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洲的核电站,因铀矿断供而亮起红灯,谁会想到,遥远的尼日尔政变,竟能掐住大陆的能源咽喉?
这片被撒哈拉沙漠烘烤着的土地,正借着一场军事政变,把全球地缘政治那脆弱的平衡给撕开了。士兵们推翻民选总统的枪声,还没完全消散;而且法国大使馆的国旗,已被蛮横地扯下。这个时候,瓦格纳雇佣兵的装甲车,却静静开进了首都尼亚美——这可不是好莱坞的剧本,而是2023年在非洲上演的最为血腥的权力博弈。
铀矿运输列车,在尼日尔北部荒原呼啸而过,车斗里装载着的黄色矿石,照亮了巴黎的夜空,不过却照不亮矿区儿童因营养不良而凹陷的眼窝。
这个在全球排名第七的铀生产国,它40%的财政收入依然得靠外界给的钱。在首都的那种很豪华的酒店里,法国军官舒舒服服地喝着那杯勃艮第红酒,却不太去留意窗外的情况;这个时候,在又破又旧的贫民窟里,人们只能用脏兮兮的泥水赶紧泡上一杯比较粗糙的茶喝。这样的景象,就形成了特别强烈的反差。
当军政府宣布终止跟法国的铀矿合作协议之时,布鲁塞尔核电站的仪表盘数字开始剧烈地闪烁——欧盟百分之20的铀供应竟然正处在政变军官的枪口威胁之下。
恐怖分子在权力真空地带狞笑。
ISWAP武装分子最近三个月内将控制区扩张了17%,尼日利亚边境的村庄接连升起黑旗。
法国撤走的无人机基地杂草丛生,而瓦格纳集团在邻国马里的“安保换铀矿”交易已让恐怖袭击激增42%。
联合国难民署报告显示,在尼日尔河畔的临时帐篷里,挤满了60万逃亡者。母亲们用那骨瘦如柴的胸膛,哺育着婴儿。她们不会去关心大国之间的博弈,只是记得上次吃到玉米糊,是在八天前。
西非经共体的制裁令让尼日尔小麦价格飙涨40%,军政府却将欧盟冻结的1.5亿美元援助称为“殖民者的毒药”。
在尼亚美街头,青年们焚烧法国国旗的视频在TikTok上播放量突破2亿,而且在评论区里“非洲觉醒”的标签之下,俄罗斯国旗表情包竟然如潮水般地涌动着。
这种讽刺的“数字革命”背后是尼日尔河水位连续三年下降16%的生态危机,是法国奥拉诺集团矿井里,童工日均仅1.2美元的卖命钱,更是美国反恐无人机误炸婚礼现场后,永远消失了的23条生命。
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正在改写世界规则。
当尼日尔军政府打开俄罗斯军事顾问的欢迎香槟,尼日利亚北部的博科圣地武装同步接收了第47批走私无人机。
欧盟为铀矿供应向军政府暗送秋波的动作,被国际特赦组织抓拍到谈判代表与扣押人质的军官碰杯。
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权谋大戏,让西非海岸的货轮上,中国开采企业,轻松愉快地默默加固了安保围墙——其实他们在津德尔铀矿区的投资,已经因政变,稍微损失了1.2亿美元。
非洲之殇正在演变成全球性病灶。
当巴黎环保主义者,为核能的清洁性进行辩护之时,尼日尔阿加德兹地区,那放射物超标的地下水,正在侵蚀着牧民的肝脏;当俄罗斯在联合国,谴责新殖民主义之际,瓦格纳雇佣兵,却用AK47押运着,新掌控的钴矿车队。
这场变革揭开了的,不单是萨赫勒地区的地缘裂隙,更是深刻地揭示了在资源诅咒作用下那显而易见却常被忽视的全球秩序。高空之上,无人机飞行的轨迹,一直与华尔街铀矿期货的波动紧密相联了,与此同时也折射出非洲儿童那干瘪且饥饿的腹部。“石油换食品”计划先前便已暴露了资源和权力之间盘根错节的关联了,而今这场政变更是将这种关系直白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或许真正的警报并非来自尼亚美的枪声。
当世界银行报告显示,萨赫勒地区极端贫困人口将在五年内突破8000万,而且气候学家警告,当地年均气温正以全球两倍速度上升,与此同时某国海军陆战队以“反恐”名义在几内亚湾新建第4个基地——其实这场政变竟然只是压垮骆驼的其中一根稻草。
我们该恐惧的不仅是恐怖组织的扩张地图,更是人类文明面对系统性危机时,依然沉迷于零和博弈的集体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