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作为抗战期间地方抗日力量常用的一种游击战法因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被国人所熟知。但真实历史上的地道战其实和影视作品中相当不同,对于中日双方来说这都是一种极为残酷的作战模式,地道战虽然的确打击了侵华日军,但中国抗日武装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华北硝烟下的地道战地道战是抗日武装反制侵华日军大扫荡的产物,岗村宁次接受中国派遣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一职后,针对当时华北的抗日形势,提出要构筑封锁沟、封锁墙和堡垒将华北平原各居民点分割开来,并要求日军部队执行残酷的三光政策,整个华北被日军屠戮的血流成河,抗日形势也日渐萎靡。
从军事角度评价,岗村宁次的造诣的确不凡,他的策略精准的打中了抗日力量的七寸,使得抗日武装无法再依托群众基础发展。日军在扫荡作战中尝到甜头以后,迅速扩大了扫荡作战的规模,仅仅在冀中平原上,就修筑了1700多处据点和炮楼,近9000公里的封锁沟和封锁墙,硬是把整个冀中平原细碎分割开来,彻底中断了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
为了打破日军的扫荡战术,抗日武装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如何重新在新形势下组织游击作战。平原不似其他地形,过去抗日武装能依托各个村庄打游击,但被日军切割后已经无法建立联系。既然没有适合游击作战的战场,那就要自己创造战场,地道战术被发扬光大,整个冀中平原都开始构筑庞大的地下工程。
地道规避了日军封锁沟和封锁墙的限制,再一次把各个抗日根据地联系起来,这让抗日武装重新拥有了和日军一战之力。地道体系的修建在1941年显得尤为关键,因为到1942年岗村宁次就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大扫荡,其目的就是彻底消灭八路军和抗日武装的中枢机关和主力部队。
神出鬼没的抗日武装岗村宁次认为日军已经胜券在握,因为抗日力量实际上等同于遭到了分割包围,他们只用冲入每一个村庄甄别其中的抗日分子就能将其彻底消灭。但等到第一队日军进入村庄后,却惊讶的发现自己扑了个空。抗日武装早已通过四通八达的地道离开了日军的封锁区。
针对八路军主力的围剿同样遭遇挫败,八路军及时四散突围,保全了主要的抗日骨干。见自己的企图被机智的中国军民挫败,日军恼羞成怒,将怒火都洒在了中国百姓身上,大肆制造屠杀和灭绝事件,这让每一个中国军人都恨之入骨,但在当时这是为了抗战胜利必须付出的代价。
日军在短暂的迷惘后很快就发觉了事件的真相,负责扫荡北瞳村的日军就在村庄内部发现了地道入口,当时地道内还有着数量巨大的村民和无法及时撤走的八路军伤员。日军向地道内投掷了瓦斯毒气,并封锁了地道出入口,这一举动直接造成了800多中国军民窒息而死,逃出来的幸存者也被日军以残暴至极的手段杀死,最终北瞳村居民有24户被日军彻底灭门,这是永远无法原谅的战争罪行。
北瞳村的惨剧也让坚持抗日斗争的中国军民开始探索更完善的地道战术,一套完善的地下防御体系开始行程。抗日力量开始学会在地道中设置瞭望孔和通气孔,使之获得更好的视野和防御能力,日军放火放毒战术再也奈何不了经过改进后的地道。
发展都最后,地道不但在整个冀中平原上形成了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局面,地道出入口的隐蔽性也越来越高,日军即便怀疑村中有地道也极难找到出入口。反倒是被神出鬼没的抗日武装打得叫苦不迭,日军纵然拥有更高的机械化水平和更精良的武器装备,但却有劲找不到地方使。但这些辉煌的战果都是以鲜血为代价换来的,没有中国军民的牺牲,就不会有如此完善的地道战术。
地道战术发扬光大进入1944年以后,日军甚至已经在敌后战场上失去了主动权,在找不到反制地道战正确战术的情况下,日军每一次外出扫荡都会遭受不小的伤亡。抗日武装袭击本就有出其不意的优势,在第一波攻势中就能给日军造成一定的伤亡,等到敌人反应过来准备还击的时候,抗日武装早已利用地道逃之夭夭了。
见扫荡作战反倒成为了中国人打击自己的绝佳机会,越来越多的日军单位龟缩进自己的炮楼和据点,日常巡逻也都让伪军部队代替自己完成。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确实是日本兵保命的最佳方式,八路军和抗日武装多为轻武器,没有可以用来攻坚的重型装备。日军炮楼和据点有着绝对的火力优势,不用担心被中国军队打进来。
也正是因为这种作战方式,直到抗战结束,中国派遣军的编制并未有过什么缩水,几乎完整的保存了作战实力,日本在二战中的罪行并未得到清算和判决。新中国建立后,地道战其实给了解放军很大的启发,后来在朝鲜战场将美军打得叫苦不迭的坑道战术某种程度上就是地道战在正面战场应用的衍生发展。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越南抗法和抗美战争中,越南军队也从解放军顾问这里学到了游击战和地道战。越军地道成为了美军在越战中最恐怖的回忆,甚至还专门成立了地道鼠部队专司地道作战,伤亡率高的惊人,地道中遍布的陷阱和机关更是收割了无数美军士兵的生命,地道战的辉煌在新的战争中依旧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