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遍地开花的现代工业体系中,石油资源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性能源。
不过碍于其非可再生能源属性的限制,数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围绕石油资源的地缘博弈也从未停歇过。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在能源供应问题上的“斗法”再次引发全球各国对保障能源安全的警惕,而我们则与俄罗斯继续保持着密切的能源合作关系。
“富煤、少油、缺气”的能源现状并没有阻碍我国持续改善能源结构,减轻对化石能源依赖的步伐。
而我国石油行业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了一条弥补短板、发挥优势的道路。
美国没料到、德法俄三国也未曾想到,如今我国已在石油以及相关技术创新上处于领先地位!
一、有关‘石油强国’的争论石油资源对于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工业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围绕石油的争夺也是近几十年来多地爆发地缘冲突乃至全面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这就引发了一个思考:手里握有的石油资源多就算是‘石油强国’了吗?
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已经从部分中东地区国家的境遇中得到了答案。
在自身实力与能源储量不相匹配的情况下,能源储量多有时候并非是好事。
现实情况中,石油资源储量高的国家往往很难与‘石油强国’划上等号。
石油资源用量大的国家则更容易在这场能源博弈中陷入被动,比如部分欧洲国家仍然在苦苦寻找俄能源的替代品。
虽然我国并未因俄乌危机而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但是我国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石油进口国之一。
加速提升国家能源的自给率无疑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发展的重要任务。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累计进口石油约5.6亿吨,同比增长11%。
可见即便是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之际,石油这个全球“工业黄金”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去年我国石油总产量稳定在2亿吨,距离我国最终实现石油自给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这就要求我们需一边稳步提升国内石油产量,另一方面加紧推广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
近年来,受俄乌局势变化的影响,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展开了一场激烈“搏斗”。
而“北溪管道”遭人为破坏的消息再次引发全球各国对能源安全的高度关注。
基础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物价通胀以及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衰减对欧洲经济造成了重创。
不过这也给其它能源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比如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低迷的情况下,美国页岩油出口正在对OPEC+组织运作机制产生威胁。
短期内新能源产业还无法完成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替代,而石油储量丰富的中东地区仍然还会是国家或组织间激烈博弈的热点区域。
就在西方国家还在为是否要继续对俄罗斯、伊朗等国采取严格的能源出口限制措施之际,我国石油工业已经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需求,能充分扬长避短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石油行业欣欣向荣从大庆油田开始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贡献出第一桶石油,到塔里木油气田成功建成投产,彻底打破所谓“人类禁区”以及沙漠戈壁地形的限制。
我国石油工业的崛起正是一代代石油工程师和产业工人们不懈奋斗的结果。
如今国内的石油生产平台早已迈向信息化、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可不管岁月如何变迁,都无法磨灭时代印记留下的探索精神。
近些年来,我国石油工业在充分利用陆上石油资源供给的基础上,逐步将发展的重点转向海上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
“深海一号”是我国首个自主建设的海上油气田项目,同时也是全球第一个10万吨级的深水半潜式储油平台。
2023年9月27日,“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建成并实现投产后,其天然气年产量可达45亿立方米,为下一步推动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能源运输管道项目方面,全长365公里的“董东原油管道”是国家“十四五时期”建成投产的首条千万吨级输油管道,将为山东省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石油炼化企业提供稳定的石油运输供给。
2023年10月,全长188.4公里的“古浪—河口天然气联络管道”工程实现投产,该项目将彻底解决甘肃、青海两省供气不稳定、不平衡的问题。
国家在持续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还充分聚焦能源企业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以提升综合平台的运行效率。
以塔里木油气田为例,去年6月该油田旗下的两家科研单位正式实施深化改革。
以“突出专家搞科研”为核心采取去行政化措施,打破传统层级制度,不断充实专业技术队伍。
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崭露头角,让能干事的人实现名利双收。
当然,考虑到国内石油等传统能源的实际储量以及环保等现实问题,以新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显然是未来国际能源体系发展的主要方向。
不过这并不代表传统能源行业不再需要技术创新,新能源行业也不该被过度追捧。
三、新能源全面替代传统能源?新能源行业在过去的十余年时间里确实迎来了飞跃式的发展变革,于是便有很多人声称“传统能源的时代已然终焉”。
不过发展新能源与放弃对传统能源的勘探与利用并无直接的关系。
更何况我国现在已经在传统能源的基础设施配套以及相关技术创新等环节处于领先地位。
以合理利用传统能源为基础,积极探索并建立起相对平衡的新能源供需体系,才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稳定供给的发展选项。
虽然国内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是新事物的诞生与应用普及往往需要经历漫长且曲折的实践过程。
其间还会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生产成本、转化效率、市场拓展以及国际专利技术纠纷等诸多现实问题的挑战。
行业发展动能替代的速度越快,内部暴露的问题就会越多,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回收与环保问题亟需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截至去年底,在我国的能源发电体系中,火力发电量仍然要占到整体发电量的约66%。
就算这一比重在最近几年出现了连续下降的情况,但传统能源应用的成熟体系在短期内仍难以替代。
不过在我国如今的电力运转系统中,通过参考天气、使用时段以及需求等因素建立起来的实时电力交易市场已初具规模。
而负责电力交易‘中介’工作的虚拟电厂也正在加速向全国范围内扩张。
现在谈论新能源完全替代传统能源还为时尚早。
不过通过参考各类因素充分发挥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互补作用倒是新形势下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当然,就像前段时间美欧国家执意违反世贸规则也要对我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那样,科学技术虽无国界之分,但由此衍生的经济产业却充满着算计与对抗。
总有人会在维护短期利益和聚焦技术进步之间做出错误的选择。
目前我国已向全球宣布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6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发展目标。
其核心举措就是进一步减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构建起以新能源为主的绿色能源体系,只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彻底放弃使用传统能源。
在高效、环保、可持续理念的基础上利用传统能源将有助于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同时充分发挥出我国能源基础设施的布局优势。
总结在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之际,围绕以石油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争夺仍然是引爆地缘博弈的重要导火索之一。
不过一个国家的能源储量高或者能源使用量大并不代表其就是‘能源强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以石油工业为代表的能源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而就在西方国家正深陷地缘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中时,我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技术创新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
新能源产业要积极鼓励技术探索和加快市场化应用,而传统能源的合理化利用我们也不能丢。
毕竟以传统能源为中心建立起的能源布局仍然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有重要作用。
现在谈新能源完全替代传统能源还为时尚早,不过通过参考各类因素充分发挥两者间的互补优势倒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参考信息:
《《报告》:2023年我国原油产量站稳2亿吨 能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东南网 2024-03-04
https://news.fjsen.com/2024-03/04/content_31531385.htm
《多次刷新纪录!“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建设完工》 新华网 2024-09-2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1210698151680206&wfr=spider&for=pc
《塔里木油田:攻下“老大难” 换得“天地宽”》 中国石油报 2024-11-0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5122595966726770&wfr=spider&for=pc
《2023年电力能源结构》 东方财富网2024-03-09
https://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24030921120032966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