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全称不丹王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在三个方向和我国接壤,南部和印度接壤。不丹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人口只有约77万,经济也非常落后。不丹工业基础薄弱,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和资源出口业。不丹盛产水果,主要向印度和孟加拉国出口。不丹地势北高南低,水能资源丰富,不丹境内建有很多水利发电站,主要向印度出口电力。
不丹最大的贸易伙伴就是印度,不丹商品主要出口到印度,不丹进口能源和各种工业品也要通过印度。可以说印度控制着不丹的经济命脉,同时还控制着不丹的外交。根据1949年,印度和不丹签订的《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接受印度“指导”。在印度的控制下,不丹和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
不丹是我国的邻国,也是唯一没有和我国建交的邻国。印度对不丹的控制一直非常严格,印度担心不丹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会削弱其对不丹的影响,并增加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印度和我国存在领土争端,其实不丹也和我国存在领土争端,占据着我国的土地。那么我国哪些土地被不丹占据呢?
第一。白玉地区。白玉地区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南部,在行政区划上应该隶属于洛扎县,现在生活在白玉地区的居民也主要来自洛扎县。洛扎县位于西藏南部,县内中部地区有一条大峡谷,名叫洛扎沟。洛扎在藏语的意思就是“南方大悬崖”,全县总面积达到了5022.73平方公里。
白玉地区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清朝时期划入了西藏蒙达拉龙寺管辖。不丹历史上是中国藩属国,长期受到藏族文化影响。早在七世纪时期,不丹就是吐蕃的属地。清朝时期,将不丹称为布鲁克巴,将不丹处理行政事务的官员称为“德布王”或“布鲁克巴部长”。从18世纪开始,不丹历任德布王都要受到清朝册封。
由于不丹和中国的密切管辖,中国历史上对不丹非常包容。比如不丹向清朝进贡,都是非常少的财物,而清朝的回礼却非常丰厚。在领土方面,清朝也给予了不丹很多包容。我国白玉地区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拥有大约37个牧场,是一块水草丰美的土地。历史上一些不丹人会越界到白玉地区放牧,清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严格驱逐。此后不丹就将白玉地区视为自己的土地,到了西藏和平解放前夕,不丹进入该地区,相继建立了德马龙和塘沃两个哨所。白玉地区就这样被不丹占据。
第二,四大地区。不丹西部占据着我国四个地区,分别是鲁林、洞郎、查玛浦和基伍。这四个地区距离相近,鲁林地区最大,约为360平方公里,处在下亚东仁青冈乡东南部一带,植被茂盛,是天然牧场,适合放牧。其次是洞郎争议地区,位于亚东南部,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基伍地区,面积约90平方公里,查玛浦地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不丹占据这四个地区的过程和白玉地区一样,都是历史上不丹人越界放牧,清朝和西藏地方予以包容,久而久之,不丹人将其视为自己的土地,后来不丹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夕,出兵在这些地区设立哨所,占据了这些土地。
第三,墨拉萨丁。墨拉萨丁是不丹占据的最大一块我国土地,面积达到了3300平方公里。墨拉萨丁位于我国藏南地区西南部,南到中印传统习惯线。墨拉萨丁地区的地理环境优越,和我国藏南地区的环境类似。这里的气候和西藏大部分地区存在差异,西藏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而墨拉萨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到来自印度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比较丰富。墨萨拉丁植被茂盛,水草丰美,拥有很多天然牧场。
不丹控制墨拉萨丁的过程,也和其他地区基本相同,18世纪时期,不丹人开始越界进入墨拉萨丁放牧。清朝和西藏地方予以包容,没有将其驱逐,而是允许这些不丹人在墨拉萨丁长期定居,只是收取一定数额的草税。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不丹人涌入墨拉萨丁,在当地居住生活。
清朝灭亡后,不丹停止缴纳草税,开始将墨拉萨丁视为自己的土地。20世纪初,英国炮制麦克马洪线,将势力扩张到了达旺以北。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取得独立地位,侵占了墨拉萨丁地区。1949年,印度迫使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继承了英国在不丹的特权,同时将墨拉萨丁转让给了不丹。就这样不丹占据了我国六块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