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的开国将军中,有一位将军的履历颇为特别。
他是在抗日最艰苦的时候,为了能打鬼子而率领国民党一个整团“跳槽”到我军。
而且,他就是凭借这点家底儿,居然在数年间建立了拥有700万人口的庞大抗日根据地。
他率领根据地军民的抗日事迹后来更是被艺术加工为好几部脍炙人口的影视名作。
建国后,虽然他没有参加过红军和长征,但却能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成为副国级领导人。
那么,这位开国上将到底是哪位同志?
他的革命之路又有哪些传奇呢?
“跳槽”团长本文要说的这位开国将军就是吕正操上将。
将军是辽宁海城县人,生于1905年,家里只有几亩地种。虽然穷,但吕正操从小就有“领袖”风范。他老家村里有一条街,东街住的都是富人,西街就是穷人了。每次有钱人的崽子欺负穷孩子时,他都带着一帮穷哥们去拔刀相助。
日俄战争后,日本鬼子就开始横行东北。吕正操小时候就看见过爷爷和大伯被鬼子无端殴打,而且鬼子还会用刺刀挑死乡亲,然后随意抛尸。所以,老将军日后说自己有三大爱好,其中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鬼子,而且这个爱好还是他名字的来历。
“正操”其实并不是将军的本名。他8岁在村里上小学时,老师给他起的名字是“正言”,但吕正操心想:光“言”有个屁用,我以后要当兵,好好操练,学了本事打鬼子!所以,他给自己改名为“正操”,从此注定戎马一生。
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这话用在吕正操身上真是恰如其分。
他天资聪明,过目成诵,但因为家里穷,只是断断续续地上了几年学,而更多的文化都是在一位好心老师帮助下自学所得。《古文观止》就是他自学过的一本书,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能体会到吕正操的文化水平。
1922年,他在张学良部队里当军医的亲戚告诉他张学良正在组建新式卫队旅,非常器重有文化的青年。于是,吕正操告别父母,到东北军当了兵。
张学良
因为有文化,笔杆子硬,加上能干,所以吕正操很快就在卫队旅部当了文书。1923年,张学良把他保送到东北讲武堂深造,作为自己的心腹培养。
在此期间,吕正操还在基督教青年会自学了英语。所以,日后有外国记者访问抗日根据地的时候,吕正操自己就能比比划划地搞定外事工作,这在当时的我军可是了不起的人才。
但是吧,这个文化水平高也给吕正操带来了“烦恼”,啥“烦恼”呢?
就是张学良太器重他,一直把他留在身边当了快10年参谋副官,就是舍不得让他下去带兵。
1933年,在吕正操的一再请求下,张学良终于“忍痛割爱”,安排吕正操中校担任了116师647团的团长。当时,东北军也有我党的地下工作者,吕正操和他们相交颇深,加上蒋介石的一贯“不抵抗”,他敏锐地认识到“要抗日不找共产党是不行的”。
1934年初,吕正操率部驻守北平,在我党的配合下,把抗日救国运动搞得声势浩大,并且多次挫败鬼子的挑衅。他的647团也被群众称为“摩登团”、“红色团”,
话说会不会打仗有时真的在天赋,而不是在领兵的时间长短。
1935年6月,投靠日本人的石友三的铁甲车队勾结鬼子企图冲进永定门的城墙缺口。吕正操接到战报后,马上亲临前线率部阻击,并指挥部下在丰台抄了叛军的后路。
一仗下来,叛军被全歼,647团无一伤亡,一时引起轰动。北平各界人士给团里发来贺电,欧美驻华武官也都到现场进行参观,美国驻华武官则当面向吕正操致意,并对他的指挥赞不绝口。
年底,“一二九运动”爆发。在我党领导下进行示威的学生被警察拦截,吕正操派人命令警察:“开城门!让学生进去!”在警察追捕学生时,647团则假装把学生围在一个大院,等警察过去后,再把大伙放走。因此,参与运动的我党很多同志都对吕正操心存感激。
1936年10月,张学良突然把视为心腹的吕正操调到西安,并安排到自己的公馆值班,所为何故?
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事变期间,驻守公馆的吕正操见到了周总理,并聆听了教诲,遂申请加入我党。事变和平解决后的25日,张学良告诉吕正操自己要送蒋介石回南京,吕正操极力反对,但张学良没听。随后,为了防止国民党中央军所有图谋,他赶回徐水的团部,并收到了我党批准他入党的通知。
1937年10月,在河北抗日的吕正操没有选择跟着国民党53军逃跑,而是率领全团先在梅花镇大战一天,消灭日军700多人。注意,被消灭的可是老鬼子鼎盛时期的作战部队。此战也是鬼子在华北地区遭到的首次重创。
随后,他于12日对全团宣布:脱离国民党,咱跟着共产党,成立人民自卫军打鬼子!东北军的官兵做梦都想打鬼子,回老家,所以热烈响应。
1937年正是抗日最艰苦的时期,华北又是鬼子侵华的大本营和重要后方基地。吕正操在此时此地率领国民党一个团毅然投奔我党,“跳槽”的意义可谓重大。
虽然周围都是鬼子,但吕正操却心情大好,没有了蒋光头的各种阴谋诡计和束手束脚,他终于能够肆意挥洒,开始各种“花式”打鬼子,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奇迹!
冀中的“大火炬”“跳槽”后,吕正操率部一路北上,并联系各地我党的组织。10月底,部队来到高阳城下。此时,盘踞城里的是土匪汉奸尹松山和伪军1000多人。
既然能消灭700多鬼子,这些伪军自然没被吕正操放在眼里。东北大汉们一句废话都没有,一个冲锋,炸开城门,杀入城内,一窝端了伪军,随后把尹松山和一众匪首当众枪毙,大快人心。此战过后,人民自卫军名声大震,在冀中地区很快就发展到5000多人。
因为部队脱胎于旧军队,因此,在聂荣臻同志的指导下,吕正操率部在年底进行了整训。聂荣臻同志对他印象极好,在向党中央的报告中夸赞他的部队“成分和质量均好”,同时鼓励他率部开辟我党在冀中的根据地。
吕正操是说干就干的人,接到指示后,立刻率部开始在鬼子的心脏地带四处插刀。1938年4月,冀中军区成立,吕正操任司令,其所部整编为八路军3纵。8个月后,3纵的总兵力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10万之众,根据地囊括24个县,冀中抗战进入了“黄金时代”。
而且,吕正操别看高大威猛,但内核确实一位十足的儒将,他领导推广的各种抗日战法,至今仍被广大群众津津乐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地雷战”和“地道战”。
现在著名的药都~河北省安国当时有2个村的民兵打鬼子很有心得。怎么打的呢?
就是在鬼子必经的大路边上提前栓好手榴弹,导火索则用长绳子系好,拉到远处的隐蔽地点。等鬼子路过时,这边一拉绳,那边鬼子就上了天。
吕正操得知这种战法后,拍案叫绝,道:“这方法好!要研究,要总结,要推广!”
民兵藏地雷
随后,民兵们各显神威,有用废炸弹、废手榴弹改装成地雷的,有用自制的炸药装进破铁壶、破罐子造出地雷的。
而且各村民兵互相学习,后来发展到老鼠夹子诡雷,挂在门上和树上的诡雷,最绝的是居然还有“跳雷”!也就是在鬼子踢到绊索后,地雷可以跳到半空爆炸!要知道这种“跳雷”在如今都是非常先进的反步兵武器!
各种地雷
如此一般,华北的鬼子“遭了大殃”。想要了解具体情况,请看电影《地雷战》。
除了“地雷战”,“地道战”也是冀中抗日军民创造出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不用引号,是真的奇迹!
冉庄地道战遗址
我军擅长的游击战过去都是以山区做依托,因为闪转腾挪的空间大。但冀中可不一样,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没啥可腾挪的地方,这怎么打游击?
吕正操有一次路遇鬼子,在老百姓的掩护下,藏在了地坑里躲过了一劫。这下给了他一个大大的启发:地上不行,咱可以搞地下呀!大家一起上,让我们来改造华北平原的地貌!
于是,在吕正操的率领下,冀中地区开始家家户户挖地道,搞了一个抗战版“村村通”,到1944年底的时候,冀中地区的地道总长度达到了让鬼子“触命惊心”的程度,有多长?
足有1万公里!连通了8000多个村!
而且地道还具备了防水和放毒气的功能。这个庞大的工程使冀中“地上一个军区,地下一个军区”。本来鬼子的兵力就捉襟见肘,这下可好,鬼子们四处疲于奔命,也抓不到八路军的主力。具体战果可参考电影《地道战》。
另外,根据不同的地形,吕正操还指导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游击队,比如陆地上的“平原游击队”,水网密布的白洋淀地区的“雁翎队”,都是好汉云集,战果赫赫。
毛主席将冀中军民这种“只要能打鬼子,怎么干都行”的聪明才智和英勇无畏高度赞誉为“平原游击战的典范,人民武装斗争的典范”。同时,鬼子对冀中抗日也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八路!狡猾,狡猾地!”真是捶胸顿足,又无可奈何。
在领导冀中抗日的战斗中,掌史村一战堪称吕正操的巅峰之作。
1942年5月,被折腾到神经错乱的鬼子对冀中发动了空间规模的“五一大扫荡”,不但“三光”,还用“铁壁合围”把冀中根据地分割成2600多块!
5月底,根据中央的指示,吕正操指挥部队跳到外线,他自己则亲自率领冀中的党政机关和后勤单位,队伍虽然有2000多人,但战斗部队只有一半。
根据这种情况,跳出敌人包围圈后,吕正操选择了周围敌军兵力薄弱的掌史村作为落脚点。但是,刚驻扎下,一个意外就发生了。
两天前,村附近有个鬼子炮楼刚开工,战斗发生的当天,鬼子看掌史村的群众没来干活,就派了30几个伪军来催工。放哨的八路军战士气不过,干脆开火,而且一路追杀到炮楼才算完。
这下麻烦了,打草惊蛇,敌人必然要来报复。吕正操立刻开会研究作战部署。他认为敌人应该不知道村里驻扎着大部队,而且自己的部队战斗力不足,不能和敌人硬拼。怎么办?
“扮猪吃老虎”,和敌人耗到晚上再趁机突围。随即,他命令战士们如果敌人来了,只用排枪和手榴弹还击,没有命令,轻重机枪和迫击炮不许开火。
鬼子果然如吕正操所料,以为村里只是小股“土八路”来骚扰,所以一开始只来了200来人,重机枪什么的往地上和山头一架,也没有隐蔽物。鬼子指挥官干脆穿着白衬衣,举着军刀耀武扬威。有的鬼子甚至冲过来要抢战士的武器,结果被拿下。
吕正操这个“示弱”的安排果然奏效,鬼子打了几次,知道碰到了“硬茬”,兵力遂增加到3000多人。但他们始终没见我军有重武器的动静,所以始终没想到村里会有大部队,也就再没增兵。
不过,即便这样,鬼子的人数也是吕正操所部战斗部队的3倍!而八路军在当时打日军伏击战时的人数比要高达到10比1。
打了一整天后,鬼子们累了,决定转天继续,于是生火做饭,开始睡大觉。
当晚10点,吕正操一声令下,八路军火力全开,鬼子目瞪口呆,发现居然有上千名八路军挺着刺刀杀了过来,于是,一片大乱。
最终的战果,吕正操率部顺利突围,并以仅仅伤亡46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500多人的重大胜利。
想想抗战的艰苦,八路军这一战以弱击强,居然让鬼子付出了10倍于己的代价!堪称奇迹!
抗战结束前夕,吕正操接到命令,北上东北,他终于得偿所愿,打回老家,而他身后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庞大的、人口超过700万的冀中抗日根据地。
在东北,他将迎来戎马生涯的重大转折。
从八路到铁路到了东北之后,吕正操很意外地没有继续在一线带兵,那干什么呢?
抗战时期,我党并没有在东北建立根据地,也没有群众基础。1945年,北上东北时,很多干部对当地复杂的情况也不熟悉,因此,吕正操有了更重要的任务:以自己老东北军的身份搞统战。
在我军在东北站住脚跟后,吕正操又凭借对东北情况的熟悉,开始主抓铁路运输。东北野战军彼时机械化程度还不高,而且群众基础也没发展到淮海战役时的支前水平。所以,铁路运输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运输手段。
于是,吕正操华丽转身,从“八路”投身入于“铁路”。辽沈战役前夕,吕正操大发神威,仅用9天就把10万大军和军备物资运往辽西前线。为此,林彪专门发电表示感谢。
朝鲜战争中,吕正操更是为志愿军建立起“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最后搞得美军也无可奈何。
1955年,吕正操被授予上将军衔,虽然他不是老红军出身,也没参加的长征,但凭他在抗日、解放、朝鲜战争中的赫赫战功,此军衔实至名归。
此后,吕正操可谓对我国的铁路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铁道兵指战员在他的率领下,战天斗地,创造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1977年,老将军出任军委委员,1983年,出任正国级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主席是邓大姐。
老将军一生的三大好爱:打鬼子,修铁路,打网球。打网球就是在东北军时和张学良将军练的,老爷子一直打到老,抗日时期都背着网球拍。
老将军打网球
1991年,吕正操将军终于赴美见到了自己的老上级张学良将军,兄弟二人百感交集。张将军告诉这位老弟自己信上帝了。但老弟说道:我们信的是人民!
1991年张学良(左)与吕正操在美国会晤
2009年,吕正操上将逝世,享年106岁。
谨以此文,向“花式”打鬼子,拼命修铁路的吕老上将致以最高的敬意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