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贸易战”、“芯片制裁”等语犹在耳畔,今已成历史回响,映照中美关系深刻变迁。
中国已转为主动,利用自身优势对美国关键领域施加影响,不再仅是被动承受压力的对象。
日媒好奇,中国对美贸易依赖降低后,特朗普是否仍会对中国采取措施。
日媒分析中美贸易关系趋势:中国对美贸易依赖程度已降低。该信息发布于2025年1月3日,来源为中国网。
【对美依赖的降低】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们高度依赖美国,从日常食用的大豆到高科技领域的芯片,诸多物品均需从美国或其盟友处进口。
当时,美国视我国为庞大市场,支持我国加入世贸,并给予最惠国待遇,期望借此获取显著经济收益。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至21世纪前十年末,中国工业规模赶超美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此变化悄然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美国视角转变,不再仅视中国为市场,而开始看作潜在竞争对手,随之对中国的政策也逐渐调整。
奥巴马时期,转变尚显温和。特朗普执政后,转变趋于激进,最明显的例证即为贸易战的爆发。
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对双方均带来冲击,我们当时承受了巨大的短期经济压力。
正如老话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贸易战促使我们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我们着手优化贸易结构,开拓新市场,并增加自主研发投入,以降低对美国产品的依存度。
例如大豆,巴西迅速超越美国成为我们最大进口国。在更关键的芯片领域,我们的进步同样显著。
经多年努力,2024年我们在芯片设计与生产上获重大突破,半导体出口总额超万亿,标志着我们在全球芯片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这标志着我们在减少对美国芯片依赖的进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是迈出的关键一步。
这种变革不仅限于粮食和芯片行业,依托强大工业实力,我们在电子、家电、新能源车、服装等多领域均已成为全球领先者。
我们不断增加科研投资,在芯片、操作系统及5G通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提升了全球科技产业链地位,并减少了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前进,为摆脱美元霸权、增强国际金融话语权提供了关键支撑。
【美对华依赖加剧】
美国昔日强大,认为仅需从中国采购原材料即足。彼时美国多方面领先全球,无甚忧虑。
时代变迁,中国工业发展迅猛,昔日“Made in USA”的商品标签,正被“Made in China”日益广泛地取代。
走进美国超市,众多商品源自中国,非美国人刻意选择,实则因美国工厂逐渐减少,多已迁至他国。
美国国内商品价格飙升,类似中国昔日芯片困局,即自行生产成本高,直接购买更为划算。
美国当前亦遭遇相似境遇,察觉中国商品物美价廉,逐渐加深对中国商品的依赖。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对中国的依赖不仅限于日常用品,还逐渐加深至关键资源,典型如稀土,显示其对中国资源的日益依赖。
稀土为高科技与军事装备关键材料,中国拥有最大储量和先进加工技术,其对稀土出口的限制,已令美国深感困扰。
中美关系趋紧,中国或将在更多领域强化出口管制,此举将进一步加剧美国在关键资源获取上的困境。
除非美国寻得减少对中国依赖的途径,否则难以解决此问题。
美国对中国的依赖日益加深,此事实确凿。此依赖结合中国实力的增强及积极姿态,共同形成了中美关系复杂且新颖的局面。
特朗普步入第二任期面临巨大挑战,需应对依赖问题,并妥善处理与中国的关系。
这些问题关乎未来中美关系走向,并直接影响全球格局的发展。
【特朗普的应对】
若特朗普重返白宫,将面临与首任期截然不同的中国。其以往常用的施压手段,现今可能效果减弱。
美国现状已不同往昔,学者指出其主要产业,特别是实体经济衰退,致使其维持强大国力及世界领导地位面临挑战。
特朗普赢得选举部分归因于他利用了美国国内寻求孤立优先发展的情绪,此战略转变亦反映了美国实力相对衰退的现状。
超级大国衰落时,常采取收缩策略。例如,英国殖民体系瓦解后,便承认了美国的新领导地位。
当前美国是否会再次成为阻碍,像昔日“伙伴”般影响中国崛起?这值得我们深思。
此局面下,特朗普手段有限,或续采强硬措施,如加征关税,意图通过经济施压中国。
但中国对美国市场依赖减弱,且具备反制手段,因此这些措施效果或不佳,反致中美关系更趋紧张。
美国国内政治和社会问题束缚特朗普,他需平衡各方利益,并承受国际压力,这些因素均增加了其处理对华关系的复杂性。
【笔者认为】
中国实现从依赖到主动的历史转变,中美关系步入新阶段。特朗普再次执政,将面临比首任期更严峻的挑战。
他能否妥善应对中国崛起的挑战并调整对华政策,尚待观察。我们期待看到他的实际行动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