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海军的好消息不断,继首艘自建11356型护卫舰下水、P17A型神盾护卫舰首舰试航外,近日,在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的见证下,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的2号艇觅敌者号,在印度维沙卡帕特南海军造船厂正式服役。
歼敌者级剖视图,可见较粗的K-4导弹与较细的K-15导弹
虽然距离该艇下水已有快7年时间,但印度还是对该艇的水准有着极高的自信,认为比首艇歼敌者号在技术上更加先进、工艺也更加精湛、同时国产化率更高,可以令印度的战略威慑能力大大提高。
不过现场报道中并未公布觅敌者号的相关画面,这艘印度的核潜艇依旧保持神秘感。
觅敌者号基本概况从外媒曝光的相关远景照片来看,觅敌者号在外形上与歼敌者号保持一致,排水量约为6000吨,围壳外形与俄制基洛级近似,并未进行流线型的处理,可能是为了降低建造工艺难度。
其核反应堆为85兆瓦级,在围壳后方的艇背上有明显凸起,设置有4具弹道导弹发射管,能够装填4枚K-4中程潜射弹道导弹,或以一坑三弹的形式装填12枚较小的K-15短程弹道导弹。
针对首艇歼敌者号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觅敌者号算是进一步完善的版本。
歼敌者级侧视图
印度对于核打击的追求由来已久,具有较强隐蔽性的核潜艇则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也是印度谋求大国地位的标配。
2009年7月,歼敌者号下水,2016年8月服役,成为了印度国产潜艇研发的里程碑。
2018年11月5日,歼敌者号首次完成为期1个月的威慑巡航,标志着印度海基核力量有能力正式担负战备任务,在周边国家引发了强烈关注。
歼敌者号兼具攻击型和战略核潜艇的特点,具备有限的核打击能力,受制于吨位和发射筒数量,实际威慑力有限,更像是先解决有无的试验艇。
歼敌者级2号艇觅敌者号于2017年12月下水,印度原计划该艇在2021年服役,如今推迟了3年多,以印度的效率来衡量,还算是在“合理”范围内。
以西方的使用经验看,要随时保证至少1艘战略核潜艇巡逻值班,就必须建造3至4艘同型核潜艇;而为保障战略核潜艇的安全,至少还需要建造2倍数量的攻击型核潜艇。
随着觅敌者号的服役,印度海军在未来可能配置6艘攻击型核潜艇,也不排除向俄罗斯继续租借。
觅敌者号服役现场画面
预计在2030年左右,印度海军将拥有至少6艘核潜艇,形成一支可观的水下核力量,提升二次核反击能力。
有待解决的可靠性与导弹
印度建设水下威慑力量的雄心的确不小,也小有成效,但毕竟歼敌者级只是一个开始,无论是其运行可靠性,还是作战性能都面临着巨大考验。
首先,歼敌者级主动力系统为加压轻水反应堆,反应堆功率约为85兆瓦,水下航速约为24节,该动力系统可保证歼敌者级在10年内不用填加燃料,但由于这是印度自建的首型核潜艇,缺乏实际运行的可靠经验和数据,且反应堆初期运转时无法达到最大功率,这无疑限制了其潜航时间。
在2018年甚至曝出歼敌者号因人为事故受损,停航近一年的新闻。连印度官员自己也认为,这型核潜艇并不适合长期巡航,当前主要的任务还是训练,为印度未来设计建造更完善的核潜艇提供经验。
歼敌者号近景
其次,有了艇还要解决潜射导弹问题。2020年1月19日,由印度国防研究和发展组织研制的K-4潜射弹道导弹,从安得拉邦沿岸的水下平台上发射升空,本次试射原计划是2019年,由于技术原因推迟到了2020年。
K-4导弹是印度正在研发的潜射弹道导弹,射程可达3500公里,目前已经经过了多次试射,与此同时,印度还研制了射程只有750公里的K-15 型潜射弹道导弹。
无论是K-4还是K-15,都不能算作远程弹道导弹或洲际导弹,充其量是中程潜射导弹,具备有限的核反击能力。
在印度洋上游弋的印度潜艇如果要发射这型导弹,射程范围只能覆盖南亚次大陆,至多延伸到东南亚或中东地区。
想要实现对巴基斯坦的目标覆盖,就必须抵近阿拉伯海,在距离巴基斯坦海岸500公里左右建立巡弋区,而这里通常处于巴基斯坦反潜力量覆盖的范围,对于歼敌者级来说要冒很大风险。
据称是觅敌者号的航行画面
K-4导弹已经超过5次试射,根据公开消息来看,目前仅是在拖船拖曳的水下发射平台上进行发射,这与朝鲜所采用的试验模式相似,并没有安装在歼敌者号上实际应用,这说明导弹本身的可靠性问题还有待解决。
从该弹的尺寸看,也不具备条件携带分导式弹头,单弹头的威慑力和打击力会大打折扣。
觅敌者号服役后,印度可能将其部署在孟加拉湾内,这样能够对东、西、北3个方向进行威慑,而且这片海区对印度来说少有敌手,潜艇自身相对安全。歼敌者级的3号艇与4号艇均已开工,艇体将加长至少10米,以容纳更多的K-4型潜射弹道导弹。
在4艘歼敌者级建造计划完成之后,印度将开始排水量超过万吨的新一级核潜艇建造计划,具备搭载12枚射程超过5000公里的K-5潜射弹道导弹的能力,使得印度海军真正具备从位于孟加拉湾的堡垒区内,对位于各方向潜在敌人发动核打击的能力。
歼敌者级的3号艇与4号艇,将加长至少10米,以容纳更多的K-4型潜射弹道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