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边李副参谋长、右边我,在炮阵地前
炮212团一营三连,于1969年12月在山西介休组建。干部老兵来自炮五师206团,新兵主要来自河北丰南、山东临朐、四川长宁。
连长李进前,山东菏泽人,1960年入伍。指导员王德亭,河南西平人,1960年入伍。副连长贾永年,山西原平人,1963年入伍。副指导员王国荣,河南西平人,1960年入伍。指挥排长张保国,山西翼城人,1966年入伍。一排长张秀来,天津宁河人,1965年入伍。二排长李宝田,河北赵县人,1965年入伍。司务长王桂芳,河南西平人,1960年入伍。
组建不久,1970年2月,我们部队奔赴天津南郊区官江湖畔种水稻。一营营部与一连住在官江湖畔的西北角,二连住在全团稻田地的最西头,三连住在一连与二连之间的高土堆上的几间茅草房里。因住房不够,三连自己曾用木板夹着填土干打垒住房。谁知,夏天下雨,灌进屋内,木棍支的木板床竟然塌了,原来地下是个棺材陷了。可见当时的环境多么艰苦吧!
就是这样,三连在翻地、拉荒时,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特别是插秧,涌现出插秧能手——四川长宁兵郭新民,被树为全团的先进典型。这一年,三连也被评为全团的四好连队。
到了11月底,我们部队不仅获得了水稻大丰收,而且又恢复了炮212团的番号,开始接装。那可是我们国产的130火箭炮,每个炮车19个管,比苏式喀秋莎还多7个管呢!
接着,我们部队又返回了山西介休。一营营部与一连、三连住进了农机校,二连住进了宋古公社院内。
就在这时,毛主席1970年11月24日《关于部队野营拉练的报告》的批示:“这样训练好!如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传达到我们部队。
我们部队先是拉练到县城附近的村庄,过了年又开始了长途野营拉练。先是到了中阳金罗镇,然后夜宿离石吴城镇,翻过薛公岭,最后到达汾阳栗家庄公社,展开了军事训练。
到了1971年2月24日,我们炮212团火箭炮第一次打靶,地点就在汾阳杏花村西一带,先是一连试射,接着二连、三连都进行了实弹射击,进一步检验了我们火炮的性能,以及各连训练的成果。
第二天,即25日,师里组织所属五个炮团进行实弹射击。就是由五个炮团各出一个连,把全师新装备的122榴弹炮、122加农炮、152加榴炮、130火箭炮都拉出来,部署在汾阳杏花村西山下一带亮相,并邀请地方领导以及所驻地县领导前来观摩。
我们炮212团拉出来的是一营三连。三连是团里的先进连队,军事训练也不错,代表着全团的火箭炮进行实弹射击。先是试射,一发火箭炮弹出膛,就像是一道刺眼的电闪带着一声震耳欲聋的晴天霹雳,盖过了其他所有的炮声响,观众们一下子像潮水般向我们三连阵地涌来

三连齐射
接着是全连齐射,六辆炮车,每辆炮车十九个管,十九发炮弹,间隔20秒,在六分钟内就发射出114发炮弹,一道闪电接着一道闪电,一声霹雳连着一声霹雳,一发发“嗖嗖嗖”飞向天空------远处山上的目标区顿时一片火海。观看的人更是人山人海,不断地喊叫:“打得好!打得好!”把太汾公路都堵了。
据机关、炮连的战友们回忆,像这样全连齐射,114发炮弹瞬间打出去,这是我们火箭炮团的唯一一次。三连为我们炮团、炮师赢得了荣誉。
实弹射击后,我们一营经过汾阳县城、孝义,返回了介休农机校,圆满完成了长途野营拉练任务。
转眼到了1971年9月13日,我们一营接到“进入一级战备”的命令,一连、三连迅速疏散到宋古公社一带,二连因就住在宋古公社负责种水稻,没有动。经过这次“一级战备”的考验和锻炼,三连依旧是我们团的先进连队。

前排右1李连长、右3刘营长、右5杨副政委、左1韩副营长,后排左2营部张管理员、左4一连张副指导员
到了1973年3月,我们一营到灵石张家庄一带执行打石膏任务。营部住在张家庄煤矿招待所一部和附近,一连住在离矿井口较近的西部山坡房屋里,三连住在张家庄石膏矿附近,二连依旧执行种水稻任务没有来。
在这次打石膏任务中,一连、三连都安全生产双丰收。9月底,师里准备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连队大会,团里又选中了三连,但因远离团部,又派不出人来组织材料,营长就让我去三连帮助他们总结经验。
我去三连后,先是与连长、指导员碰头,接着开支委会、骨干会,让大家畅所欲言,好的、差的事例都可以说,把三连兜了个底朝上。然后,我认为三连建设比较符合,毛主席《八连颂》:“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团结力” 这个诗词。他们连队搞思想分析,思想建设都不错,就捋出了“用分析的方法,指导连队,建设连队”的路子与标题,向连长、指导员汇报,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回来我与营长汇报,营长说,你先粗线条跑一遍,明天再去三连,开支委会、骨干会,念给他们听,看认可不认可。我又去了三连,一念给大家听,就意见不少,这个说典型不行,那个说例子不行。我也不急,众人拾柴火焰高吗!大家七嘴八舌又说出了好多典型、例子。这正是我求知不得的,“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吗,写材料也是如此,素材越多越丰富越好取舍,越容易写生动。
我细线条出来,又与营长汇报。营长说,“你再去三连,再念给他们听,看反映如何?”这回我在三连支委会上一念。除个别修改外,大家都还比较认可。这样,我又精雕细琢推敲文字,才用八裁大稿纸缮写起来。
缮写好后,营长让我把材料拿给在我们营蹲点的杨副政委看。杨副政委看后没有说啥,只道:“这字,是你写的?”我说:“哦!”杨副政委回团时,就把材料带走了,一直也没有音信,弄得我七上八下,不知到底行不行,只盼着团里来电话,好去团里改稿。
谁知,师里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连队大会就召开了。三连连长回来就找我,高兴地说,“书记,咱们的材料成功了,我们在师里会议上进行了介绍,受到了好评,我们连也被评为全师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连队。”他拿着打印的材料让我看,我也非常高兴,终于心血没有白费,不过,团里怎么也没说一声,就打印了。
这时,营长回来了,说:“书记,你收拾收拾东西,回家探家吧,回来以后,到团组织股报到,你被调到组织股任见习干事”,并把命令递给我。就这样,我被调到团政治处组织股,看来这份材料起了作用。

右边王副主任、左边我,在机关办公楼前
1974年,部队提拔年轻领导干部,三连连长一下子提为团司令部副参谋长,指导员也提为团政治处副主任。我们都到了机关,而且都在司政灶吃饭,王副主任更是我的顶头领导,一天到晚,我们接触的就更多了。
三连变化也不小,副连长贾永年被提为连长,副指导员王国荣被提为指导员。原指挥排长张保国早就到我们营部当书记、管理员,原二排长李宝田到二营五连当副指导员,原司务长王桂芳到团后勤处当助理员。新兵提干的也不少,张国华、魏礼先、顾兴元、马光禹、郭新民都先后提了起来。还有一个四川长宁兵到长春光机学校上学,后来也被提了起来。

我与王副主任
当然,我与李副参谋长、王副主任关系始终不错,直到转业后,我们开始还有联系。
九口 20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