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周口,一名22岁的女孩一天被媒人安排相亲20次的视频走红了。22岁的小朱,回村后有媒人给她安排相亲,一天见了20个小伙子。虽然没有见到小朱美女的花容月貌,但能从她的音频里听出笑意:“感觉相的太多了,都有点挑花眼了”,颇有农作物大丰收的喜悦。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相亲频率是不是太夸张了?
发出这样的感慨的人,往往就像追房产,追股票,追各种风口一样,从看不起、看不上到看不懂,来不及。一步晚步步晚,耽误了子孙后代的起跑线。稀缺资源会永远看涨,等看顺眼这种情况后,大部分人就永远没机会了。
千年之前,杜甫经历安史之乱,写下千古名篇《兵车行》。古代以男子为立家之本,但杜甫看到“边亭流血成海水、千村万落生荆杞”的荒凉场面,发出了反叛正统思想的惊天一叹:“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只是诗圣他老人家万万没想到,时光流转两千年,底层百姓早已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超越了“稻米流脂粟米白”的开元盛世数倍,却依旧是“生女好”。现在社会生女孩被戏称家里添了个招商银行,生男孩则被成为建设银行,根据字面意思就能理解其中含义。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普通工薪家庭想生男孩的意愿越来越低。如果家里没有几套房子,媳妇生了双胞胎男孩,那男主人恐怕只能摇头苦笑了。
现在社会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就业面优势扩大,男女总人数差距增大。在婚恋市场方面,同等条件下,女性择偶条件明显优越于男性。婚姻市场所奉行的主流标准是“男性强于女性”。一个20出头的女孩子,只要受过大专教育,外貌上没有明显缺陷,哪怕是“土肥圆”,也一样被人看好。如果女孩子身高能达到1.60以上,面貌周正,性格不是特别作妖,在很多平凡男士(俗称屌丝男)眼中就是极为理想的结婚对象了。在村里,女孩都涌入到县城、省城打工,最终嫁给了“城里人”市民二代的不在少数。而这些市民二代儿子,无论是学历、长相还是其他能力方面都一般,家庭积累的财富也较少,实际上构成了城市男性的底层。按照婚恋市场“男性优于女性”的定律,这批人能找到城市优秀女性的概率较小。而城市底层优秀女性,同样会继续“上嫁“,所以层层递进,一直到大城市充满黄金剩女,农村到处是大龄光棍。从当初生下儿子还是女儿,就可以大概率预测未来家庭三十年的命运。当然其中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有个人能力爆表、运气超好,足以逆天改命的,但个例不能否定常例。
现在小朱美女只是回家一天,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男青年知道小朱回村的消息,估计门槛都得接下来了提亲者踩破。那些认为自家孩子还小的男方家长,不能认清狼多肉少现实的迂腐爹妈们,等着后悔去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