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眼中,非洲是一块充满了伤痕的土地,尽管我们人类的祖先诞生于非洲,但是人类却并没有给予非洲这片土地以文明。
多年来的殖民掠夺,使得非洲这块土地上的人民饱受战火的摧残。时至今日,非洲依旧是世界上饥饿人口最多的地区。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非洲的大地上也长出了金色的水稻,曾经奢侈的蛋炒饭,也在非洲变成了许多人家的日常。非洲的农业究竟经历了什么?而我们国家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落后的非洲农业如果说非洲不适合发展农业,那肯定没有道理的。非洲大陆土地辽阔,而且大多地势平坦。尽管大多数地区炎热高温,但是对于部分耐热作物来说,这并非缺点,而是得天独厚的优点。而且非洲还有着大量的季风气候带,农业发展的几大地理优势都凑齐的差不多了。
不过,非洲地区并没有如理论一般,成为世界粮仓,反而却成为了世界上饥饿人口最多的地区。根据联合国相关粮食机构和其它统计机构调查,非洲每年有数百万人面临粮食安全问题。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21世纪,饥饿依旧如同死神一般漂浮在非洲人民的头上。
非洲为何没有发展起农业,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原因。如果只是单纯地将其归咎于非洲人平均素质低下,好吃懒做肯定是有失公平的。毕竟历史上已经有无数优秀的黑人天才告诉了我们,这个肤色的人种依旧是能靠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让我们把目光放到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期,当时我国已经进入了大明王朝,各种新式作物,如玉米和土豆等都从西域引进了中国。同时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我国国民的餐桌得到了极大的充实。
而在欧洲地区,航海业高速发展带动了渔业兴旺,小麦种植的进步也让绝大部分欧洲人告别了饥饿。尽管在当时的东西方,饥饿依旧存在,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农业都已经到了一个相对发达的程度。
而当欧洲殖民者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时,却被当地居民的情况所震惊了。因为在当时,非洲的农业不说有模有样吧,只能说是基本没有。在中国和欧洲都有规模化农业种植地带的十六世纪初期,非洲大部分聚落依旧是原始的以家庭为单位小田园生活。
当然,非洲会出现这种农业风貌,和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非洲有着面积辽阔的平原草原,这为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充足的物资,而这也让非洲部落仅仅依靠捕猎就能获得充足的食物。
在人类学中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农业的发展源自捕猎获取的猎物短缺。在非洲从未存在通过捕猎无法获得足够猎物的情况,因而非洲的原住民并没有发展农业的源动力。
不过,农业没有发展起来的结果,就是非洲并没有形成足够庞大的社会规模,非洲这块大地很快就被欧洲殖民者瓜分殆尽了。在其它文明的强势介入之下,非洲人民结束了自己狩猎生活,开始被迫进入殖民者的农场劳作。
非洲农业之觞其实在欧洲殖民时期,农业种植一直是非洲的主要生产方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非洲的农业走向了繁荣。这些种植园的种植工作并非出自当地人民本意,而是在欧洲殖民者压迫之下的强制劳动罢了。
这些被迫为殖民者工作的非洲劳动人民,不仅自由和生命无法得到保障,其种植的作物也被严格限制。在当时,咖啡和烟草是整个欧洲最受欢迎的商品,为了获取足够的利益,殖民者便在非洲广泛地种植了这两种作物。
然而不论是咖啡还是烟草,都算不上是粮食。因而在欧洲殖民者统治之下,非洲即便有着大量的种植农田,但是粮食问题依旧严重。这些辛苦劳作的非洲农民,其种植的咖啡和烟草化为了殖民者的财富,自己却只能分得难以糊口的粮食。
除了对被殖民者的剥削外,这些欧洲殖民者对非洲这块土地本身的攫取也是贪婪的。为了最大化耕种利益,这些殖民者全然不管过度种植导致的土地盐碱化和土壤肥力下降。常年的超量耕作,使得大部分殖民种植园开垦后的土地,难以种植其它作物。
以咖啡出口大国埃塞俄比亚为例,由于常年来过量种植咖啡,埃塞俄比亚的大部分适宜耕作的土地都面临了沙化问题,难以种植其它作物。
而在二战结束后,民族解放的浪潮席卷了全球。曾经的殖民地纷纷借此机会摆脱殖民者的统治,成为一个又一个的独立国家。非洲也不例外,现在非洲的国家,大多源于那个时期的独立运动。
不过就算独立了的非洲国家,也没能走向想象中的富强。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得非洲这片大地上的几乎所有国家的工农业都停滞不前。而为了更好地统治当地居民,这些殖民者往往都有意打压当地教育发展,发展工农业所需要的人才在非洲也是相当短缺的。
这些都不是最为致命的,毕竟钱和人才,只要国家花费时间,总能解决的。但是那些曾经的殖民者却并不会给这些国家时间,为了继续保持在非洲的利益,这些国家往往会通过培养傀儡的手段控制非洲地区的局势。
如今非洲依旧是一片动荡的土地,各方扶持的势力一方唱罢即刻登场。不稳定的局势使得发展工农业的需求都成为了一纸空谈。即便在今天,战争带来的死亡和饥饿,依旧是非洲人口死亡的两大原因。
尼日利亚的经验和非洲农业之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一直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而在建国之后,我国对非洲的援助便从未停止过。在建国初期,即便我们国家经济实力有限,我国依然秉承共产国际的理念,为非洲很多地区提供了经济和科技的多方面援助。
一个国家要想发展,首先就得让民众吃饱饭,因而农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让非洲地区真正地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地区,我国在突破了杂交水稻技术后,也在国际上进行了一些交流和合作,非洲地区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很快我们就发现了,杂交水稻并没有在非洲生根发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非洲大部分国家在领到了杂交水稻的种子后,却并没有掌握繁育杂交水稻的技术能力,一些国家甚至将中国赠与的种子转手卖给他国。
在知晓这一现象后,我国立刻思考了对策。在和非洲的一些国家达成协议后,我国立刻派遣了农业专家团队,前往以尼日利亚为代表的非洲国家,为他们传授水稻的种植技术。
除了教授尼日利亚的农民水稻种植技术之外,我们国家的专家团队还结合当地气候,对杂交水稻进行了进一步改良,提高了其单位产量。在中国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尼日利亚的水稻产业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据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的报告显示,尼日利亚在2023年的水稻产量高达773万吨。尽管在这个产量之下,尼日利亚还需要进口将近210万吨大米来满足国内粮食需求。但是逐渐降低的粮食进口量也证明了尼日利亚的农业正在逐渐走上正轨。
曾经的尼日利亚,大部分民众食不果腹,需要依靠联合国的粮食救济来维持生活。到了现在,大米不再是尼日利亚的稀缺物资,家家户户都能吃上干净的白米饭。甚至曾经只有节假日才能享用的蛋炒饭,也成为了尼日利亚的一道家常菜。
而除了为尼日利亚提供技术支持外,我们也不忘对尼日利亚的生产模式加以指导。由于缺乏工业化基础,加之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缺乏,在尼日利亚难以发展起成规模的农业农场体系。换句话说,备受世界各大粮食大国推崇的大农场模式,在尼日利亚是行不通的。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国立刻联想到了我们在改开初期所推行的农村合作社模式,并在结合尼日利亚当地具体情况后改良推行开来。合作社整合了尼日利亚农村的生产资源并共同销售,为尼日利亚的农民收入带来了极大地提高。
在中国的帮助之下,尼日利亚农业日益走向繁荣,在2023年12月,我国技术专家将中国援建尼日利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正式移交给尼日利亚政府,宣告着我国在尼日利亚的农业援助任务基本完成。
结语非洲当下依旧面面临着严峻的粮食问题,不过我国在尼日利亚的成功援助,给了这些非洲国家一个学习案例,为他们在如何解决粮食问题上指点了迷津。
或许在尼日利亚一碗小小的蛋炒饭已经不再是珍馐,但是其背后却隐藏了解决非洲粮食问题的答案密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