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用血换来的经验,让我军也开始为坦克加棚,能防御无人机吗

耕战贫道 2025-03-25 17:35:02

近年来,随着战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坦克与其他装甲车辆面临的威胁也在不断升级。尤其是在俄乌冲突中,俄乌双方大量使用廉价的无人机对坦克等装甲目标发动袭击,让传统坦克装甲防护体系难以应对,特别是炮塔顶部成为最薄弱的部位。

对此,俄军的应对策略是为坦克顶部加装防护篷,而且这种防护篷还逐渐从战场临时改装变成了制式装备,并在2023年的俄罗斯国际军事技术论坛(Army-2023)上首次以制式装备亮相,成为了俄罗斯陆军的标配。如今,我军也吸取经验,开始给各种作战车辆加装防无人机顶棚,目前已知的加装顶棚的车辆包括15式轻坦,96A坦克,99A坦克和04A步战车都有加装防无人机顶棚的案例,就连西部战区的05式自行加榴炮也加装了防无人机的顶棚。

事实上,这种防御无人机的手段并不是在俄乌冲突中首次出现的,早在2021年,也就是俄乌冲突爆发的前一年,俄罗斯南部军区的T-72B3坦克就首次安装了一种由金属框架和网状材料组成的炮塔上部防护装置。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应对高精度反坦克导弹,例如FGM-148“标枪”反坦克导弹,提前引爆其战斗部,但加装顶棚的坦克很快引发巨大的非议和批评,就连俄罗斯内部对其也有很大的争议。

一开始,外界认为这种顶棚明显利大于弊。众所周知,苏俄坦克的设计追求尽可能的低矮,这样才能够尽量减少正面投影的面积,避免被发现,同时难以被击中。但T-72B3坦克加装这种顶棚后,其车体高度骤然提高,醒目的防无人机顶棚大大降低了坦克的隐蔽性,导致坦克更容易被发现。

另一方面,安装在炮塔顶部的防无人机顶棚还会与炮塔上的其他功能发生干涉。阻碍车顶机枪的射界,而且还直接位于车长和炮手舱门上方,一旦坦克被命中,安装的顶棚将导致车组成员逃生更加困难,所以刚开始这种设计恶评如潮,连俄罗斯都将这种装备戏称为“遮阳篷”或“烧烤架”。

不过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这种装备的风评很快发生了180度的逆转,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乌克兰士兵利用一切手段对俄罗斯坦克发动大戟,大量使用改装的民用四轴无人机投掷各种炸弹,或者使用第一视角(FPV)自杀式无人机携带反坦克火箭弹甚至美制“弹簧刀”巡飞弹对坦克薄弱的顶部装甲发动致命打击。很快,俄罗斯陆军发现,虽然坦克炮塔防护篷的防护能力有限,但相比于完全裸露的炮塔顶部,它能提供一定程度的物理屏障,大大降低无人机攻击的成功率。

而正是因为这种防护设备的作用,俄罗斯战地维修部门制造出了更巨大的防护棚,能够直接覆盖坦克的整个车体,这种“毛毛虫”坦克的顶棚甚至直接影响了炮塔的转动和主炮的射界,但是谁又在乎呢?在蝗虫般的无人机面前,能否活下来才是首要问题,这种改装后的坦克神似一战时期法国的“圣沙蒙”坦克,让人不得不感叹历史的玄妙。

2023年俄罗斯举行的国际军事技术论坛上,俄罗斯陆军推出了三种改进型坦克炮塔防护篷,分别安装在T-72B3、T-80BVM和T-90M主战坦克上。相较于早期的“简易棚架”,这些版本的防护篷在设计和制造工艺上进行了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工厂化量产特征,总算是让坦克防护篷标准化生产了,其中T-72B3的防护篷采用更牢固的钢管支撑架,并优化了固定方式,采用螺栓连接,便于快速安装和拆卸,新防护棚还专门为指挥官和炮手的舱口增加了可开闭的金属网格舱盖,避免影响车组上下车,新顶棚还在炮塔四周加装了防穿甲网格,以抵御FPV无人机携带的破甲弹攻击。

值得一提的是,T-72B3的防护篷顶部还采用了一种神秘的“折叠箱”结构,由波纹钢板组成。目前对于其作用尚存争议,一些西方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减少爆炸冲击波的缓冲结构,而另一种猜测则认为其设计可用于安装动态装甲,以提升对巡飞弹或空投炸弹的抗性。

而翻新的T-80BVM和新生产的T-90M也采用了不同的防护篷,其中T-80BVM的防护篷覆盖面积较大,但未配备反FPV网格,重点针对投掷式炸弹的防护。而T-90M采用了较小面积的遮挡装置,但额外加装了一层防穿甲网格,也增强了对FPV无人机的防御能力。

咱再说回我军装备的防无人机顶棚,目前装备这种顶棚的主要是西部战区的15式轻坦,05式自行加榴炮,以及北部战区78集团军的99A坦克和04A步战车,顶棚的外观也是不尽相同,可见这并非是制式装备,而是各个部队根据演习需要临时加装的实战化改装,其中78集团军除了加装顶棚外,还为99A增添了雪地伪装网,实战化味道非常强。

而且不光是中国陆军和俄罗斯陆军,法国陆军也为其“勒克莱尔”坦克加装了顶棚,乌克兰陆军则为美国提供的M1A1坦克加装了防无人机顶棚,至于说这种顶棚真的能防御无人机吗,我想照片要比文字更能说明问题,下面这辆老旧的T-55也加装了防无人机顶棚,这辆T-55在实战中成功防御了FPV无人机的袭击。

1 阅读: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