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冬,周恩来总理病入膏肓,时任副总理的李先念与陈锡联虽然都在国务院工作,但是很显然,因为时局所限,他们的工作做起来并不容易,而周恩来日益憔悴的身体更是让他们担忧不已。
一天,李先念与陈锡联一同前来探望周恩来,强忍着痛苦,周恩来坐在沙发上同他们一一握手,只是让两人想不到的是,在交谈的过程中,周恩来突然说到了一个人名。
此人就是在1968年执掌京畿,红极一时的温玉成,
周恩来告诉两人,1968年在北京,温玉成协助自己办了几件好事,可是在两年后却是突然消失不见,他心里很担忧,也不知道温玉成现在是死是活。
所以,周恩来拜托李先念与陈锡联:“你们去找一找他,看他怎么样了。”
李先念,陈锡联两人将此事记在了心里,回去后,他们就开始寻找温玉成的下落。
温玉成是何人?他是怎样红极一时,为何又突然消失了呢?
1915年,温玉成出生在江西兴国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期,由于家贫,他并没读过什么书,15岁在时代的洪流中,他选择参加了红军。
兴国在当时是苏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温玉成能够这么小年龄就参军,也和党在兴国的建设有关,
别看温玉成参军时年龄小,打起仗来,他却是一点也不含糊,而对于军人来讲,战场上的枪炮声,才是成长最好的捷径,温玉成没有辜负青春,他一步步成为了我军中一位能征善战的猛将。
解放战争时期,温玉成在东北担任师长,当时他的上级,正是赫赫有名的钟伟,在钟伟的麾下,温玉成以出色的表现,参与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
1955年授衔时,让人惊讶的是,温玉成的军衔却是超过了老领导钟伟为中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温玉成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温玉成担任志愿军40军军长时,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并取得了胜利,而战斗胜利的那一天,10月25日,后来也被视为了志愿军出国纪念日。
第二,温玉成在朝鲜带领40军参加了从头到尾的各大战役,歼敌数万人,战功卓著。
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后,温玉成回到国内,开始了新的革命生涯,他先是前往广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员,在这里,由于他和司令员黄永胜不对付,在叶剑英的建议下,1967年,他来到了北京,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从地方来到北京,对于温玉成来说,是升官,但是那个时候,他并不知道,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里,一切都不好说。
“杨,余,傅”事件发生后,毛主席心情沉重,思来想去,他点名温玉成,要他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北京军区卫戍区司令员,这个职务可谓是相当重要,温玉成能够但此重任,一时间,他是执掌京畿,红极一时,许多人都想要和他拉上关系。
但是实际上的情况,对于温玉成来说,并没有那么好,因为说实在的,他从参加革命一开始,就是搞军事的,忽然来搞政治,他可谓是七窍通了六窍,剩下一窍不通。
不过,温玉成始终坚信周恩来总理的决策是正确的,所以,在这个职务上,温玉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协助周恩来处理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这也是周恩来在临终前仍然惦念着温玉成的主要原因。
温玉成那么努力的想要去尽力做好自己的事,但是,他毕竟对于政治懂的并不彻底,因为最终,他得罪了两个不该“得罪”的人。
这两人就是江青和林彪。
李必达是黄永胜的秘书,作为林彪的“心腹”,此时黄永胜是总参谋长,李必达担任黄永胜秘书期间,发现一些蹊跷的事,因而写了封信,悄悄交给了温玉成,希望由他交给党组织。
温玉成拿到这封信时,觉得“很烫手”,到最终,他也没有交给党组织,而是交给了林彪。
林彪得知此事后立刻行动,最终李必达被逮捕起来,而温玉成,也引起了林彪的怀疑。
江青此时对温玉成也不感冒,有时候在天安门城楼见了温玉成,也会“哼”一声,温玉成是百口莫辩,自此,他与林彪,江青的关系都降到了冰点。
1970年6月的一天,林彪将温玉成叫来,告诉他,要他前往成都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员。
从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到大军区副司令员,实际上是降级,温玉成显得很激动,但是他也知道林彪决定的事无法改变,所以他选择了默默接受,自此,在1968年红极一时的温玉成,仅仅两年时间,他就消失在了政治舞台。
让温玉成感到更憋屈的是,1971年的“九一三事变”后,他却因为林彪的牵连被抓了起来。
在温玉成的心里,他与林彪其实并太多的联系,可这时却因林彪,自己被抓,他心里想不明白,但那个时候,温玉成心里不明白,是无法改变自己处境的。
温玉成被关押在了成都东郊的“邓家花园”,在这里,他什么活都干,进去时140斤,几年后出来,成为了90斤。
特殊时期结束后,一切对温玉成来说,犹如梦一场,他被释放出来,后来党组织给他的评价是:办过错事,说过错话,不给予处分,恢复大军区副职待遇。”
这对于温玉成来说,已然是最好的结果,1983年,温玉成离休,六年后,他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