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他要做生意,我给他打过去13万,生意没做成,他又从网上输了10多万……”
事件起因天津一位白发老人,满心期待儿子能有一番作为。
儿子称要做生意,老人毫不犹豫地给儿子打过去13万。
然而,儿子并未将这笔钱用于创业,而是拿去赌博,并且还欠下了10多万的债务。
老人得知真相后,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在一个深夜,老人独自坐在河道边,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消防员和民警赶到后,对老人进行劝说。
可就在劝说过程中,老人突然跳河。
消防员见状,立即跳入水中,与岸上的队友紧密配合,最终成功将老人救回岸上。
可怜老人的同时,大家也关心,赌博的钱还能追回来吗?通常情况下,赌博属于非法经济活动,既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又违反法律规定,不具合法性与正当性。
鉴于此,法律不会支持赌博参与者追回赌资的请求,参与者的赌资不受法律保护。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参与赌博的财物会被收缴并上缴国库。
所以,在赌博过程中输掉的钱从法律层面来说是无法追回的。
不过,有两种特殊情况可以帮助追回赌资。
第一种,如果赌博行为涉及诈骗,比如有人通过作弊手段、设局欺诈等方式骗取他人钱财,那么受害者能够通过法律途径追讨被骗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赌博行为本身违法,但诈骗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公安机关在调查核实后,若认定存在诈骗事实,会依法追究诈骗者的刑事责任,并竭力帮助受害者追回被骗财物。
第二种,在未成年人参与赌博的情况下,未成年人由于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参与赌博的行为无效。
若未成年人在赌博中输掉了钱,其监护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追回赌资。
相关部门会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通常会考虑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涉及的赌资进行相应处置,可能会要求将其返还给未成年人或其监护人。
所以此事件中老人的儿子肯定不适用于未成年这个情况了,只能看是否是第一种存在诈骗事实。
人为什么会赌博成瘾?逃避现实问题有些人在生活中或许会面临诸多压力与困难,像工作上的压力、家庭出现的问题以及经济方面的困境等等。
对这些人而言,赌博变成了一种逃避现实的途径,能够让他们暂且忘却自己的烦恼。
在参与赌博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游戏,而不去思考生活里的那些难题。
追求刺激和兴奋赌博活动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与风险,而这种不确定性会给人带来极为强烈的刺激感与兴奋感。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种感觉极具吸引力,他们渴望借助赌博来体验这种高度紧张且刺激的状态。
自我认知偏差一些赌博成瘾者或许存在自我认知偏差,觉得自己拥有特殊的能力或者运气,能够在赌博中获胜。
他们可能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技巧和判断力,亦或是坚信自己有某种“幸运之神”在眷顾着自己。
大脑神经递质的作用赌博时,人体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
多巴胺与奖赏和愉悦感相关,人们在赌博获胜或期待胜利时,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和满足感。
这种愉悦感促使人们不断重复赌博行为以追求更多多巴胺分泌。
久而久之,大脑对多巴胺需求越来越高,就导致了赌博成瘾。
遗传因素研究显示,赌博成瘾可能和遗传因素相关。
某些基因会影响人对赌博的易感性,让人更容易成为赌博成瘾者。
比如,家族中有赌博成瘾的人,其本人也更易出现赌博问题,这或许是因为遗传因素导致大脑神经递质系统存在差异。
社交影响如果一个人的社交圈子里有人常赌博,那他很容易受影响参与赌博。
朋友、同事或家人的赌博行为可能被当成正常娱乐活动,引发他人模仿。
而且在一些社交场合,赌博可能成为社交互动方式,让人不知不觉陷入赌博成瘾陷阱。
比如朋友聚会玩扑克牌带小额赌注,可能会让一些人逐渐对赌博产生兴趣并成瘾。
易获得性如果赌博场所和机会容易获取,人们就更容易陷入赌博成瘾。
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络赌博越来越普遍,人们能随时随地用手机或电脑参与赌博。
这种便利性让赌博诱惑更大,增加了人们成瘾的风险。
比如一些人在无聊或空闲时,很容易被网络赌博广告吸引,进而开始尝试赌博并逐渐成瘾。
所以,对于老人的遭遇,我们深感同情,同时也应以此为戒,认识到赌博的严重危害。
写在最后对于老人的儿子,他需要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赌博成瘾的根源,积极寻求帮助和治疗。
可以考虑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参加戒赌互助小组等方式,逐步摆脱赌博的困扰,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
而对于社会来说,应加强对赌博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公众对赌博危害的认识。
通过宣传教育、法律制裁等多种手段,营造一个远离赌博的良好社会环境。
同时,也应关注那些容易陷入赌博成瘾的人群,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防止更多的家庭因赌博而破裂。
总之,赌博是一条危险的道路,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远离赌博,珍惜家庭和生活。
大家身边有相似的赌博案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