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做出重要决定:停止中企赴欧建厂,释放了什么信号?

江湖百晓生说事 2024-11-04 01:38:44

这两天一则消息在商业圈炸了:中企暂停赴欧建厂!

欧洲媒体也是一片哀嚎,说德国损失了300亿投资,还抱怨什么电动车产业转型被卡脖子

好好的合作,怎么突然被“掐了电”?这背后的故事,咱们得掰扯清楚

先看看欧洲在“喊疼”的什么

德国和法国这些国家之前可是下足了功夫,希望吸引中国企业去投资电池工厂

毕竟这些年全球都在向新能源方向转型,而中国的电池技术又领先不少,德国有个目标,到2023年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1000万辆,市场份额还要冲到25%!

在欧洲,电动车这块蛋糕谁都想啃一口,但奈何自家的电池产业链不给力,一直有些落后

要是没有中企的加持,这块业务发展会更慢,所以对他们来说,中国企业的投资就是一根“救命稻草”。

今年还没走完,德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就已经开始暴跌,8月份,欧洲国家的纯电动车销量下滑了将近44%,德国的销量更是下降了68.8%!

而那些欧盟国家的电池制造商,更是被搞得快“脱产”了,员工裁掉1600人,超级工厂建不起来,连关键材料也断供!

可以说,欧洲的新能源转型好比是一个船,结果船一开就漏水,偏偏又没有修船的人,还不让别的公司来补洞

欧洲本土制造业搞不过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心里清楚得很,但嘴上却不肯服输

今年10月,欧盟竟然一拍桌子,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码关税”,一副“宁可自己吃亏也要抗住”的样子!

对中国车企来说,去欧洲卖车成本突然增加了不说,还要面对一层层的“玻璃门”、“旋转门”,干脆打了个暂停键,放慢投资节奏

这下德国的新能源产业就像踩了急刹车,媒体甚至直接哀叹:“德国的电池产业机会被断了!”

那为什么中国车企这时候决定“撒手”?

这事儿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考虑多方利益的决定

别看欧洲电动车市场确实诱人,但并不意味着现在去投资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首先,欧洲政策越来越不稳定,今天决定给新能源车补贴,明天突然预算不够就搁浅了,让人摸不清套路

欧盟打着保护本土企业的名号,给进口车企设下重重关税,尤其是对中国产的电动车下手最狠

比亚迪、上汽这些品牌,关税涨得比山还高,中国企业如果一头扎进去,等于直接面对高成本和低利润的双重压力!

更何况在经济上,欧洲现在是真的有点焦头烂额,高通胀、能源价格飙升、市场需求下降——这些都在阻碍经济复苏

再加上自己制造业“不争气”,德国也好法国也罢,新能源转型还要靠“进口”,这时候中国暂停建厂的决定,等于是对欧盟一记重拳,乍一看这是车企的“商业决策”,其实也是对欧洲不合理关税的反击。

欧洲的算盘和“中式”回应

欧盟设下这道“关税门槛”,无非是想让中国车企在欧洲本土投资建厂,用本土的方式规避关税

可是中国车企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停下建厂计划,不仅让欧盟的如意算盘打了个空,还在贸易谈判中占据了主动权!

中国很清楚,不是所有市场都值得疯狂涌入,放缓节奏才是稳妥之策。

欧洲打压进口车,打击的并不只是中国的利益,同时也让自己未来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遭遇断供。

欧盟加税的初衷,无非是希望减少对中国产品的依赖,保护自家车企。

但其实欧洲很清楚,在电动电池供应上,他们对中国的依赖不亚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到2030年欧洲国家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需求还会持续攀升,甚至可能像欧洲国家依赖俄能源那样高

一旦中企真的撤离,欧洲电动车市场可能会面临更严峻的供给问题!

就拿德国来说,宝马、奔驰、奥迪都需要电池供应来维持产能,少了中国企业的支持,生产线能不能顺利运转都成问题。

欧洲未来的电动车市场,是不是只能靠自己了?

从目前的情况看,欧盟对中企建厂设置门槛,等于是堵住了自己产业发展的后路

如果欧洲本土电池企业能够赶上技术浪潮还好,但事实是大部分欧洲电池公司不仅产能跟不上,还要不断向外“求助”

从产业链上游到制造工艺,欧洲的电池产业想要“自给自足”,真的有点困难!

欧洲多地的电池工厂还在“纸上谈兵”阶段,距离真正的落地和量产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之前,欧洲的一些电池巨头还想通过增加产能和优化技术,来实现自我补给,但种种不利因素不断打击着他们的信心

原材料价格飙升、制造成本高昂,再加上本土市场需求疲软,让欧洲的新能源企业处境非常尴尬

可以说短期内,欧盟难以摆脱对中国电池和技术的依赖,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媒体这次会表现出如此大的“失望”。

中欧贸易关系,这次会迎来什么变化?

从当前局势看,欧洲新一轮的加税政策已经引发了中欧之间的贸易紧张,中国暂停在欧建厂的举动,无疑是在向欧盟“摊牌”:想合作就得公平,不能一味地偏向本土企业而把中国企业当提款机!

接下来,中欧双方可能会在多层面展开博弈,甚至在新能源技术合作上重新划定界限

这种变化或许会让欧洲一些国家明白,中欧经济合作并不是“单行道”,谁也不欠谁!

而对于中国而言,暂停赴欧建厂并不意味着停止布局全球市场

随着更多国家意识到新能源的重要性,中国企业完全可以把目光投向其他新兴市场,比如东南亚、拉美等地

与其被动应对欧洲“变脸”,倒不如主动寻找更多“朋友”,欧洲这边,等他们电动车和电池市场真的卡壳了,也许还会主动递出“橄榄枝”。

总的来说这次中企暂停赴欧建厂,不是“单纯”的商业决定,更是一次对欧洲贸易政策的回击!

既然欧洲想用高关税保护自己,那么中国就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谁都不愿意被当成“冤大头”!

0 阅读:45

江湖百晓生说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