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解放战争的进程里,有一位举足轻重、不容忘却之人,其为解放大西北的后勤补给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与刘志丹有莫大的关系,他就是刘志丹的亲弟弟,名叫刘景范。
刘景范是在哥哥的影响下开始参加革命活动的,经历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后,他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并在建国后身居要职。那么,刘景范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他后来又过得怎么样呢?
一、在刘志丹影响下投身革命
刘景范,又名刘荡平,字子忠,1910年9月20日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鼎镇芦子沟村。
在刘景范还尚显稚嫩之时,便接受了祖父刘士杰的启蒙教育。刘士杰乃是清末的拔贡,其学识渊博,底蕴深厚。在祖父的悉心教导下,幼小的心灵早早地被知识的甘霖所润泽,从而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
志丹县:红军广场
12岁,这本应是充满天真与欢笑的年纪,然而对于刘景范来说,却是命运的一道沉重转折。这一年,他痛失了亲爱的母亲,生活的阴霾骤然降临。母亲的离去,让家庭的重担如巨石般压在了父亲刘培基的肩头。刘景范毅然辍学,回到家中,协助父亲挑起了养活全家八九口人的艰巨责任。
在那繁重的劳动之余,刘景范从未放弃对知识和进步的追求。他认真地阅读着长兄刘志丹从外地寄来的革命书刊。那些书刊仿佛是黑暗中的明灯,为他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和希望,内心对革命的向往如同燃烧的火焰,越烧越旺。
刘志丹
从那个时代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无数像刘景范这样的有志之士,在困境中坚守,在艰难中探寻着改变命运、拯救国家的道路。
从社会层面而言,家庭的变故让刘景范更早地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但也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而文化的传承,通过祖父的启蒙和长兄寄来的书刊,在他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使其最终坚定地走向了追求革命的道路。
刘景范不到18岁就参加了革命活动,19岁随兄长刘志丹从事兵运工作。1930年,刘志丹初创红色武装南梁游击队,刘景范是最早加入的游击队员,他吃苦耐劳,作战勇敢,很快就担任了班长、中队长。
刘景范
1931年底,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队在甘肃正宁桥子村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刘景范任第二支队第一大队副大队长,协助副总指挥兼第二支队支队长刘志丹做了许多工作,有效地制止了一些违犯群众纪律、开小差逃亡的情况,第一大队的战斗力因而得到明显提高。
1932年3月,刘景范返回保安家乡,发动农民运动。经多方努力于1933年领导组建了保安游击队,任保安游击队队长。
1934年2月,保安游击队扩编为保安游击支队,刘景范担任游击支队支队长。他率领这支新建的红色武装转战陕北保安、靖边、定边和甘肃庆阳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政权,巩固和扩大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二、出任红二团团长
1934年10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42师二团团长。
1934年10月,为发展以甘泉下寺湾为中心的南梁根据地东区,壮大正规红军,陕甘边特委和军委决定抽调庆阳、合水、保安游击队各一部,在南梁阎家洼子组建红26军42师第二团,刘景范任团长。
1932年12月,以陕甘游击队为基础创建的红26军只编有第二团,陕甘边的老同志们亲切地将这支西北第一支正规红军称为“红二团”。可惜这支部队在南下渭(南)华(县)地区的军事行动中,被兵力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围追堵截,最终失利。
刘景范任团长的新的第二团也称为红二团,虽只辖两个步兵连、一个少年先锋连,却被陕甘边的老战士们寄予了深切的希望,希望他们像老的红二团一样英勇善战。
新的红二团在刘景范的指挥下果然不负众望,在与国民党17路军、84师、35师等部的战斗中打出军威,在红26军的军史上留下了重重的几笔军史。
1935年2月,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统一领导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及红26军、红27军。
在随后进行的反击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的作战中,刘志丹把主要用兵方向放在陕北,刘景范接受的任务是:在陕甘边率红26军红二团与红一团等部协同作战,拖住“进剿”陕甘边的国民党军35师、42师、61师,使其不能进入陕北合击红27军和红26军第三团。
刘景范指挥红二团以南梁为依托四方出击,死死拖住了从宁夏赶来的国民党军35师,有力地配合了刘志丹部署红27军和红26军第三团,在陕北集中兵力打击国民党晋绥军和高桂滋部84师。国民党军35师系宁夏马家军首领马鸿宾的部队,以骑兵为主,战斗作风极其强悍。
1935年4月,刘景范接替刘志丹担任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同月下旬,他看准战机,指挥红二团在杨清川伏击警三团骑兵连获胜。接着,他又于5月中旬指挥红二团奔袭宁塞川、五城镇,歼灭当地民团200余人。
随后,刘景范和继任红二团团长孔令甫率红二团乘胜奔袭吴起镇,歼灭了吴起镇民团,解放了吴起镇,为几个月后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准备了一个宝贵的落脚点。
在紧张的反“围剿”战斗的间隙,刘景范还建议创办一所军事学校,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通过此建议后,军事学校在王家坪开办,轮训基层军事干部。这所学校为提高红26军和红27军军事干部的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迎接红25军
晚年的刘景范,每一次回想起了迎接长征第一支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长征红军——红25军的场景,都是那么的激动和感慨万千。
那是一次让他激荡终生的相迎,也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出苦难、走向辉煌的一个历史起点。
1935年8月下旬,时任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刘景范接到游击队的报告,得知红25军已来到陕甘边区附近,他与陕甘边苏维埃主席习仲勋立即一同向西北军委进行了汇报。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红军前敌总指挥刘志丹指示,马上去迎接红25军,并亲自写欢迎词。
刘景范(左3)
1935年9月上旬,刘景范和中共陕甘边特委书记王生玉、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得悉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永宁山的消息后,当即召开党政军干部会议,动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欢迎与慰劳红二十五军。
刘景范、习仲勋带着保卫分队和交通员到永宁山一带去找红25军。当刘景范看到那些身上穿着被风尘遮住了颜色的军装、打着赤脚却满脸喜悦和激动的战士,眼泪一下掉了下来。
“兄弟部队来接咱们啦!”一时之间,漫山遍野回荡着红军战士们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一些带着伤的伤病员也在战友的搀扶下,挣扎起来,高高举起手臂向他们挥舞。
红25军长征路线图
刘景范和习仲勋把他们迎接到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区桥扶峪、高桥等地休整,并发动群众,为红25军送鞋,准备吃的慰劳全体官兵,并召开了群众欢迎大会。
9月14日,红25军进入西北工委所在地——陕北苏区延川县永坪镇,休整两天后与红26军、红27军会师。
9月18日,也是“九一八”事变之后的第四年,在永坪西南一个干部学校门前操场上,红十五军团成立大会正式召开——红25军、红26军、红27军合并组建为红15军团,共七千多人。
四、长期工作在陕甘宁边区
但不久,因“左”倾错误的执行者在陕北苏区进行的错误“肃反”,刘景范和刘志丹等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被关押,直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才被释放出来,重新分配工作。
1935年12月,刘景范任中共三边特委委员兼军事部部长,扫清了几个县的土匪。
后又调任保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事部部长、陕甘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事部部长、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中共陕甘宁特区党委委员等职务,为红军顺利东征和西征扫清了障碍,为中共中央迁驻保安创造了条件。
抗日战争期间,刘景范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秘书长,边区政府委员,陕甘宁边区建设厅长,民政厅长,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等职。
在边区政府工作,他是林伯渠主席的得力助手,对民政、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有着许多建树,深受林伯渠主席的赞许。
林伯渠和刘景范
特别是协助林伯渠实行“三三制”,执行精兵简政,坚决落实精简、节约、统一、效能和反对官僚主义,有力地促进与巩固了边区的政权建设。他还为边区的基层政权建设,同国民党顽固派作斗争,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
1945年2月,边区筹备第三次选举工作,由谢觉哉任主任,刘景范、甘泗淇等为委员。后因谢觉哉另有工作,由刘景范任主任,领导选举工作。
4月至6月,刘景范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五、西北野战军的后勤司令员
1946年4月,在边区第三届参议会上,刘景范当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国民党军集结部队从北线、西北线、南线进攻陕甘宁边区,边区政府成立总动员委员会,刘景范任主任。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下令进攻延安。3月16日,西北野战军组成,刘景范任后勤司令员兼政委。3月19日下午,胡宗南部侵占延安。刘景范和野战军其他领导人最后撤离延安。
解放战争时期的刘景范
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刘景范为前线部队调配弹药、粮草、药品、被服装备等。
一年中,刘景范率后勤司令部与边区政府后方委员会相互配合,先后调集麦子240多万斤,军鞋12万双,调集参战民工3500多万人(次),每个劳力平均服务两个月以上,有的甚至服务三个月以上。为了解决医药救助伤员,把学校编为医院,并抽调了2000多干部随军服务,做支前工作。
1948年12月,中央决定林伯渠离开陕甘宁边区,前往中央工作。刘景范随之从前线调回延安,接替林伯渠的工作,任代主席。
在1949年2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政府委员会暨晋绥代表联席会议上,刘景范被正式任命为边区政府代主席。他在会议上代表边区政府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同月,第一野战军成立,刘景范仍任后勤部司令员。这一时期刘景范领导军需后勤工作,率领边区政府和第一野战军干部,保障前线军需粮草的供应和运输,为解放大西北作出了卓越贡献。
1949年5月22日,边区政府会议决定,边区领导机关南迁西安,刘景范组织各部门的干部参加军管会工作,接管西安市。
这时的西北解放区扩大到整个陕西关中和宝鸡地区,西面扩大到陇东和平凉等地区,边区政府实际上成为西北的大区政府。
刘景范与爱人李建彤
六、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刘景范从1949年10月至1955年先后担任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等职。
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刘景范总团长亲临阵地进行慰问(中间站立者)
1956年9月出席了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5年至1962年,任国家地质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期间,他经常深入穷山僻野、沙漠戈壁、黄土高原和江河湖泊调查研究,对我国地质矿产的普查、勘探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2年,因相关事情的影响,受到冤枉。
改革开放后的刘景范
197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为刘景范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又先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
1990年8月9日,刘景范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
总结语:
刘志丹、刘景范两位革命先辈,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的深沉热爱,为中国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
刘志丹烈士陵园
刘志丹,这位英勇无畏的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刘景范同样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无论是在物资匮乏的艰难时期,还是在敌人疯狂围剿的危急关头,他都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刘景范和家人
正是因为有像刘志丹、刘景范这样的革命先辈,他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为中国革命开辟了道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