有达到必须上支架的程度,但是比较起陈阿姨2年前的检查结果来看要严重了很多 ,于是医生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了几种药物,并且嘱咐陈阿姨可以降压药、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一起服用。
但是陈阿姨听说又要加药时显得很抗拒,因为她害怕药吃的太多而导致肝脏、肾脏等脏器的损伤。医生连忙向陈阿姨解释道开具的药物只不过是维生素而已,陈阿姨很疑惑,难道维生素还能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吗?医生进一步解释道这些维生素虽然本身并具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的作用,但是它们却可以有效改善动脉硬化,配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二线用药后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服用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使用。陈阿姨听说是维生素就安心服用了,连用一段时间后,陈阿姨发现自己的血压好了很多,胸闷胸痛等症状的发作次数也减少了。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众所周知,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推动和存储血液,从而满足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需求。由于心脏需要24小时不断的为人体输送血液,因此其本身也需要大量的血液和营养供应,而供应心脏的血管被统称为冠状动脉,这些血管围绕和分布在心脏周围,其分支散落在每个心肌纤维附近,从而可以时时刻刻为心肌细胞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供应。但是由于生理或者病理因素的影响,冠状动脉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冠状动脉出现硬化,引起血管管腔狭窄,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临床多表现为心慌、胸闷、憋气、乏力等,这种疾病被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机制,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一点一点逐渐发展,只不过初期症状较为轻微,因此很容易被患者所忽视,其实真正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都经历过以下4个阶段。
1、血管内皮损伤期
血管内皮细胞在病理因素作用下会发生细胞损伤和炎性反应,这会导致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或)巨噬细胞通过内皮易于到达皮下间隙,进而加重血管内皮处的炎症反应,这是动脉粥样硬化启动的信号,因此规范的抗炎、抗氧化治疗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非常关键的。
2、脂蛋白沉着期
当血管内皮结构发生损伤时,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和其他蛋白会穿过内皮细胞进入内皮下间隙,并且低密度脂蛋白会进一步生成氧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进而加重内皮细胞损伤,并且可以刺激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泌调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进入的趋化因子,吸引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从内皮细胞转移到内皮下间隙,并且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变成泡沫细胞。
3、血管内膜增厚期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毒性作用会引起泡沫细胞坏死,同时释放出大量脂类物质和溶酶体酶,进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损伤和死亡,导致血管内膜内层开始断裂,内膜中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合成大量结缔组织,进而导致动脉管壁增厚,管道狭窄,同时导致血管硬度增加。
4、成熟的粥样硬化斑块期
随着血管内膜逐渐增厚,导致血管变窄,血管硬度增加,而增厚的内膜中数目较多的平滑肌细胞包埋在紧密的胶原基质和毛细血管中,形成一个纤维帽,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粥样硬化斑块并不稳定,随时可能导致破裂或者脱落,进而导致血栓形成。
二、4种维生素可以保护血管功能,辅助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尽管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二级药物是预防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基础用药,但是临床上依然有许多患者因为无法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无法坚持用药,实际上一些维生素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管功能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可以将其与常规的二线用药相结合,不仅提高治疗效果的,而且有助于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中以下4种维生素最为常用。
1、叶酸
叶酸是B族维生素的成员之一,其本质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人体每日必须补充的营养物质之一,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对于改善物质代谢、促进细胞发育等具有显著作用,临床常用于防治脑梗死、脑萎缩、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叶酸对于血管功能和结构的改善是多方面的。首先,叶酸可以有效促进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分解,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减轻其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从而减少血管内皮的损伤,将动脉粥样硬化杀死在起始阶段;其次,叶酸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性,其可以抑制血液中血栓素与前列腺素的生成,减轻血管的炎性反应,进而保护血管内皮结构;最后,叶酸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内源性一氧化氮,这些内源性一氧化氮可以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管供血,从而为心脏提供足量的血压供应。
2、维生素E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一种具有强烈抗氧化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其在人体中分布广泛,具有促进激素分泌、抗氧化、抗炎等多种作用,临床上常用于防治多种生殖系统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等。
维生素E可以通过以下3条途径改善血管功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首先,维生素E具有非常强烈的抗炎、抗氧化性,其可以快速清除血管内的炎性介质,同时清除血管中具有毒性的氧化自由基,从而减轻这些病理因素对于血管内皮的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的结构功能;其次,维生素E对于血脂具有明显调节作用,特别是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物质具有调节作用,其可以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减少脂蛋白的沉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最后,维生素E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减轻血管硬化,保护正常的管腔结构,继而为满足心脏供血提供条件。
3、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又名钴胺素,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其参与人体内多种物质的合成,具有保护神经组织、合成血红蛋白等多种生理学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损伤、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多种疾病。
维生素B12可以通过以下3条途径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首先,维生素B12与叶酸都可以促进同型半胱氨酸分解,并且与叶酸、维生素B6等具有协同作用,从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液浓度,减轻其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其次,研究表明维生素B12具有抑制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血管重构和内皮增生,从而阻断和延缓动脉粥硬化斑块的形成;最后,维生素B12对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的活性具有明显调节作用,可以抑制上述细胞对于低密度脂蛋白的吞噬作用,减少泡沫细胞的生成。
4、维生素B6
维生素B6也是维生素B族的成员,在人体多个组织器官中广泛分布,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可以有效保护细胞结构、促进免疫力、改善物质代谢等多重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皮肤病、失眠、脑梗死等多种疾病。
维生素B6足以通过以下2条途径来改善血管功能。首先,维生素B6与叶酸、维生素B12等都是促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可以促进合成胱硫醚β分解酶,进而增加对于同型半胱氨酸的分解,保护血管内皮结构不受破坏;其次,维生素B6还可以帮助身体合成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分子,这种分子可以帮助平滑肌松弛,从而改善血管供血,减少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科学补4种维生素注意这4点虽然维生素本身安全性较好,规范服用下不会有明显不良反应,但是依然建议大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特别是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过量服用容易导致其在体内累积,进而诱发多种不良反应,科学补充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E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4种维生素的补充剂量
根据《中国居民健康膳食指南》中的推荐剂量,健康成人每日需要补充2mg维生素B6、0.4mg-1.0mg叶酸、3μg维生素B12和12-14mg的维生素E,这种剂量不需要通过药物进行补充,只需要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即可,但是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管功能而言,这种剂量是不足的。
临床上建议对于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明确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每日补充10mg-20mg维生素B6、15mg-30mg叶酸、500μg-1500μg维生素B12和100mg-200mg维生素E,连续服用1-3个月后复查血管彩超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注意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果出现随时与医生联系。
第二、注意调整饮食,营养均衡
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因此在用药的基础上一定要调整饮食结构,做到营养均衡,从而让患者可以从食物中摄取足量的维生素,减少其对于药物的依赖性。
维生素B6的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其中羊肉、猪肉、鸡肉等都含量有大量的维生素B6,但是考虑到摄入过多会导致血脂异常,因此建议以鸡肉、鱼肉等白肉作为首选;其次,谷物中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6,如大米、小麦、玉米等,但是这种植物来源的维生素B6无法直接被人体所利用,需要通过进一步转化才能变为活性维生素B6,因此仅作为次选。
叶酸主要来源于蔬菜中,如油麦菜、菠菜、青菜等都是补充叶酸的良好来源;其次,草莓、樱桃等水果也含有大量的叶酸,但需要适量服用,减少不良反应;最后,动物性食物也可以作为补充叶酸的来源,如猪肉、牛肉等,但是一定要注意适量摄入,避免因为摄入过多而导致血脂升高。
维生素B12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鸡肉、牛肉、动物内脏等;其次,动物产品也是补充维生素B12的良好来源,如鸡蛋、鸭蛋、牛奶等,考虑到摄入过多肉类容易引起血脂异常,因此建议以鸡蛋、鸭蛋、牛奶、奶酪等动物产品作为补充维生素B12的首选。
维生素E主要来源于坚果或者种子类食物,如板栗、核桃、松子等;其次、动物肝脏也富含大量的维生素E,但是应避免过量摄入,防止导致血脂异常;最后,蔬菜和水果也是补充维生素E的良好来源,如葡萄、菠菜、油麦菜、猕猴桃、番茄等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
第三、注意服用时间和联合用药
需要强调的是维生素不能单独作为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药物,一定要在规范的二线预防用药的基础上联合用药;其次,由于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需要的维生素剂量较大,因此不建议长期、大剂量服用,建议有冠心病或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连续服用1-3个月,然后复查相关指标,然后逐步减少用量,或者改为饮食补充。
第四、注意4种维生素的不良反应
虽然维生素本身的安全性较好,但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所需要的剂量较大,因此长期服用依然可能导致相应的不良反应,建议患者时刻注意身体不适,及时向医生反应。
维生素B6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造成神经组织损伤,患者会出现肢体麻木、乏力、舌头发麻等不良反应,这是建议患者减少剂量或者暂时停药;其次,大剂量口服维生素B6可能导致肝酶升高,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暂时停药,等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从小剂量用起;
服用叶酸最常见的是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如腹痛、恶心、腹泻等;其次,极少数患者服用叶酸后会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多可能耐受,如果不能耐受的患者建议不要服用叶酸;最后,叶酸是通过肾脏进行排泄,因此大剂量服用容易对肾功能造成影响,如果出现小便异常,建议立刻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维生素E的最大剂量不宜超过400mg,大剂量服用维生素E会对维生素K的吸收造成影响,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异常表现,建议长期服用维生素E的患者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和维生素K水平,如果异常则需要适量补充维生素K;其次,极少数患者服用维生素E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这是因为维生素E对于胃肠道具有一定刺激,这时建议暂时停药。
四、总结综上所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虽然临床上可以选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作为二线用药,但是配合补充维生素可以提高防治效果,保护血管功能,其中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E是里才能常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4种维生素;其次,由于服用剂量过大,因此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并且服用周期不宜过长;最后,注意补充维生素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果出现及时向医生反应,并且注意调整饮食,营养均衡,尽量从食物中摄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谢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麻烦点个赞或者收藏,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相关问题,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他们,谢谢。想要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关注小五的头条号——小五的健康科普小站,早关注、不迷路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