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渣叔
编辑 | 渣叔
前言你是否坐过地铁?
这看似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其实大多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报道,2022年仅有5座城市的地铁公司实现盈利,其他城市均在亏损。
以北京为例,其一年的亏损高达240多亿元。
杭州、重庆的亏损也接近百亿级别,地铁建设需要巨资,运营难以回本,这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难题。
面对地铁业持续亏损的现状,建设与发展前景凸显困境,那么,在保障出行便利的同时,如何实现地铁的可持续发展?
地铁建设:一座城市实力的严峻考验地铁无疑是现代化城市的象征,但是它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充满艰辛,巨额的投资、复杂的工程技术、持续增长的运营成本,地铁建设几乎都是城市建设史上的“不归路”。
以北京为例,1965年建成的地铁一号线,从最初的局部线路发展到现在几乎贯穿整个京城,在50多年的建设历程中,北京每修建一公里地铁都要花费超过10亿元人民币。
除了土地价格和人口密度造成的高成本,地铁建设还要面对文物保护等方面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北京地铁的建设进度并不理想。
相较之下,与京城在地形和文物保护方面颇为相似的古城西安,其地铁建设进度也一直不温不火。
相比之下,重庆地铁的建设速度更快,但每公里造价也高达8亿元,重庆的山地地形给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每开凿一条地铁隧道都要穿过无数起伏的山岭。
为确保运营安全,重庆还不得不在关键地段增加多层联络洞,以防山体滑坡等突发情况,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建设难度和投资。
泉城济南因其地下水系发达,也面临地质构造方面的困难,导致地铁建设项目一再搁浅,济南下层土壤中蕴含的大量地下水对挖掘和施工都带来极大威胁。
济南市政府不得不采取绕开市中心、仅修建近郊线路的策略,将难点工程留待以后,类似情况在许多水网构造复杂的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
高额的建设投入只是地铁成本的冰山一角,报道显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中位数约为每公里1126万元。
随着线路老化和安全标准提高,这一数据还在持续增加,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为例,由于地铁大修和设备更新周期的到来,每公里的年运营成本预计将超过1500万元,这些费用需要轨道交通企业通过提升运营效率来平衡。
除此之外,随着线路延伸和运力提升,能源消耗也成为地铁企业运营的大头,仅北京一号线每年的电力消耗就高达5亿千瓦时,近年来电价涨幅明显加大了成本压力,地铁企业也在积极采用节能技术,但收效甚微。
可以说,地铁建设是对一个城市包括财政收入、土地规划、人口结构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考验,它需要充分准备和审慎规划,否则可能陷入投资回收困境。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任何城市都不能依靠一时冲动,而是需要客观评估自身的综合实力,这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
尽管艰难重重,但地铁仍然改变着中国城市的面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和城市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地铁建设事业必将不断攀登新高峰,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经验积累,地铁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也将得到进一步的降低。
地铁亏本的三大原因及对策地铁建设和运营成本高,但票价低廉,这导致地铁难以通过票价收入回本,面临不同程度的亏损,地铁亏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地铁建设成本极高。包括隧道掘进、站点建设、线路铺设、信号设备、机电设备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仅是购置列车就需要数亿元。
与地上铁路相比,地下隧道施工复杂艰巨,还要承担道路拆迁补偿和周边管线改造的巨额费用,这都导致地铁每公里的平均建造成本达到了亿元量级。
二是地铁运营成本不菲。车站和隧道的日常能源供给与维护保养,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以及车辆和设备的更新维修,这些都需要持续投入。
仅仅是服务质量和安全就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值守、巡视和执勤,这与高铁和航空相比,运营成本更高。
三是地铁票价相对较低。地铁具有大容量和高效率的优势,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因此票价会较低以方便民众,平均每程4-6元,远远无法覆盖庞大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这与地铁的公益属性有关。
对此,地铁也试图通过商业手段增加收入,如车厢内外的各类广告,出租商业用房等,但由于地铁空间有限,这类收入对于巨额成本来说不过杯水车薪,大多数地铁仍面临不同程度的资金亏空和财政补贴。
那么今后如何实现地铁的自主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可以适当提高票价水平,降低亏损,其次,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地铁建设和运营,再者,进一步拓展商业模式,创新盈利点,最后,完善政府补贴制度,只有多管齐下,地铁才能在继续服务公众的同时,也获得可持续的收益回报。
中国地铁的发展前景解析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地铁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从技术上看,我国已掌握了先进的地铁信号系统技术,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设计和制造,部分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为我国地铁装备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比如,北京地铁于上世纪90年代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地铁信号系统贯通线,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套系统实现了列车自动防护功能,能够准确定位车辆,保障运营安全,在此基础上,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开发出了新一代地铁信号系统,目前已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得到应用,部分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预计未来我国将实现更多地铁装备的自主研发和本地化制造,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输出相关技术和产品,这将有力促进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
从运营模式上看,我国地铁正在推进商业化运作,通过开发地铁周边物业、车站内商业、多样化广告投放等方式增加非票务收入,优化资金链,降低对政府补贴的依赖。
比如,北京地铁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上海地铁则通过车厢内外广告、车站商业规划等方式增加收入,同时,也在不断优化票价机制,实现科学合理的定价,这将有助于地铁的可持续发展。
从城市覆盖上看,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预计未来10年将有近百个城市新建地铁,如苏州、佛山等地已经规划或建设地铁项目。
到2035年,超过80个城市将拥有地铁系统,地铁网络将连接更多城市,发挥连通作用,这将有效带动相关城市的发展。
从环境保护上看,相比私家车,地铁是一种更环保的交通方式,中国地铁重视绿色环保理念,在规划和运营中采用节能技术,推广新能源车辆使用。
比如,北京地铁采用电能回收制动技术,上海地铁则试点太阳能供电等环保措施,这将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从智能化方面看,中国地铁也在加快智能化进程,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分析运营和客流数据,可以提升运营效率,也可以通过智能安检、智能监控来保障运营安全,这将是地铁发展的新方向。
从多样化看,中国地铁也在创新线路类型,如轻轨、单轨等,以适应不同需求,这将使地铁服务更加灵活多样。
总之,中国地铁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地铁必将不断完善,在服务民生、推动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地铁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动脉”,其前景光明。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