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人带节奏,终于让房贷与LPR“直接挂钩”了

骑虎难下的左轮君 2019-08-26 16:02:05

最近这几天吧,周围许多朋友不是讨论LPR就是讨论LPR,各种各样的猜测满天飞。特别是8月20日央行刚出公告的时候,不少新闻媒体、或大或小的自媒体都在疯狂撰文分析。本来我也是要“第一时间”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的,结果因为工作繁忙足足等了一周,先跟大家说声抱歉。

不过没有第一时间出来,也让我相对冷静地看了完全不同的许多观点。除开纯粹转述、不加分析的官样报道以外,点击量比较高的大概分成两派。第一派大致的意思是,央行完善LPR了,对利率管理的更加严格了,房贷也要持续收紧了,利率还会上浮,房价肯定要跌。另一派完全相反,首先说LPR与市场利率联系更加紧密了,现在降息的可能性在加大,这次LPR较原先房贷的基础利率(4.9%)下降了0.05%,未来肯定房贷利息要降,这对房价绝对利好。

前一派以普通新闻媒体和投资类自媒体居多,后一派主要是地产商研究院和房屋类自媒体居多。显然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反正看完我的反映是,绝大部分媒体都是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解释,同时赚取眼球,反正都没说到点上。

对我来说,我倒是认为LPR刚公布的时候,肯定不是奔着房贷去的。所以,“感谢”各路媒体疯狂带节奏,央行最终在8月25日开新闻发布会明确房贷与LPR的挂钩机制。在明确“一年一调”机制的基础上,未来全国的刚需们,首套房利率绝对不可能打折了,换房二套的朋友们上浮60个基点(相当于原先上浮11%的水平)固定下来。大家买房的成本进一步上升。

1.LPR是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必然一步,但不是当前调控房价的一步

稍微熟悉我们国家金融发展历史的朋友就相对更清楚一些,国家这几年一直在推进【利率市场化】。大家回想一下,前几年先是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下限,各大银行存款利率可以自由上浮,并且上浮的上限从原先10%逐步放宽到30%,然后取消了存款利率浮动的上限。

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国家还是存在2个利率,一个是存款基准利率,一个是贷款基准利率。由于这两个利率有差异,等于实际上给银行经营创造了很好的“躺着赚钱”的条件,这不利于金融推进市场化改革,所以改革完善LPR是利率“两轨并一轨”工作的重要一步(虽然这次改完距离实现LPR和存款基准利率并轨还有很大差距)。

为什么说这次要改LPR呢?因为过去几年来,真正用LPR来作为贷款基准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各家银行贷款都是以自己的客户信用风险、抵押物等实际情况灵活定价的,导致LPR跟市场脱轨比较明显。所以这次改革,主要是让LPR形成机制更加科学合理,真正成为“贷款基准利率”,指导市场上银行贷款定价。与之相对的是,这几年来以LPR定价用的最多的,并不是什么企业贷款,反而是房贷。七折、八折、八五折、九折、上浮5%、上浮10%、上浮20%,这些词买过房的都清楚,它对应的是啥,还不是原先的贷款基准利率(也就是LPR)。

所以说,改革LPR是国家推进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必须要走的一步。中间可能对于当前的房价、房贷有一定考虑,但是主要目的大概率跟房贷没有关系。不然,为什么央行要5天以后再专门就房贷利率跟LPR的关系开一次发布会呢?如果没人带节奏,是不是这个发布会就可以不开了?

2.抵押贷款从来都是受银行青睐的,所以房贷再怎么上浮,利率大概率还是比消费贷要低

贷款最大的风险是什么?贷款最大的风险是钱收不回来,所以只要有合适的抵押,银行是非常乐意贷款的。这个不仅理论上正确,实践之中也是如此。只要房子还能卖的掉换成钱,银行都很乐意接受房子作为抵押,然后贷款。

那么简单罗列几个数据比较一下,我们国家现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概在3%左右,按上浮之后与LPR挂钩的二套房贷利率约等于是5.5%,也就是高2.5%。同期,正规的消费贷大约是6.5%左右(除了建行快贷这种特殊的)。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大概是2%出头,房贷利率大约是5-5.5%,高出3-3.5%,信用卡分期高达15%,不过车贷这种消费贷只比房贷高1%左右。日本现在国债是负利率,大约是-0.1%,房贷利率在0.8%左右,高出1%,消费贷在1.5%-2%左右,还要再高出1个百分点。

上面的数据有点杂,不过简单来说,房贷的利率通常是会比消费贷要低1%的,这个属于比较普遍的规律。所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银行都会优先考虑房贷。这总不能说,所有国家都是鼓励买房不鼓励消费吧?

之前有朋友问我,二套房贷利率有没有可能上浮30%。通过上面的分析就知道,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按照现在的情况,上浮30%就要比某些消费贷利率要高了。肯定就会有人要动歪脑筋套贷款,到时候市场监管就更难了,也不符合常理。反过来推,现在在房贷利率上进一步加压,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所以不着急买房的朋友,你们安心等着吧。

3.与其瞎猜,不如多比较比较国际上房价发展的几种模式

本来我是打算分析分析未来的,但是出于多种考虑,我还是就只列举一下国际上房价发展的几种模式,或者说已经比较成型的路径,给大家参考参考。

模式1:美日欧发达国家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化比较高的模式,政府也很少干预地价。这种模式下,市价随着经济周期有起有落,总的看,房产掌握在富人阶级和中产阶级手里,普通老百姓大部分只能租房子住。

由于房产税和遗产税的存在,中产阶级维持自有房屋的成本是很高的。美国每年要交1.5%-2%的房产税,在纽约这种大城市甚至要高达3%,而且房产税是以房屋和土地的评估值为基础的。换句话说,就算房价不涨,每50年向政府交的税约等于【再买一套】。日本是1.4%的政府税加0.3%的都市税,基本上跟美国也是持平的。

这种模式平常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经济危机出现的时候,中产阶级收入大幅减少,或者是被裁员。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不在经济低谷以低价卖出房屋,这个时侯谁来买呢?当然是富裕阶层的人了,然后他们自然会继续持有至经济复苏,然后再卖给新的中产阶层。(我就问这个套路熟悉不熟悉?)继承也是类似的一个重大关口,如果子女付不起30-50%的遗产税,房子也是拿不住的。

模式2:俄罗斯模式。这个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了,我就直说结论吧。俄罗斯房价持续不断的上涨,房子都在富人手里,其代价是房子涨一次,汇率贬值一次。

模式3:印度模式。首都房价疯狂的涨,但是这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在种姓制度下,平民可以住XX窟啊,这个又花不了多少钱。

模式4:新加坡模式。政府把绝大部分的房子都给安排好了。要是觉得房子小、不如意,可以自己买房,不过就是贵的吓人罢了。这种模式无非就是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企业,对经济很难作出贡献罢了,反正新加坡经济靠旅游。

扯了了这么多,我只想说,外国的这些所谓模式,对老百姓真的好吗?(此处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只好略去几句话)但是短时间内,首套房的朋友们就比较苦了。第一,房贷利率不可能打折,甚至还有可能上涨;第二,以前首套房先买个小的以后再换的路会很难走,因为现在调控的严,换房极难;第三,期望租房的房东好相处一点。总而言之,买房一定要跟着国家走,今后好好看利率,跟好国家的步伐!

0 阅读:56

骑虎难下的左轮君

简介:红罐盐灸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