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耕时代
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
婆媳关系一直是家庭关系中的一大难题。
关系太近被人说很假,关系太远又被人说无情,总之,这个火候的掌握十分困难,很多人无法做到。
许多儿媳对婆家的事不闻不问,能不往来就不往来,这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不想掺和。
01:不想掺和,是不愿越界
最初,儿媳在婆家的处境往往比较尴尬。
在家庭关系中,婆婆和儿媳之间的关系最为微妙。
婆婆是长辈,儿媳是晚辈,二人爱着同一个男人,也因为他的亲疏远近而颇有微词。
若不是这个男人的缘故,这对婆媳一生只是陌生人,因此,彼此之间有疏离感实属正常。
这种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儿媳不想过多掺和婆家的事。
在传统观念里,儿媳在婆家的角色定位,往往是晚辈和客人。
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儿媳不再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是更为独立的个体,与男人成立了家庭,代表一定程度上,男人也离开了自己的家。
新的小家组成以后,婆婆俨然成为客人,而不是一个大家族的女主人。
在这种角色定位下,儿媳没有必要真正融入婆家的生活。
婆婆和儿媳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双方都在试图掌握家庭的主导权。
儿媳不想越界,是因为她们不想成为婆家的家庭关系中的局内人。
她们这样做,也是为了告诉婆家人“互不干涉”的原则,让他们也不要掺和自己小家的事情。
尊重的给予是相互的,儿媳不掺和婆家事,也是在警告婆婆,不要越界。
02:不想掺和,是不惹麻烦
除了角色定位的问题,儿媳对婆家的事不闻不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不想惹麻烦。
很多儿媳认为,婆婆是长辈,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自己作为晚辈,应该尊重婆婆的意见和决定。
即便双方的观念和想法存在很大的差异,儿媳也无须对婆婆指手画脚,无论善意的规劝,还是恶意的讽刺,都对家庭和谐产生不好的影响,属实没有必要。
她们深知,如果纠结于谁更理性客观,只会让彼此更为生疏,这种观点的讨论,往往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例如,在姑姐工作或者婚姻的问题上,两代人的观念一定存在差异。
婆婆可能会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引导孩子,而儿媳则可能更倾向于现代的处世理念。
为了避免因为不同声音而产生的矛盾,儿媳往往会选择不掺和婆家的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麻烦能不惹就不惹,这是保持家庭和谐的聪明之举。
不掺和,不是冷漠无情,而是保持适当的距离,也避免了很多纷争。
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每个人的处境和想法,同时也要尽可能地与自家长辈保持良好的沟通。
但无论怎样,也不要不分你我,避免自己陷入困境,影响夫妻感情。
在讲究生活独立性的时代,就连夫妻之间也不见得无话不谈,更何况是并不相熟的婆媳。
尊重他人选择,放下助人情结。
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人际关系,当然更包括敏感而复杂的婆媳之间。
END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