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越来越喜欢收废品?美国人每年花高价从全世界各地收购1亿吨废弃混凝土,中国屡屡被盯上。他们这么做,居心何在?我国是一个工程建设大国,一建一拆之间,产生了很多建筑废料。根据估计,到2035年我国的建筑废弃物将会达到35亿吨。如果不能将其妥善处理,可能只能白白便宜美国人。美国是最早将建筑废料回收利用的国家之一,它各个州的大小城市都建有建筑废料处理厂。每每遇到房屋拆迁,这些厂的工作人员就一哄而上,抢夺拆下来的废料。他们将这些废料分为低级利用、中级利用、高级利用几个级别。低级利用的废料占建筑废弃物的50%-60%,处理方法非常简单。一般是在现场分拣一下,就直接埋了。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会把这部分废料拿去填海造陆。但是美国地广人稀,一般就在各个州内埋了,填埋成本在100至300美元左右。
为了收回填埋废料的成本,甚至再小赚一笔,他们会把剩下的废料进行中级利用和高级利用。在这两种利用过程中,混凝土都会参与。通过这三种方法,可以实现这些建筑废料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靠着收废料和废料再加工,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在20世纪末达到了2500亿美元,在本世纪初暴增至6000亿美元。这是实实在在的,把废料变成了钱。所以,美国人一看到拆房子就两眼冒光。并且由于本国的房子多为土木修建,钢筋水泥混凝土修建的房子较少,且拆的频率低,他们就盯上了其他国家的废旧混凝土。这招其实是跟德国人学的。德国建筑业由于经常受到混凝土等资源短缺的痛苦,但又不想总被其他国家“卡脖子”。于是,便把拆下来的混凝土废料重新倒腾一下,变成新的混凝土,继续盖新房。他们坚信,只要在其中使用的废旧混凝土比例不超过45%,房子一般就不会倒。但是,美国人资源还算比较丰富,胆子也没那大,害怕出事。但又想把混凝土弄回来,卖点钱。于是,认真研究了混凝土废料的特征。这些废弃混凝土用过一次之后,裂缝多、空隙大、强度低、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差。如果直接搅拌搅拌,再拿了盖房子,可能既防不了台风海啸,也防不住八级地震。如果要把它弄成合格的混凝土,又要投入太多的科技、人力,明显很不划算。
与其做混凝土,还不如直接收来做骨料。因为在拆迁过程中,受到破坏的主要是混凝土中硬化的水泥浆,而骨料都保持得很好。把它们回收拿来做骨料,不用费太大的功夫,就能赚大钱。更神的是,从废旧混凝土中提取已经用过一次的骨料,有时强度还比新混凝土强2倍。这些骨料不仅性能强,价格还比原来的便宜了将近一半。而且,在建房子的时候,不管再生骨料占比多高,都不会影响工程质量。凭着这些骨料,美国在工程建设中可以省去60%的优质混凝土。属实是物美价廉,深得当地施工队喜爱。甚至,出口去其他国家,销量也不会差。废品这种东西,收一次就会上瘾。美国凭借收废品掌握了不少财富密码,譬如用废玻璃瓶做玻璃沙,减少河沙的进口;回收脱了玉米粒的玉米棒子,卖给韩国人吃。在疫情的这几年,他们发现大家都戴口罩,便开始收集大量废旧口罩,探索废口罩的赚钱方法。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混凝土在浇灌前需要加一些微小的纤维进去,这样盖房子的时候不容易出现裂缝。于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几个科学家抓住了“纤维”这个关键词。他们知道,口罩中含有一些聚丙烯和聚酯纤维。反正都是纤维,加进混凝土中又省钱,又省埋废料的地。
然后,他们就把口罩进行了一些特殊处理,并按照体积占比0.1%的分量添入混凝土中。一个月,这些科学家们发现加了“口罩纤维”的混凝土,比正常水泥的抗拉强度高出47%。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还是可圈可点,可赚钱的。说不定,在不久以后,继我国的废旧混凝土和其他建筑废料后,我国的废旧口罩也会被美国人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