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清朝的寿命为何远超元朝?

巴州刺史 2020-05-15 10:07:02

清朝统治两百多年,是因为同时掌握了草原(关外)的兵力和中原(江南)的财力。两手抓两手都很硬,掌握命脉又有强力手段。

元朝则不然,虽然有草原的兵力,可惜没有掌握中原(江南)的财力。没有命脉,就成了无根之树和跛脚鸭,怎能长久?

其实,一个王朝的寿命,是文化(精神)、政治、经济、军事的综合结果,文化是根源,经济是命脉,政治、军事是表现。

一、元代的统治,犹如船过无痕

蒙元的统治,无论是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是采取的急功近利政策,浮于表面。

1、文化(精神)上

蒙元统治者的精神世界,都是以漠北草原为中心,对儒家文化似乎漠不关心。

举个例子,元代修宋辽金史书,忽必烈当政时,就争论激烈,不了了之。

到了元仁宗,丞相脱脱干脆全部算为正统,其实就是谁也不是正统,各用各的年号。

如此一来,元帝国的精神世界,就没有人产生共鸣,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一家人,从精神上没有人关心元朝的存在和消失。

2、政治上

制度上,使用“怯薛制”和“达鲁花赤制”。

“怯薛制”就是利用皇帝亲兵,兼任中书省、枢密院要职,参与谋划军国大事,其实就是内臣干预政事。

“达鲁花赤制”就是派蒙古人、色目人,到地方专门监管地方官员,并直接向皇帝负责。

这两种制度的后果,就是皇帝加强了对官僚集团的监视,却让元朝皇帝沦为了少数人的皇帝,不再对官僚之外的人具有权威性。

3、经济上

用色目人理财,尚书省沦为单纯的理财机构,虽然大大刺激了欧亚大陆的商业贸易,但却造成了中原地区白银极速外流。

元朝廷用兵所需军费,只有通过滥发纸币来向民间搜刮,形成恶性循环,通货膨胀一发不可收拾,经济极度萎缩。

民变顺理成章的出现,再度加剧经济危机,元朝廷就岌岌可危了。

二、清廷的统治,中原、草原两手抓两手硬

清廷统治者,则要聪明的多。

一手通过儒家文化和官僚机构,把中原大地攥在手心。

一手通过黄教和姻亲,牢牢把蒙古草原牵在手中。

1、清廷摸清了统治中原的门道

面对中原,满清统治者是儒家纲常里,高高在上的皇帝,统治中心在北京紫禁城。

儒家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满洲入关初期仍有华夷之辨,但皇帝主动尊孔,很快就把中原人心收服。

中原带来稳定,带来财富,带来向心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控制蒙古草原的实力。

即便是清末革命党人以“驱除鞑虏”为口号,但其实很多人内心已经没有那么强烈的华夷之辨了。

2、清廷学会了控制蒙古的手法

面对蒙古草原,满清统治者是傲视群雄的可汗,统治中心在承德避暑山庄。

黄教、姻亲、用兵、权力笼络,恩威并用,清廷成功牵住蒙古草原。

一方面对待中原有事,清廷可以从蒙古草原获得源源不竭的兵力,巩固中原统治。并用高官厚禄笼络蒙古上层。

另一方面,又凭借从中原获得的财力,始终掌握蒙古草原的经济命脉,让其不能摆脱控制。

清廷的统治,可以说是中原、草原两手抓,两手都很硬。

清朝、元朝的延续时间,正是他们统治艺术的反映,也是他们对待中原儒家文化的态度带来的结果。最终一个享祚二百多年,一个有如匆匆过客、船过无痕!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