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生来就是当官的材料!”相信无论哪个父母听到这样的夸赞,心里都会乐开了花,即便明知道这是一句阿谀奉承的话,但心里也会偷摸乐一阵。
可放在这孩子身上,此语便非夸赞,而是事实,他正是众多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那么,这孩子究竟是谁呢?
少年官相
他就叫黄艺博,很多人初闻其名会觉陌生,可看到照片就熟悉了,2011年时,他的名气不输如今某些网红,而他的名气皆源于父母的教育。
黄艺博,出生于1998年2月12日,曾任武汉市少先队总队部副总队长,他高中时,任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团委副书记,大学毕业于武汉学院,。
先后获得“全国五星雏鹰奖章”、“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提名奖、全国“百名中国优秀好少年”、湖北省“十佳少先队员”。
首届“湖北美德少年”、“武汉市慈善人物”、武汉市首届“十大孝星”、武汉市“优秀学生干部”、“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
2011年,武汉一位名叫黄艺博的少年意外成为网络焦点,一张照片让他火遍大江南北:他穿着校服,肩上因为五条杠,眼神坚定,因为皱纹中透着与年龄不成熟的成熟。
网友们纷纷调侃,这孩子长了一张“当官”的脸,目光无量,照片的爆红不仅是他的外貌,更是他背后的故事。
13岁的他已在地方报纸上发表多篇文章,内容涉及社会热点,甚至直指城市管理问题,他的逻辑、言论是犀利,令人难以置信的文章出自一个初中生之文章手。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曾给武汉市长写信,提出城市建设的建议,领导读后大为敬佩,尊贵接见这位少年,并在交流中对他的意见频频点头。
这次会面后,黄艺博被提名为少先队副队长,肩上的“五条杠”也成为了他标志性的标志,一时之间,黄艺博被媒体捧为“天才少年”。
他的故事登上了十大报纸,甚至被海外媒体报道,2011年,他又代表全国十佳少年,成为无数家长和孩子眼中的典范。
然而,这一切光环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压力和挑战。
从天才到平凡
《世说新语》中有句很经典的评价,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人们对于神童通常有过高的评价,给了神童太多的赞誉。
而小孩子很容易因此而膨胀,于是从此荒废了学业,浪费自身的天赋,最后泯然众人,这是历史上上演过无数次的悲剧,而父母们如果不吸取教训,这样的悲剧还会一次次重复。
这种情况在黄艺博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进入初中后,黄艺博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相比小学,初中的课程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此时的他,依然忙于各种社会活动、媒体采访和公益事务,时间被剪得支离破碎,学习逐渐被挤占,中考成绩不理想。
但他凭借着名气,进入了一所不错的高中,进入高中后,他决心认真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然而,学生会的活动再次成为了他的注意力。
他热衷于活动、管理事务,似乎在学生会中严重找到了“当官”的快感,学习计划一度被推迟,直到高考之前,他才意识到问题的性。
高考前几个月,黄艺博开始拼命复习,时间太短,基础又薄弱,最终成绩仅够到民办院校的分数线。
虽然他通过了武汉大学政治系的面试,但分数不足,未能被录取,高考的失利让黄艺博彻底淡出公众视野,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普通的外卖平台职员,过上了平凡的生活。
聚光灯下的压力
流量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黄艺博的光环吸引了无数目光,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媒体的追捧、公众的期待,让他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
与此同时,他的父母将培养他的经历写成书,激励更多家庭,这本书虽然引起了更多关注,却也让黄艺博的生活在聚光灯下被进一步放大。
更麻烦的是,质疑开始出现,有人发现,黄艺博早期的文章文笔过于成熟,与他的作品风格有些差异。
尤其是他在一篇中引用的“横渠四句”文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被认为不是一个孩子能写出的文字,这些争议一直让黄艺博中继线涡。
尤其是在高考失利之后,关于黄艺博的争议再次被翻出,有人质疑他的“天才”标签却是父母和媒体出来的包装。
对此,黄艺博的父亲站澄清:儿子的早期文章确实由他润色,但完全出自黄艺博的思考,这一解释平息了部分争议,也让人开始思考:一个孩子的成长,到底平衡内容与现实?
黄艺博的故事并非个例,历史上,许多少年天才都曾光芒万丈,却因各种原因未能持续凸显,比如《伤仲永》中的方仲永,天赋异禀却因缺乏正确引导而“泯然众人”。
黄艺博的经历有几分相似:过早的成名、过重的期待,让他迷失在光环中,重视了学业这一更重要的根基。
黄艺博的故事给家长和教育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首先,孩子的兴趣和天赋需要被尊重,但不能过度开发。
黄艺博对政治的热爱源于家庭的引导,但过多的社会活动挤占了他的学习时间,最终导致学业滑坡,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应帮助他们找到兴趣与学业的平衡点。
其次,媒体和公众的过度关注可能成为孩子的负担,黄艺博的“五条杠”宣传深入人心,但也让他背负了不切实际的期待,孩子的成长需要空间,过高的幼儿声音可能让他们迷失方向。
最后,教育的核心是全面发展,而非单一领域的突出,黄艺博的写作才华和组织能力令人惊叹,但重视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学习,最终限制了他的选择。
真正的教育,应该让孩子在兴趣上的能力培养,不仅限于学术,还包括情绪管理、时间规划等软技能,这些都对黄艺博的成长中视野极为重要。
天才的光芒固然耀眼,但若没有坚韧的根基,注定难以持久的成功,或许,真正的不是成为众人眼中的“栋梁”,而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在平凡的中活出意义。
信息来源:
搜狐网 2025-03-07:《五道杠》少年黄艺博:从流量背后到人生转折的追踪
搜狐网 2025-03-07:曾经的五道杠少年:红极一时后为何泯然众人?
搜狐网 2024-03-16:五道杠少年黄艺博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