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长春4月24日电(记者王洪伟)为提升城市人居品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好房子"建设的通知》,从规划设计、功能服务到建造质量提出10项创新举措,明确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标准,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

高标准设计:层高3米起,严寒地区优化户型
文件要求新建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四层及以上住宅须配电梯。针对东北气候特点,提倡大开间、短进深户型以提升采光通风;优化空间布局,增加卧室数量,设置晾衣间、储藏间及健身交流区,打造全龄适用的灵活家居空间。外立面采用高品质耐久材料或保温技术时,新增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封闭阳台、飘窗按50%折算容积率。
15分钟生活圈:医疗教育商业全覆盖
配套服务方面,要求构建5-15分钟分级生活圈:5分钟圈内配建幼儿园、社区食堂、养老中心;15分钟圈内需覆盖初中、医院、大型运动场地。新建小区出入口至公交站点步行不超过500米,轨道交通站点不超过800米。同时推动"物业+生活服务"模式,提供助老、托幼、家政等个性化服务。
智慧住区:全屋智能联动健康监测
新建住宅将深度融合物联网技术,标配智能水表、燃气报警系统,鼓励配备安防预警、新风调节、适老化健康监测等设备。全装修住宅需实现甲醛等污染物浓度严控于国标限值,推广装配式装修技术,提供"菜单式"装修选择。
质量监管:终身保修+业主验房参与
文件强化质量追溯,要求基础及结构工程终身保修,其他保修期比国标延长50%。推行"先验房后收房"制度,业主可参与分户验收。材料采购实施"甲方供材"管控,关键工序举牌验收并留存影像。
对于库存较高城市,将优先盘活在建项目;低库存城市则增加优质地块供应,配套"净地"出让。业内认为,此举或为房地产市场注入新活力,但具体执行效果,仍需观察地方配套细则及成本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