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青梅侃史
编辑|青梅侃史
前言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态,它是一种极具民族色彩的艺术珍品。这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形象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信仰;同时,由于缺乏书面史料,也为科研工作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坐落于永乐宫中轴线上的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座殿宇都绘有大量壁画,反映了道教的宗教思想。
在这三座大殿里,龙虎殿、三清殿都有巨幅人物画像,比如三清殿里的那幅《朝元图》,里面有三百多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一个都是惟妙惟肖,画中人物的云鬓须发栩栩如生,宛如出自“唐代第一丹青”吴道子的手笔。
纯阳殿和重阳殿,都有一系列的故事,纯阳宫的《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生动地描述了吕洞宾从出生到成仙的过程,充满了浓郁的生命色彩,是唐代道教画风的继承。
永乐宫的迁建与对壁画的保护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原为山西省芮城县的永乐镇道教宫殿风格的宫殿,故名“吕洞宾”。始建于元定宗二年,历时百多年,直至明朝万历年间,建成时间与元代基本一致。
根据碑碣及殿内壁画记载 ,明代洪武,嘉靖,崇祯,康熙,乾隆,嘉庆,光绪等各时期均有兴建。
嘉靖,康熙,光绪三朝曾有较大规模的修缮。因为原来的“永乐宫”位于三门峡水库淹没区,所以经过国家批准,所有的文物和壁画都被搬往县城中龙泉庙的古城古城遗迹。
古建筑和壁画的搬迁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既要解决搬迁时如何尽可能低的成本,又要兼顾搬迁完成后是否能够尽可能地将文物的损毁降到最低;
同时又要保证文物的完好性,并保证文物的长期保存。这就要求我们在壁画揭取、修复、加固以及施工过程中,做好全面的思考和准备。
一九五七年,永乐宫搬迁工作小组,聘请了中外知名的壁画复原专家,进行了实地研究。因各方面条件尚不完备,尚无一套完整的搬迁方案,因此,聘请国外专业人士揭开壁画之打算已被放弃。
因此,山西省文物局与当时的文化部、文物局及古建筑修缮研究所一起,在一九五八年,由当地的当地工匠组成了一次田野调查。
永乐宫各大宫殿的墙体均为泥砖砌成,外墙用麦秆、粘土、棉砂等材料制成,其结构十分易碎。若是整个墙壁都被掀开,肯定会碎裂。
如果一块一块地剥开,那就有很大的危险,因为这些细节很容易被破坏,比如头冠、眼睛和手。经过讨论,国内的专家和建筑工人们,最终选择了一块一块的揭开,再加上铁铲起起,两人拉大锯剔取,墙壁剔取,偏心轮锯机锯等等。
其主要程序是:首先进行画面封护;第二个步骤分块揭取,然后用锯子把墙上的壁画一块一块地切下来。
第三个步骤是揭开屏幕,第四个步骤是运送;第五阶段,也是最后一步,那就是修复被发现的壁画。
对这些壁画的加固,首先要完成四步:封闭画面,加固原来的砂泥墙,粘贴布,压上酒精涂料砂沙;
第二,对木材框架及框架进行加工,并对其进行防腐处理;第三步是对壁画的安放和修补,依次进行木框粘贴、挂画、夹层空心墙施工以及屏风修补。
永乐宫壁画搬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从最初的发掘到后期的图像恢复,每一步和每一部分都是密切相关的。永乐宫内壁绘九年来的搬迁工程,在保护历史上,可谓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永乐宫壁画的病害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时间过得很快,永乐殿已经迁移了六十多年,尽管后来又进行了修缮,但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还是让这些壁画受到了一定的损伤。
久而久之,每一座大殿的墙壁上都沾染了不少尘埃,与另外三座大殿相比,三清殿墙壁上的尘埃更多,缝隙处更是布满了裂痕、龟裂等痕迹。
龙虎殿的墙壁上,有不少破损,而且破损得很厉害,连接处布满了裂痕;虽然纯阳宫、崇崇宫等建筑结构较为完整,但在修补与连接处,难免会出现“起甲”、“空鼓”、“开裂”等现象。
总体而言,每一座大殿都有一定的起毛、开裂、掉色、酥碱、刮痕、粉化和表面积尘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壁画质量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湿度,光辐射,有害气体,粉尘,微生物等。
下面就是对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和有害气体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和湿度是保证壁画长期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气温过高会引起墙体材质的膨胀或收缩,从而对其防腐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环境的变化,环境中的有机物会对其造成更大的破坏,从而加快其材料的衰老速度。
每年冬天,如果房间里气温降至0℃以下,里面的湿气就会结冰。因为冰块比水要大,所以它会让材质之间的间隙变得更大,从而对里面的构造造成很大的伤害。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壁画表面会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从而利于细菌的繁殖。在高湿度条件下,油画的表面容易吸收灰尘。在壁画地面基层中,存在着较小的可溶盐类。
温度和湿度的交替,使得墙壁的裂缝中的盐分将其溶出,当水份被蒸干后,易溶的盐分又会重新凝结为结晶,从而使其膨胀,腐蚀壁画的内层;
如果再遇潮湿,溶解的盐类又会重新溶解,再结晶,如此反复,地面基层将逐渐松散,颜料层退色,粉化,起泡,甚至脱落。
光芒闪耀。光照可划分为天然照明和人造照明两种,其中天然照明以日光为主。其中,紫外光照是造成壁画色彩退变的重要原因。
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壁画中的胶结物质就会逐渐衰老,从而导致壁画上的颜料变色,粉化,甚至脱落。
同时,由于人为照明,例如摄像机、移动电话等,也容易对壁画造成损伤,从而给壁画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繁殖提供能源和其它适宜的环境。
有毒气体。这些油画都是露天的,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一些有毒的气体。由于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这些气体会和壁画产生化学作用,从而对壁画造成伤害。
CO2在水中溶解后会产生碳酸,能与碱等物质发生作用,从而对壁画进行侵蚀;二氧化硫对环境的腐蚀性比二氧化碳强,容易与绘画作品中的物质起反应,造成壁画上的灰斑大多是硫酸盐;
在这种情况下,硫化氢往往会与金属离子产生一种重金属硫化物,这种硫化物会迅速改变油画的色彩,从明亮的白、黄、蓝三种颜色,变成黑色的硫化铅或硫化铜。
永乐宫壁画的修复方法及保护建议壁画的保存与恢复是以对壁画的长期调查与监测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详细的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防止其进一步蔓延。
龟裂起甲:这是因为里面的凝胶物质已经腐烂,对这幅画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首先要把墙上的尘土清理干净,如果没有发现有明显的卷翘现象,可以用排笔器把上面的尘土掸掉;对有严重起指甲现象的部位,可用真空吸尘。
真空吸尘时,应根据具体情形,若颜料层薄,白色粉末有吸附灰尘之虞,则须用软毛刷清除。一定要清理掉缝隙里的沙子和尘土,不然就不能让墙壁平整了。可以使用真空球或精细的塑胶管道。
如果清理不掉的话,就用刀削掉上面的粉末,让里面的灰尘流出来。在修补后的起甲区,选用改良型丙烯酸酯或改性聚硅氧烷乳胶,然后将其注射到墙面上,在干湿合适后再进行粘贴压制。
空鼓:首先清除空洞区域的灰尘,清除干净后,对小面积的壁画采用注浆修补。选用透气性好,收缩小,流动性好的注浆材料。
例如:以石英砂为主要原料,加入珍珠岩,黑砖粉,沙,天然浮石粉等,再加入溶剂为蒸馏水和蛋清的浆液,将其均匀地拌匀,然后涂于空洞处进行修补。
酥碱:由于在墙壁缝隙内的水分含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导致了它对盐份的吸收。可以使用红外线照明,但是要保持40-60℃的温度。
灯具和油画之间要有适当的间隔,30公分以上为佳。也可以用1-3次的明矾溶液喷洒到墙上,用稀释后浓的溶液来强化壁画,并注意通风,使其保持干燥。
永乐宫壁面文物的保存,除以上所述的具体措施之外,还应注意:
要大力发展高质量的壁画文物保护与修缮工作。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现有的壁画文物修缮专业人才匮乏,而大部分文物修缮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还不够高;同时,由于长期雇佣外国专业人员,不仅耗费了一笔可观的人力资源,而且对壁画的保存和恢复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故宫博物馆馆长王旭东曾经说过,“壁画修复人才培养应该将高校培养和实践培养相结合,高校培养是基础,实践培养是关键。”
使更多的维修工人在专业机构中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维修知识,提高自己的维修技术。并要求更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到现场参加恢复工作。
要利用更多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文物的技术方法也呈现出科技化的趋势。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完成对壁画的复原和保存,必须引入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和工具;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对壁画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使原本静止不动的壁画,在计算机上变成了一幅可移动的数字仿真影像。
要强化对文物的日常维护。永乐宫是一处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胜地,它自身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是它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游客本身的散热和散湿,以及呼出的大量蒸汽,都是这些物质与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对壁画造成损伤。
所以在对永乐宫壁画进行维护时,应特别重视对其开放的人数及开放的时机进行严格的管理。
结语永乐宫壁绘是保存在漫长岁月中的一处人文与艺术的瑰宝,它为研究历史、美术、民俗和宗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自永乐宫全址搬迁至今,其保存仍存在诸多难题,唯有认清其成因,并对其进行持续的研究与实践,方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此基础上,结合物理、化学、计算机、生物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对其进行“修旧如旧”,使其成为一种文化遗产,使其得以长期留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