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周杰伦《烟花易冷》背后的尘封往事

梦想开花 2022-06-15 13:35:55

相信大家对周杰伦都不陌生吧。今天我们说一说他众多歌曲中的一首《烟花易冷》。

《烟花易冷》这首歌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编曲并演唱,这首歌描述了一个南北朝乱世中虚构的爱情故事,据说故事的灵感源自一千五百年前南北朝时的一部奇书《洛阳伽蓝记》,作者是北魏末年的杨炫之。

故事讲的是镇守洛阳的将军刘崧遇到了一位年轻女子。他们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后来,北魏军队进攻洛阳,宋军撤退放弃洛阳。将军和女人道别,随大军撤退。这个女人信守诺言,等待将军归来。我不知道她等了多少年,但将军再也没有回来。

这期间,洛阳饱受战乱摧残,城内一片废墟。这个女人就死在这无尽的等待中,很快就死在了一座孤独的城市里。时隔多年,满脸沧桑的将军终于回来了,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女人的身影。得知真相后,将军终于皈依了佛教,听着珈蓝神殿寺僧院屋檐下滴滴答答的雨声,一声声木鱼声在残破的古寺中回荡。

看完《烟花易冷》的剧情梗概,可能有人会想,《洛阳伽蓝》是一本多么精彩的书,能给一千年后的音乐创作者带来如此美妙的灵感。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作者杨玄之身上说起。

来源:搜狗

一、繁华落尽

魏武定五年(547),攻洛阳城。

司马杨玄之,登上废弃的塔楼,眺望这个帝国曾经最伟大的城市。他看到洛阳城在他面前变成了一片废墟,城墙倒塌,宫殿倒塌。城里所有的佛寺都被点着了,到处都是燃烧的灰烬,城里几乎所有的佛塔都倒塌了。

城里的杂草长到一人高,大街小巷长满荆棘,到处都是废墟。因为很久没有人进出,野生动物在废墟中挖洞求生,乌鸦在大树上筑巢。

杨玄之绕塔转了一圈,终于看到远处有个人影。一个小孩在旧佟托街放羊。远处,太极殿的废墟上有位老人,这里曾是北魏的皇宫大殿,是帝国的最高权力中心。当年北魏的王公大臣在这里处理国事,如今却成了农民开垦的荒地。

这一幕让杨玄之泪流满面。他记得十三年前,这个城市还是熙熙攘攘,熙熙攘攘,是帝国雄伟的首都。仅仅过了十三年,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杨玄之可能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到达洛阳的五年前,东西魏之间爆发了第四次大战,即著名的邙山之战。这场战争的焦点是争夺北魏故都洛阳。双方在洛阳、金庸城、邙山激战,双方主帅宇文泰、高欢都亲自参战。可想而知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

双方鏖战多日,最终以西魏战败告终。甚至宇文泰也差点被俘。然而,洛阳城在这场战争中也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自从孝文帝迁都后,几代人辛辛苦苦建了40多年的新都洛阳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完全失去了它的一切价值。

从杨玄之登上洛阳楼是邙山之战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年,四年前留下的战争创伤依然清晰可见。这次他出差,路过洛阳,故地重游,却不想看到眼前的一幕幕。

杨玄之年轻时在都城洛阳工作。当时北魏分裂前,洛阳还是一座繁华的城市。虽然朝廷早已衰落,但洛阳的百姓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后来杨玄之跟随孝景帝来到邺城,成为东魏的都城,庞大的北魏帝国正式分裂。之后,杨玄之再也没有回到洛阳,直到此时。

回京后,杨玄之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给后人留些回忆。于是他拿起笔,根据自己的记忆整理资料,写下了一部描写故都洛阳佛寺盛况的奇书,取名《伽蓝之书》。后人习惯称之为“洛阳书伽蓝”,是北朝三大奇书之一。

这本奇书虽然以佛寺为主,看似佛教经典,但却包罗万象。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体的历史人物笔记。由于书中内容多为杨玄之的亲身经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北魏历史的重要参考。

来源:搜狗

二、千禧之城

杨玄之笔下的洛阳城是历史上著名的汉魏洛阳老城。建于西周初年,周公所建,初名周。是用来监视殷商遗民的。东周“王子超之乱”后,成为周天子的王城,一直沿用到秦朝灭周室。

入秦后,一直有南北两宫,项羽成了诸侯,而这里也成了河南王申阳的封地。刘邦灭秦建立西汉后,在此建都,并在南宫举行了一次有文武百官参加的酒会、晚宴。后来刘邦迁都长安,洛阳变得安静,直到刘秀寻求消灭诸侯政权,重建汉朝,再次定都于此,使这座沉寂了200年的城市成为东汉的都城。

东汉时期,仍维持南北宫的旧制度。南宫是皇帝的办公区,大致在今天的龙虎潭村附近,北宫是皇后的生活区,大致在今天的金村东南。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西凉的董卓进京剿灭宦官,带着汉献帝逃到长安。洛阳毁于战火,直到曹魏建立,才大规模修复洛阳。此后,魏晋以后,从八王之乱到五王之乱,洛阳频频遭受战祸,毁楼、建楼,反反复复。

永嘉南渡后,洛阳失去了长达近200年的都城地位。它在如旋转木马般上演的游牧混战中沉默不语,忍受着一次次的洗劫。直到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洛阳才终于脱身。

那年秋天,北魏孝文帝宣布迁都洛阳,随即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计划,不仅恢复了魏晋古城,还修建了许多新建筑。从此,这座城市有了一个新名字:

汉魏洛阳城

这里的魏主要是指北魏,而不是曹魏。因为对这座洛阳城贡献最大的是东汉和北魏,所以得名“汉魏洛阳城”。

北魏迁都洛阳40余年,成为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因为鲜卑人信佛,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北魏洛阳成为佛教之都。据杨玄之书记载,当时城内外大大小小的佛寺有1000多座,这绝对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如今著名的龙门石窟和少林寺就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

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逃往西长安,北魏正式分为东西两部。随即,抵达洛阳的高欢宣布取消都城地位,下令拆除洛阳宫室,并通过黄河向邺城运送建筑材料。洛阳再次被漫漫长夜吞噬。

邙山之战后,曾经天下第一富庶的洛阳毁于兵荒马乱。此外,洛阳位于东西魏战争的前沿。双方为争夺洛阳而战不休,最终彻底摧毁了这座名城。

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后,当时的周武帝宇文邕曾打算修复一片废墟的洛阳城,并为此专门写了一封信。谁知工程刚开始不久就被宇文勇突然叫停,修缮工程草草结束。也许宇文勇觉得得不偿失。洛阳全毁了,与其花巨资修复,不如换个地方重建新城。

这次修复也是史书记载的洛阳城最后一次大修,但还是做了一半。

隋文帝隋文帝篡周建立隋朝后,建都长安,洛阳城处于荒废状态。直到其子杨光即位后的第二年,才新建洛阳城,相当于正式废弃了汉魏故城。

杨光新建的洛阳城是今天洛阳城的前身,而汉魏故城则位于今天白马寺以东的龙虎滩村、四里北村、金村、韩琦村。现在,仍有大面积的农田,保留着部分夯土墙。

来源:搜狗

三、黄昏的孤城

如今,汉魏故城的废墟上遍布着村落、工厂、公路铁路和大片农田。说实话,保护情况很糟糕,但也可以理解,如此巨大的遗址面积,保护难度可想而知。现在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随处可见的文保纪念碑和铁丝网提醒着人们,这不是一片普通的农田。

经过1500多年的沧桑和岁月的变迁,地球的表面地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这里的大部分遗址都消失了,尤其是那些古建筑。留下来的主要是宫殿基址、城墙、城门、佛塔基座等。

如太极殿、石合门、永宁寺宝塔楼、西城门、青阳门、内城西墙、内城东北墙、通陀街等遗址,以及金庸城、建春门、大西门等遗址。还没有被挖掘出来。

通陀街是洛阳市的中轴线街道,南通洛河埇桥,北至佘门广场。佘门是北魏洛阳城宫殿的正门。前面有一条东西向的街道,前面是一条宽阔的通陀街,通向北面的宫殿主殿——太极殿。

北魏时,东汉的南北宫改为单宫制。整个城市由宫城、内城和外城组成。宫城是天皇的住所,内城居住的是达官贵人和贵族家庭,最偏远的外城居住的是普通民众。

目前残存的城墙主要在内城,主要分布在东、西、北三个方向(南城墙已被洛河冲走),其中西城墙北段已被村庄夷平,保存最好的遗址是北城墙,最高点达89米。

位于古城东北的包壮村和韩琦村之间的是建春门遗址,是汉代著名的上东门。光武帝刘秀曾经追杀到深夜才回城,但是上东门下的守门人不肯开门,因为按照规矩,晚上是禁止开门的,刘秀真是大方。算了,换个门吧。你不打开,找别人打开。

西晋八王之乱时,齐王司马典、长沙攻洛阳内城,晋惠帝被抬上东门城楼。城外二王的军队密集射箭,城楼上的诸侯伤亡惨重,箭都射在晋惠帝脚下。

如今,这座曾经发生过太多惊心动魄的血腥战争的城市的大门,早已消失。遗址静静地隐藏在两个村庄之间的农田里,镌刻着过往的风风雨雨。

来源:搜狗

北宋神宗时期,生活在洛阳的历史学家司马光曾路过洛阳老城。参观了这座荒废了近500年的古城后,他感触颇深。司马光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过洛阳故城》。

其中最著名的是最后一句,也是今天洛阳引用的最流行的一句口号:

若问古今兴亡,请君只看洛阳。

我觉得千言万语都不如这句话精彩。就用这句名言来结束吧。爬上残破的城墙,远眺广阔的旧城土地。此时我的心情和一千年前在这里的司马文公一样感慨万千。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