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辞职一百多次被拒,谁敢炒万历鱿鱼?

提到万历首辅,我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张居正。有些历史学家还说,大明三百年,只有一个皇帝就是朱元璋,只有一个首辅就是张居正。他

提到万历首辅,我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张居正。

有些历史学家还说,大明三百年,只有一个皇帝就是朱元璋,只有一个首辅就是张居正。他为大明续命七十年,但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去世后家人下场凄凉。

因为张居正名气太大,导致万历朝乃至整个明朝的其他首辅都黯淡无光。但黯淡无光,不代表没有故事。尤其是万历朝张居正去世之后的首辅,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喜欢辞职。还创造了记录,因为有很多人连续辞职一百多次。

好不容易当上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权在握,为什么都要辞职呢?

只能说遇到万历,算他们倒霉。

万历二十多年不上朝,事情堆积成山也没人处理。有些官员人都死了,还在挂职。新科进士从青年等到中年,一直在排队等职位,但是皇帝不作为,他们只能一直待业。

皇帝啥也不管,下面自然混吃等死。据说大理寺的印都丢了没办法办公,牢里的犯人都死了,案子还没判呢。

万历不仅不管事,还是麻烦制造机。他偏爱郑贵妃,想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但是这个皇子是老三,非嫡非长。朝臣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支持皇长子。万历就和满朝文武展开拉锯战,双方僵持了大约十五年。

所以,万历朝一边是皇帝不管事还与大臣对着干,一边是各个部门都严重缺人,办事效率极其低下。首辅被夹在皇帝和朝臣之间左右为难,为了能多活两天,都想辞职。

但是,万历不放人。首辅不停辞职,万历一直不放人,于是就造成了首辅辞职上百次的局面。

万历朝这样的首辅有好几个,按照时间顺序咱们先来说赵志皋。

张居正之后的内阁首辅是张四维、申时行、王家屏、王锡爵,然后才是赵志皋。按照这个顺序,感觉张居正应该比赵志皋大很多,或许就是两代人。但是,实际上,赵志皋比张居正还要大一岁。

张居正从小就是神童,年纪轻轻进士及第。并且他还不是死读书,人家还会做官,升职速度堪比火箭。

但是赵志皋不行,他从小到大都是普通人,求学经历和咱们差不多,磕磕绊绊的,四十多岁才进士及第,那时比他小一岁的张居正已经位极人臣了。

赵志皋不仅不会读书,还不会做官。当时张居正父亲去世,为了顺利推行新法,张居正夺情了,没有丁忧。

这件事和赵志皋没啥关系,虽然进士及第了,但当时他就是个帝国螺丝钉,官职特别小。可是他上书指责张居正,被直接贬到广东,不久又被革职。

五十多岁了,出走大半生,回来还是一无所有。幸好赵志皋心态好,没有官职我就寄情山水。一直到张居正去世,清算开始,赵志皋才被当权派想起来,接着又被当时的内阁首辅申时行看中,直接进了权力中枢。后来一路升职,也成了内阁首辅。

赵志皋当上内阁首辅时已经七十岁了,年纪一大把,胡子头发都白了,还要天天和皇帝操心。

这时候国本之争还没结束,万历和朝臣对着干。还有朝鲜战争,宁夏叛乱,各处全都不消停。

朝中言官和御史也不把他当回事,经常因为一点小事,甚至不怨他,是皇帝消极怠工导致的问题,但是御史看他好欺负,就抓着他弹劾。

《明史·赵志皋》中说:“志皋为首辅,年七十余,耄矣,柔而懦,为朝士所轻,诟谇四起”。

赵志皋拖着疲惫的身体办公,两头受委屈。他认为这日子没法过了,辞职吧。可是他写了一封又一封辞职信,万历就是不同意。

不但不同意,万历还给他升官。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什么的,反正都是一句话的事。但是赵志皋是想辞职的,现在越辞职官职越大,还得扣头谢恩,心情糟糕透了。

又过了几年,赵志皋身心疲惫真的干不动了。可是皇帝不批,他只能撑着,后来直接病了。病了皇帝也不放人,他就一边养病一边写辞职信,写了一百多个,皇帝还是不同意。

最后,他在病床上累死了,终年七十八岁。

赵志皋去世后,万历朝又经历了两任首辅,然后就是李廷机,这也是一个特别能写辞职信的人。

李廷机的人生经历,悲催中带着诙谐。他一直在勤勤恳恳努力奋斗,可是一直很憋屈。但这个憋屈只是他自己憋屈,吃瓜群众看着特别搞笑,意犹未尽。

李廷机经历过啥呢?

他从小就特别聪明,估计比张居正还聪明。因为张居正考进士时名次是二甲第九,全国第12名。而李廷机是榜眼,全国第二。

榜眼啊,绝对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好事,但是放到李廷机身上就很憋屈。因为他应该是状元,结果那年首辅申时行内定了状元是朱国祚,李廷机只能让位。

全国第二肯定特别厉害,但是如果能当全国第一,谁愿意当老二?都知道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第二高峰有几个人知道?

所以说,李廷机的开场,既辉煌又郁闷。但是李廷机这个人很好,他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状元之位被抢了就被抢了,这些都是虚的。我念这么多年书,是想办实事青史留名的。

李廷机有很多政绩。他鼓励经商,振兴商品经济。严抓考风考纪,为国家选取真正的栋梁之材。维修升级公共设施,提升居民幸福感。还关心下属生活,把省下来的经费拿出来给下属买房子。

因为这些事情,李廷机的口碑越来越好,连不管事的万历都听说了。万历心想,这么好用的人放在地方上屈才了,当内阁首辅吧,帮我管家。

李廷机感觉天上掉馅饼砸到了他头上,晕晕乎乎就去上班了。到单位才知道,自己就是冤大头。

因为万历啥也不管,当时的大明朝不仅地方上一塌糊涂,内阁都很乱。一眼看过去就能发现一个特别明显的问题,就是人手不够。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好不容易整理出点东西交上去,万历还不看。

并且当时朝政已经有点乱了,东林党崛起,这些人天天和内阁成员互喷,李廷机身为内阁首辅,自然是重点关照对象。

李廷机是要干实事的,本以为当上内阁一把手能实现政治理想。谁能想到,不仅事办不成,还得天天打嘴仗,皇上还是甩手掌柜。既然如此,这个破班还有什么上的必要,辞职吧。

说干就干,李廷机一口气写了五六个辞职奏章。万历不是懒么?一个两个不看,我身为内阁首辅,这么重要的大臣,直接写了这么多奏章,你总得看一个吧。

但是他没想到,万历懒成这样,五六个都没看。或许是看到了,但是懒得回复,总之李廷机愤而辞职,却没有激起一点水花。

李廷机怒了,这是几个意思,看不起我么?为了表示辞职的决心,他把房子送给了穷人,自己搬到庙里住。天天啥也不干,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辞职,花样辞职。

就这样,李廷机一连写了五年,123封辞职信交上去,万历一点回馈都没有。反倒是他自己,因为一直住在庙里,得到一个“庙祝阁老”的称号。

李廷机也怒了,既然你不给我答复,也就别怪我不懂事了。于是,这位首辅在没有得到皇帝批准的情况下,自己退休了。他收拾收拾东西回老家,炒了皇帝的鱿鱼。

官场上,离职应该只有退休、辞职、被贬三种原因。李廷机被万历逼的不告而别,估计也是空前绝后了。

当时李廷机肯定内心忐忑,毕竟皇帝还没说话,这叫擅离职守,是要问罪的。但是万历对这件事也没有反应,懒得追问。

所以说,李廷机的一生,从科举到做官,从辞职到回家,憋屈又搞笑。

李廷机之后的万历首辅叫叶向高,这位一点都不搞笑,整个人都很悲催。

叶向高老家在东南沿海,出生时正好遇到倭寇作乱,他母亲为了避祸,就把孩子生在了厕所。所以叶向高有个小名,就叫“厕”。

在这种环境中出生,叶向高肯定没啥好日子过。他小的时候就是跟着家人颠沛流离,一直到戚继光抗倭成功,他才返回家乡过安稳日子。

虽然小时候启蒙没跟上,但是叶向高天赋异禀,二十多岁考中进士。然后就是一路升迁,在李廷机不告而别后,成了内阁首辅。

正常情况下,内阁首辅次辅加起来好几个人。但是等到叶向高成为首辅时,次辅一个人都没有,叫谁谁不来,所以叶向高是真正的大权在握。不需要权谋手段,就是一个人说的算。

但是,叶向高不是专权擅权的人,这件事对他来说太痛苦了。并且,没人帮忙,人会累死的。

有一次科考,叶向高身为主考官,一边监考一边看奏章。没办法,就他一个办事的人,分身乏术。

而他这么辛苦选出来的奏章,交上去万历还不看不批,有时候一件事要拖两年才能批复,叶向高表示自己太累了,要辞职。

大家都能猜到,万历不批。叶向高坚持不懈,一直写。终于在交上去62封辞职信后,万历动了恻隐之心,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