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方言“打嗝”与“嗝露”之探析!

边地星 2025-03-10 14:02:33

“嗝”,古象声词,指雉鸡鸣也,就是山鸡“咯——咯”的鸣叫声。“嗝报”指鸡鸣报晓。

“打嗝”指吃饱饭或由于气胀,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时发出的声音,打嗝有两种情况,一是吃饱了打饱嗝,还有是生气了也打嗝,如“经常生闷气,落下的打嗝的毛病。”吃饱饭打嗝叫“饱嗝”、“打嗝儿”,晋西北叫“打饱食”或“打饱声”。“打饱食”指的是吃饱了饭,饱餐一顿,食物填满了胃的一种现象。“打饱声”指的是吃饱饭后,肠胃反馈,发出声音。例如“孩子!你不能再吃了,已经打饱食(声)了。”

在晋西北方言中,还有一种打嗝叫“嗝露”。指的是膈痉挛,吸气后声门突然关闭,进而发出的一种特殊声音。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冷寒受动之后的应激反应。有时风寒着凉或吃了改喟食物,烧心,嗝露出酸水来了。

在晋西北一带,小孩有时候“嗝露”不止,大人们就会反问一句“你今天偷了家中什么东西了?”此时小孩已经将注意力转向这一问题,脑海中正在思量,“嗝露”就会暂时停止。

“治疗”孩子“嗝露”的这种提问,可以是虚拟的事情,或高深莫测,正话反说,或感兴趣的。总之要引起孩子注意,让他将注意力放在这个问题上,起到化解“嗝露”的效果。例如“我家孩子嗝露的不行,你看怎么治疗了?”

0 阅读:0

边地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