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是一名杰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是一位出色的无产阶级革命斗士。他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人,经济领域的顶尖领航者,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优秀指挥者。
他15岁那年就加入了红军,到了22岁,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左臂受了重伤,结果不得不截了肢。43岁的时候,他当上了石油工业部的部长,后来61岁又成了国务院的副总理。新中国成立后,就连他身边的秘书,后来都做到了正国级的职位。而说到他的家庭,他唯一的儿子娶了叶剑英元帅的小女儿。
这位让人佩服的老革命家到底是谁呢?他的一生到底有多传奇?
【投身革命】
1914年11月,秋天那会儿,江西吉安县坪里村的一户穷苦农民家里,迎来了一个男娃娃的出生。因为这孩子正好是秋天来的,爸妈就简单直接地给他取了个名儿,叫余秋里。
余家虽然穷,但爸妈还是咬牙节省,送余秋里去村里学堂念书,盼着他能靠读书翻身。可到了1924年,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十岁的余秋里只好退学,回家帮老爸种地养活一家人。
生活挺不容易,但少年余秋里心里一直揣着个梦,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扭转自己和家人的运气。
1929年那会儿,吉安这块地界上的农民运动闹得可欢了。一大堆穷苦的农民,再也受不了地主坏蛋和国民党那些人的压榨欺负,纷纷站出来反抗了。
15岁的余秋里,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那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大潮,亲身参与了轰动全县的吉安农民起义。之后,他便加入了工农红军儒林赤卫大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赤卫队员。
在红军队伍里,余秋里初次接触并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他慢慢明白,要想真正获得自由,就必须推翻头上的三重压迫,用革命的力量把旧社会掀个底朝天。
1931年5月份,余秋里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从那以后,他就把自己的前途和党以及人民的事业绑在了一起,走上了投身革命的火红道路。
刚进军营那会儿,余秋里跟战友们一块儿练红军的那些本事。他不怕苦不怕累,拼命训练,没过多久,打枪、搏斗这些军事技能就都上手了,变成了一个勇猛善斗的红军战士。
在一场紧张刺激的战斗中,余秋里毫不犹豫地往前冲,成功干掉了敌人的一处火力点,因此立了大功。不过,眼瞅着胜利就在眼前了,没想到一颗敌人的子弹嗖的一下打中了他的左胳膊。
他的军装上立马沾满了鲜血,疼得他眼前发黑,差点倒下。但为了给战友打掩护,他硬是挺着,靠着坚强的意志,一直打下去,直到把敌人全都打败。
这次受伤,最终导致余秋里后来不得不进行截肢。那么,好奇的是,年轻的余秋里究竟是怎么从一个平平无奇的赤卫队员,一步步变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呢?
【一臂换一生】
1936年3月份,红军正在进行重要转移的时候,余秋里他们红二军团接到了命令,要去挡住后面追来的国民党军队,好让红军主要部队能顺利往北边去。
这场仗打得真是太难了,红军战士们被敌军的重重包围和猛烈攻击逼到了绝境。但他们毫不退缩,拼尽全力,为了每一片土地都在玩命地打。
战斗打到了最火爆的时候,余秋里他们部队被敌人的大批人马团团围住。敌人搬来了好多机枪、迫击炮,对着阵地就是一顿猛轰,想靠着人多火力猛,把这股红军给彻底打垮。
就在这时,余秋里瞅见团长成钧正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情况万分危急。他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用左手一把将成钧拽到一旁,结果自己左臂却挨了敌人一枪。
突然间,余秋里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他的军装很快就被鲜血浸透了。可他根本顾不上这些,仍然死死守住阵地,带着战士们勇敢地反击敌人。
余秋里靠着坚定的决心和巧妙的战略,领着队伍杀出重围,让红军大部队顺利撤走。不过,他左臂上的伤口挺厉害,现在已经发炎了。
卫生兵赶紧给他做了简单包扎,一个劲儿劝他赶紧撤下去治疗,但余秋里拒绝了。之后的好几个月,余秋里一直带着伤指挥打仗,依然勇猛得很,立下了不少战功。
但左胳膊上的伤口一直没能得到妥当处理,结果伤口恶化了,到最后只能做截肢手术。没了一条胳膊,余秋里并没有在革命的道路上掉队,他反而更看重能为革命事业拼命的机会了。
1943年那会儿,党中央喊出了“要狠狠练兵”的口号。余秋里团长一听,立马行动起来,在陕甘宁边区搞起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大练兵活动。
他秉持着“勇往直前,无畏艰难”的战斗意志,走在最前头,做出表率,带动全团士兵积极投入到刻苦训练的高潮里。
余秋里一马当先,全团跟着他的步伐,掀起了一股热火朝天的练兵风潮。战士们都拿出了“小班顶大班,大班顶大营”的干劲,争着往前冲,看谁学习最用心、技能最过硬、战斗力最强。
仅用一年的工夫,咱们全团的战士们在军事上的本事和打仗能力就噌噌往上涨,像是射击、拼刺刀、扔手榴弹这些战斗技巧,都进步了一大截。
余秋里带领的队伍,因为军事能力出色,打起仗来又特别拼命,所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赢得了很多大战的胜利。他们被大家称赞为“无敌之师”、“猛虎连”。
不过呢,部队里头新兵蛋子越来越多,就连不少俘虏兵也混了进来。余秋里究竟有啥本事,能把这么一群杂牌军,硬是给锻炼成了一支铁打的队伍?
【改造俘虏兵】
抗战结束后,余秋里在贺龙将军的手下干活,成了晋冀鲁豫军区的一个重要领导。他带的队伍里,后来加入了很多国民党那边过来的起义士兵、投降的人和新入伍的战士,整个部队的样子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很多新入伍的战士,大伙儿都管他们叫“解放战士”,他们对党的那些政策还不太清楚,对革命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心里头还憋着些疑虑和担忧。
碰到这种情况,余秋里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他琢磨着,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教育好这些新战士,得让他们从心底里认同共产党的领导,变成真正合格的人民军队的一员。
为了这个目的,他想了个新招,用“倒苦水查三样”的办法,来给大家做思想工作。
“倒苦水”这个活动,就是让新入伍的和老兵们聊聊以前在那个老社会、老军队里遭的罪。通过把现在的新社会和以前的旧社会、新军队和老军队做个对比,让新兵们从自己经历过的那些事儿里,真真切切地明白共产党是一心一意给咱老百姓办事的。
“再三自省”这个过程,是在大家“倒苦水”之后,带着战士们一起审视自己的阶级立场、思想认识和战斗精神。通过好好琢磨下自己,让大伙儿的阶级意识更清醒,革命信念更铁了心。
为了把这事儿做得更好,余秋里直接跑到连队里,跟战士们坐下来聊天,认真听他们怎么说,弄清楚他们的难题。余秋里一带头,“诉苦三查”的教育活动就在全军火速推广开了,效果还真不错。
经过这次教育活动,许多新入伍的战士深刻体会到了阶级意识和革命传统的重要性,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升。不少原本是国民党起义过来的官兵,也卸下了心里的重担,乐意接受新的转变,主动参与到革命工作中来。
一支心怀信念、纪律严明的战斗队伍,是战胜所有对手的关键所在。要把这样一支队伍打造出来,离不开富有新意的思想政治工作,它就像是打造这支队伍的秘方。
新中国成立后,这位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独臂将军,他是怎么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给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的呢?
【建设新中国】
1955年那会儿,新中国刚成立没几年,到处都需要建设。余秋里,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将军,本来可以在军队里继续大展身手。
不过,党和国家有个更重要的任务得交给他:去掌管新中国的石油工业。虽说余秋里之前压根儿没碰过石油这行,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成了石油工业部的头一任部长。
刚接手工作时,余秋里心里头沉甸甸的,觉得担子不轻。那会儿,咱们新中国的石油工业简直就是一张白纸,找油挖油的事儿,大半还得靠苏联专家来帮忙,自个儿手里的本事着实不够硬气。
面对啥都没有的起点和“缺油大国”的称号,50多岁的余秋作为“石油部长”,为了赶紧摸透石油这行,他一直亲力亲为,啥事儿都管到底。
他亲自下到基层,和石油工人们生活在一起,一起干活吃饭。短短不到半年,他跑遍了四川、甘肃、山西、河南这些地方的油田,几乎走过了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处,他都仔细了解石油工业碰到的难题和挑战。
调研之后,余秋里觉得得赶紧改变那个糟糕的状况,关键是要加大勘探开发的力度,还得着手建立我们自己的科研团队。
他提出来的新思路,让石油部定下了这么个方向:“重点搞勘探开发,石油工业得全面规划。”就这么着,石油工业的“大行动”开始了。
余秋里总是冲在前面,给大伙儿做榜样,他经常跑到施工一线,跟工人们、技术专家肩并肩,一起琢磨怎么攻克难关,搞定那些棘手问题。
那时候,环境真的挺难的,工人们经常得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或者刺骨的寒风里头,一连干上十多个小时。余秋里呢,老是对工人们说,让他们别忘了歇会儿,顾好自己的身子骨,但他自己却从来不管自己有多累。
1963年那会儿,大庆油田开始运作了,一上手就厉害得很,一天就能榨出一万吨原油。十年的艰苦奋斗,咱们新中国的石油产量那是噌噌往上涨,跟解放初期比起来,翻了快100倍了。这下好,咱们国家也成了全球石油界的大佬,又能产又能卖。
1975年的时候,已经61岁高龄的余秋里又一次响应党的号召,担起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一位坐上那个重要职位的开国中将。在任期间,他一直勤勤恳恳,全身心投入到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务中。
要说一下的是,余秋里对家风培养特别上心。他唯一的儿子余方方,在部队里干出了名堂,最后还当上了解放军少将。而他那儿媳妇,可不简单,是叶剑英元帅的小闺女叶文珊。
虽然余秋里职位很高,但他对孩子们管得很严,从来不让他们搞特殊。
真的很让人佩服,余秋里曾经的秘书曾庆红同志,后来一路做到了正国级的职位,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中,他可真是立下了大功。
曾庆红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得力助手,他一直秉承革命精神,生活简朴,不贪不占,公正无私。在中央办公厅主任、国务院副总理这些关键职位上,他工作勤奋认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结语】
看余秋里这一辈子,从当赤卫队员开始,到后来变成独臂将军,又从石油工业的奠基人做到国务院副总理,他一直都在用实际行动兑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承诺。
看看他,就能明白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好品质跟革命精神融为一体的样子。这位老革命家的经历特别传奇,肯定会鼓舞好多有志气的年轻人,让他们为了民族复兴一直努力下去,一代接一代。
他这一辈子过得太精彩了,完全就是革命者那种信念坚定、无私奉献,还特爱搞创新的典范,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学。
2021年7月6日,河北共产党员杂志讲述了《贺炳炎和余秋里:两位独臂将军的非凡故事》。贺炳炎和余秋里,这两位将军都有着令人惊叹的经历。他们都是因为战争失去了一只手臂,但这并没有阻挡他们在战场上继续英勇作战。贺炳炎,他在战斗中勇猛无比,总是冲在最前线。即使后来失去了左臂,他也依然坚持战斗,用剩下的右手挥舞着大刀,敌人见了他都闻风丧胆。余秋里也同样厉害,他在战场上也是无所畏惧。失去右臂后,他依然坚定地指挥战斗,他的智慧和勇气让战友们敬佩不已。这两位独臂将军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和坚强。他们的经历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