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覆膜增产法:地温调控与保墒结合,破解早春倒春寒影响**
一、提出问题
在农业生产的大舞台上,花生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一直备受农民朋友的关注。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种植花生可能是一辈子的营生,每一年的收成都关系着家庭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早春时节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是倒春寒这个“捣蛋鬼”,常常给花生的种植带来巨大的威胁。
我曾走访过许多花生种植区,看到过不少这样的情况。就拿老张来说吧,他在村里种了几十年的花生,经验可谓丰富。有一年,他像往常一样在早春播下了花生种子,满心期待着秋天的丰收。倒春寒突然来袭,气温骤降,那些刚刚破土而出的花生幼苗遭受了重创。很多幼苗被冻得发黄、枯萎,原本充满希望的田地变得一片狼藉。老张站在田埂上,望着那片受灾的花生地,满脸的无奈和沮丧。像老张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一些花生种植地区,由于倒春寒的影响,花生的发芽率可能会下降30% - 50%不等。而且,即使有部分幼苗存活下来,后续的生长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产量大幅降低。正常年份,一亩花生的产量能达到300 - 400公斤,但遭受倒春寒后,产量可能会锐减到150 - 200公斤甚至更低。这不僅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也对整个花生产业链产生了连锁反应。
如何才能有效地应对早春倒春寒对花生种植的影响呢?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要重点探讨的花生覆膜增产法。
二、分析问题
1. 覆膜与地温调控
花生覆膜种植法,首先在调节地温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知道,土壤的温度对于花生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至关重要。在早春时节,土壤温度较低,而覆膜就像给土地盖上了一层温暖的“被子”。
从科学原理上讲,地膜覆盖能够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根据农业气象研究数据,在白天,阳光照射下,覆膜土壤的温度比裸地土壤温度能高出3 - 5℃。这是因为地膜阻止了土壤热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中散发。而在夜间,当气温急剧下降时,覆膜土壤的热量散失速度也明显低于裸地。在一次实验中,裸地在夜间温度下降了8℃,而覆膜土壤仅下降了3℃左右。
这种地温的稳定对于花生种子发芽意义非凡。花生种子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一般15 - 25℃发芽较好)才能快速、整齐地发芽。在倒春寒期间,如果没有地膜的保护,土壤温度可能会长时间低于这个适宜范围,导致种子发芽缓慢甚至烂种。而覆膜后的土壤温度能够基本维持在这个适宜区间,大大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
2. 覆膜与保墒作用
除了调节地温,覆膜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墒。土壤中的水分是花生生长的命脉。在早春,降水相对较少,而且蒸发量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花生种子就会因为缺水而无法正常发芽,幼苗也会生长不良。
覆膜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据测定,覆膜土壤的水分蒸发量比裸地减少了50% - 70%。这是因为地膜形成了一道屏障,阻止了土壤水分向大气中的扩散。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裸地就像一个没有盖子的容器,水分很容易就挥发掉了;而覆膜的土地就像一个密封的容器,水分被很好地保存在里面。
在干旱地区或者干旱年份,这种保墒作用就更加明显。在某干旱的花生种植区,未覆膜的花生地在播种后的一周内,土壤含水量从20%下降到了10%,导致很多花生种子无法发芽。而覆膜的花生地,土壤含水量一直保持在15%左右,为花生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条件。
3. 覆膜对破解倒春寒影响的综合分析
倒春寒的危害不僅仅是低温,还伴随着天气的多变,如降雨、大风等。覆膜种植法能够综合应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地温的调控使得花生在面对低温时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保墒作用保证了花生在可能出现的干旱情况下也能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从多年的种植实践来看,采用覆膜种植法的花生地在遭遇倒春寒后,相较于裸地种植,受灾面积明显减少。在一些对比试验中,裸地种植的花生在倒春寒后,有60% - 70%的面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覆膜种植的花生地受灾面积仅为20% - 30%。这充分说明了花生覆膜增产法在破解早春倒春寒影响方面的有效性。
三、解决问题
1. 覆膜的具体操作方法
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掌握花生覆膜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很关键的。
首先是土地的准备。在播种前,要先将土地深耕细耙,使土壤疏松、平整。深耕的深度一般在25 - 30厘米为宜。这样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
然后是施肥。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施入有机肥和化肥。一般来说,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000 - 3000公斤,复合肥30 - 50公斤。施肥后要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接下来就是覆膜了。选择合适的地膜很重要,一般选用厚度为0.008 - 0.01毫米的聚乙烯地膜。在覆膜时,要确保地膜紧贴地面,两边用土压实,防止被风吹起。如果是在有风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地膜两边的覆土厚度。
播种的时候,要在地膜上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打孔播种。一般花生的株行距为30×40厘米,每个孔内播入2 - 3粒花生种子,然后覆土盖好。
2. 覆膜后的管理要点
覆膜后的管理也不能忽视。
一是要注意检查地膜是否有破损。如果发现有破损的地方,要及时用土压实或者用胶带修补,防止热量和水分散失。
二是要合理控制土壤湿度。虽然覆膜有保墒的作用,但在花生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水分的需求还是有所不同的。在花生开花期和结荚期,如果土壤过于干旱,可以通过膜下暗灌的方式进行浇水。这种方式既能满足花生对水分的需求,又不会破坏地膜的保温和保墒效果。
三是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覆膜种植的花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杂草的生长,但病虫害仍然可能发生。要定期巡查花生地,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对于花生蚜虫,可以使用吡虫啉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对于花生叶斑病,可以使用百菌清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3. 覆膜增产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花生覆膜增产法带来的不僅仅是产量的提高,还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经济效益来看,采用覆膜增产法后,花生的产量明显增加。按照前面提到的数据,正常年份覆膜花生的亩产量能达到400 - 500公斤,比裸地种植高出100 - 200公斤左右。以当前花生的市场价格每公斤5 - 6元计算,每亩地可增收500 - 1200元左右。这对于中老年农民朋友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从社会效益方面来说,花生覆膜增产法的推广有助于保障花生的稳定供应。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产量的稳定对于我国的油脂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这种种植方法的推广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地膜生产、花生加工等产业,为农村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花生覆膜增产法是一种应对早春倒春寒影响的有效方法。它通过地温调控和保墒作用,提高了花生的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质量,从而增加了花生的产量。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掌握好覆膜的操作方法和覆膜后的管理要点,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希望更多的中老年花生种植户能够了解和采用这种种植方法,让自己的花生田在早春时节也能充满生机,迎来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