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NASA的大佬们齐聚华盛顿特区,不是来开茶话会,而是商讨一个关乎美国国家尊严的大事儿——谁来掌舵美国新一代的载人飞船?
这场“太空选秀”,一开始就弥漫着硝烟味。
话说自2009年航天飞机宣布退休,美国宇航员去国际空间站串门,只能搭俄罗斯的“联盟”号,那票价,贵得让人肝颤,一度飙到8000万美元一张!美国人心里那个憋屈啊,就像是喝了不加糖的咖啡,苦得要命。于是,NASA一拍大腿,决定自力更生,搞起了商业载人项目,誓要找回场子。
到2014年那场关键会议,大家伙儿心里都有数:商业载人飞船直接让波音来签就行了。毕竟波音这牌子,航天界的金字招牌,造过水星、双子星、阿波罗,还有航天飞机,简直就是航天界的“全能王”。多数人心里的小九九是:这合同,波音接了,稳赚不赔。
但就在会议进入尾声时,一个不速之客——SpaceX,被硬生生拽上了台面,成了波音的“备胎”。
结果,NASA一锤定音,波音和SpaceX双双中标,波音拿了42亿的大红包,SpaceX也不赖,有26亿进账。两家公司,一场竞赛,看谁先把宇航员送上太空。
本以为波音能轻松碾压,没想到,这“星际客机”项目,成了波音的滑铁卢。
从设计到制造,错误连连,进度一拖再拖,简直是“跳票小王子”。好不容易熬到2019年首飞,结果来了个尴尬开场——飞船时钟和地面时差11小时,电脑一懵,燃料全烧光了,首飞直接变“首囧”。而几个月之后,波音终于承认:波音从未对软件进行端对端的全过程测试,只进行了分阶段测试。而首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端对端的全过程测试中,是极易被发现的。
更绝的是,后续问题不断。2021年8月开始,阀门腐蚀、返回控制程序写反,这哪是造飞船,简直是玩心跳啊!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飞船上的电缆线束,居然用易燃材料包着,还得再裹一层不可燃的救火,波音这是打算在太空里开烧烤摊吗?
反观SpaceX,一群年轻小伙子,热情似火,硬是把“龙”飞船从图纸变成了现实,还提前四年完成了载人首飞,马斯克笑得合不拢嘴,而波音呢,只能默默流泪,自己挖的坑,含泪也得填。因为直到波音星际客机的首次载人飞行时,已经比原计划推迟了7年,成本超支15亿美元。而超出的部分,都要波音自己掏。而这时候SpaceX已经成功进行13次正式飞行了!
说到底,波音的问题,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心态和管理出了问题。以前跟NASA合作,都是“报销制”,花多少报多少,现在改成定价合同,超支自己扛,波音心里那个不乐意啊,结果就是各种偷工减料,外包大法好,但协调却成了大问题。
更别提波音和洛克达因这对老搭档,因为钱的问题反目成仇,飞船密封失效、发动机过热,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问题,一一上演。
再看看波音的竞争对手SpaceX,舍得投入,敢于创新,预先研发了一堆技术,接项目后那叫一个得心应手。再看看波音,人才流失,工资低得让人想哭,年轻人都跑去SpaceX追梦了。
如今,“星际客机”还在挣扎,波音的财报也是一片红,股票跌得妈都不认。但波音高层依然嘴硬,说以后不接定价合同了。可问题是,这年头,还有多少“旱涝保收”的好事儿等着你呢?
时代变了,商业航天风起云涌,波音如果不想被时代抛弃,就得放下身段,积极改革,不然,未来真的可能只能在航天史的尘埃里找它的名字了。这故事,真是让人唏嘘不已,也让人不禁好奇,波音的下一站,究竟会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