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作为乡村治理的核心力量,在乡村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乡村建设的 “指挥员”,能够统筹规划乡村的各项发展事宜。通过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
村干部也是 “领头雁”,为村民树立榜样。他们勇于创新、探索,善于作为,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村民收入。例如,沙雅县不断用劲抓实村干部培训工作,有效提升村干部履职和带富能力,为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提供有力智力支撑。
村干部还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人才保障。他们能够为乡村治理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动乡村治理新局面。通过拓宽选拔视野,提高选拔标准,配强村两委班子队伍,重点挖掘回乡大学生、在外创业等优秀农村青年回乡建设,为乡村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二、网络上希望取消村干部的原因(一)村干部贪腐问题近几年,国家大力整治腐败,而农村地区也不例外。每年都有大量的村干部因为贪污腐败落马,今年仅是前三季度国家纪委监委就通报了7.7万名现任和前任村支书、村主任被立案的消息。全国总共不到 70 万个村子,如此数量的村干部被立案,让村民们对村干部群体的廉洁性产生了极大的质疑。很多村民发现,一些村干部家庭拥有洋楼别墅豪车,这让他们不得不怀疑这些财富的来源。在反腐的大背景下,不少村民呼吁要到基层来反腐,严查这些在村子里可能存在贪腐行为的村干部。
(二)村干部不干实事村民们选举村干部,是期望他们能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让村集体壮大发展,改善农村的基础建设和环境。然而,大多数农村的发展仍落后于城市一大截,村内的基础建设和环境也没有明显改善。虽然农村发展与国家的政策导向有关,但村民们认为,既然赋予了村干部权力,他们就应该为村民办实事。而现实中,很多村干部未能满足村民的期望,让村民感到失望。
(三)村干部脱离群众随着薪酬制度改革,村干部的收入与上级考核挂钩,这使得他们更多地依附上级政府。为了达到绩效目标,村干部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应付上级工作,很少深入群众之中。现在,很多年轻人和外出打工的人都不知道村里的村干部是谁,甚至有些一直在农村生活的人也很少见到村干部。这种现象让村民觉得村干部只是把工作当成一种职业,按时打卡、按时下班,完全脱离了群众。
(四)村干部职能弱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村庄的功能也逐渐发生转移。在这个过程中,村干部的职能被逐渐削弱。一方面,农村青壮年人群的外出使得村干部在村里的存在感降低,很多事情无法通过村干部解决。另一方面,一些交款、发钱等事务全部由上级指导农户,与村干部的牵扯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无法有效地解决农村面临的问题,让村民觉得他们的作用越来越小。
三、正确看待村干部的争议取消村干部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而是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进现有的管理机制。
首先,加强村干部培训和教育至关重要。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比如凤阳县小溪河镇通过突出重点领域、优化师资力量、注重岗位锻炼等方式,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助力乡村振兴;再比如濮阳县注重 “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全员轮训和专题培训”“县内交流与外出培训” 相结合,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还有埇桥区委党校通过创新培训思路、优选培训内容、拓展培训形式等措施,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这些举措可以全面提升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专业能力素质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农民需求,增强服务意识,实现与群众的紧密联系。
其次,引进专业团队参与农村事务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组织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委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互动,可以高效落实集体增收的任务,及时反馈成员急难愁盼问题,有效保障农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政府应加大对村庄建设的投入,引进专业团队参与农村事务管理,提升整个村庄水平。
再者,建立健全农村治理体系。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落实村级 “三重一大” 决策群众参与机制,形成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完善党务、村务、财务 “三公开” 制度,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理论、文化、科普等宣讲活动;发挥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整治不良习俗,树立文明乡风;常态化推进平安巡,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鹿寨县形成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 “五治融合” 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
最后,保持政府和村干部的透明廉洁。比如江口街道坚持在村级监察微平台等方面下功夫,扎实推进村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执纪,切实维护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再有诸暨市纪委市监委结合基层实际出台《清廉治村八条》,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助力乡村振兴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应该正确看待村干部的争议,通过加强培训教育、引进专业团队、建立健全治理体系、保持透明廉洁等措施,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