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妖》深度解读(3):《花妖》为何选址杭州

朱弓卞 2024-11-04 20:36:07

《花妖》为何选址杭州?这是个伪命题!

提出这个问题,首先假定了《花妖》这首歌从创作立项开始,就有了“爱情”这个主题,有了“两情相悦”这个故事,有了“轮回”这个框架,以及其它的一些元素,然后再把“杭州”这个地址加进去。然而我们了解到,刀郎的创作轨迹很大部分是从采风开始的,例如采风乌鲁木齐,雪夜漫步于八楼(地名)车站,从而创作出了《2002 年的第一场雪》;采风新疆,根据一个美丽又哀婉的传说,创作出了《喀什噶尔的胡杨》;采风伊犁,途经美丽的赛里木湖畔,望着孤独的牧羊人有感而发,创作出了《新阿瓦尔古丽》;采风青海,创作出了《西海情歌》;采风新疆奇台县,创作出了《奇台三十里》......因此《花妖》这首歌的创作,实际情况有可能是刀郎先来到杭州采风,了解了此处的风土民情,遍游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获得灵感,再决意根据杭州地域特色创作一首歌曲,然后深入研究挖掘历史文化,借鉴古典文学的元素,将之融入到歌曲中去,才成就了这首惊世佳作《花妖》。

创作元素的先后顺序不得而知,所以我们讨论“《花妖》为何选址杭州”,可以换作反推的方式:探讨一下《花妖》中有哪些元素是和杭州相关的,以及根据既定的地点杭州,去推断变化的朝代,和不确定的主体故事。

初听《花妖》,惊艳于一段凄美浪漫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再听《花妖》,好奇于杭州一地在历史朝代中的称谓演变,竟能营造出时空错失的意韵。我们阅读宋代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种地域屏隔的爱情绝响,已经令我们唏嘘不已,刀郎先生的《花妖》更是让一段爱情在历史时空里颠沛流离,辗转轮回,生死相随,好比多了一个维度的宏大和深邃,这怎不叫人动容与赞叹!

《花妖》这首歌涉及的知识面极广,归纳如下表:

知识范畴

关键词

说明

古典文学

花妖

源自于古典文学《聊斋志异》中人、妖的故事意境。

民间传说

(爱情主题,歌词没有一个爱字,却爱入骨髓)

《白蛇传》、《梁祝》等故事发生地皆在杭州,杭州可以说是一个爱情之都。

古诗词

一江水冷月光

借鉴于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古诗。

历史

钱塘、临安、泉亭、杭城、余杭

不同历史时期杭州的称呼,展现了杭州的历史变迁,也暗示了故事的时空。

地理

钱塘东、临安北

地理位置的描写可能会关联到一些历史事件(下文再叙)。

神话

年轮、时间树、尘凡儿

神话传说中常用的元素。故事中还涉及轮回、黄泉、时空的描写。

民俗

纸鸢、风灯

这些物品与民间习俗、手工艺有关,并且各有其起源和兴盛时期。

服饰文化

褐衣红、腰上黄

以服饰揭示朝代与阶级身份。

文学创作技巧

(整篇歌词的结构特点)

主要有赋、比、兴表现手法,即叙事、比喻、抒情。

人文

时间树、江畔

时间树可能指银杏树(位于灵隐寺内),江畔可能指三生石。这些都是杭州当地著名的名胜古迹。

民间曲调

(时调)

歌曲以江南时调为主,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格,杭州地处江南地区,时调在一定程度上在杭州得以传播和流行。

除了上表所列,本人还觉得,《花妖》与古典文学《红楼梦》有莫大的关系。第一句“我是那年轮上流浪的眼泪,你仍然能闻到风中的胭脂味。”本人认为写的不是意境,而是《红楼梦》中的绛珠草(后世是林黛玉)向神瑛侍者(后世是贾宝玉)表明身份的情景,接下来的歌词是绛珠草回忆叙述下凡追寻神瑛侍者,在莽莽轮回中的种种经历,直到前段末句“那却是花墙下弥留的枯黄”说的是林黛玉香消玉殒,刚好把这“还泪之旅”中的凡尘俗事说个通透,完成一个闭环。此段不全是意境与抒情,实则一开始便在讲故事(本人上一篇文章“《花妖》深度解读(2):《红楼梦》能够破译《花妖》歌词里的诸多意象”有过分析,此处不赘述)。

全诗以女性角度和口吻细腻陈述,并不是刀郎刻意为之的“闺怨诗”,实在本来就是一段女性回忆录,而我们理解为主体故事部分的自“君住在钱塘东”至“君又生余杭”,其实只是回忆录中的几个闪回片段。不过为了方便理解,仍称这部分为“主体故事”。下面看看主体故事中,从不同历史时期杭州的称呼,能捕捉到一些什么信息。

1,君住在钱塘东,妾在临安北

杭州在秦朝时称作“钱唐”,到了唐代,杭州郡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到了南宋,杭州升为“临安府”。如果把杭州作为州府时,首次出现该称谓的朝代,视为歌词的解释,那就是“男子生在唐代的钱塘东,女子生在南宋的临安北”。但是历史时期的称呼不能理解得太固化,因为一个称呼往往会延续几个朝代使用,而且杭州辖内一直有“钱塘县”和“临安县”。联系下文“君去时褐衣红,小奴家腰上黄。”来理解,此时男主女主当处在同一时空,有所交汇,才会导致后来的时空交错仍然意惹情牵。

那么他们处在哪个朝代呢?本人认为在南宋(下句解释)。男主女主同在南宋时期的临安府,加上方位词“东、北”,当指地理位置,一个在“钱塘县以东”,一个在“临安县以北”。这两个地理位置与当地的人文历史有关吗?南宋时岳飞遇害的风波亭,就位于钱塘门偏西,可以理解为“钱塘西”,与钱塘东非常接近;而历史悠久的灵隐寺位于临安区之东南方,距“临安北”也不远,寺内有佛教圣树银杏树,寺后有三生石(这是与故事情节有大关联的重要物件,下文再叙)。这些名胜古迹刀郎采风时一定游览过,当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会不会被刀郎拿来编入歌中?

2,君去时褐衣红,小奴家腰上黄

这句歌词能够确定男主女主所处的年代。“腰上黄”的出处-“宋•岳珂《桯史・宣和服妖》:宣和之季,京师士庶竞以鹅黄为腹围,谓之腰上黄。”,意思是说,“北宋宣和年间,京城里面的士人与百姓,都流行穿戴鹅黄色腹围,称为腰上黄”,记录这一宋朝服饰文化现象的“岳珂”是岳飞之孙。记录里,腰上黄这种穿戴习惯,从北宋开始流行,当然也会延续到南宋;在地域上,这种衣着现象集中于“京师”地区。而历朝历代杭州被朝廷定都为京城的只有两次:一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于杭州;二是南宋时宋高宗躲避金人南侵,举国南迁定都于临安府。五代十国早于宋朝,还没开始流行腰上黄穿戴习俗,可以排除。那么,既作为一国的京师,又流行腰上黄服饰文化的,只有南宋时的临安了。

褐衣是古代贫贱者的穿着,然古代士兵家境贫寒或地位低微者,除了特定的公服和铠甲外,在非正式场合也可以穿着褐衣。腰上黄是京城里面的士人与百姓的流行穿戴,所以“褐衣红”与“腰上黄”并没有阶级贵贱之分。因这句歌词而臆度出来的,网上盛传的“穷书生与富家女”的故事,本人不敢苟同!如果这个毫无依据的故事成立的话,那等于说随便捏造一个故事塞进歌里都可以成立。刀郎《花妖》这首歌面世之前是精心打磨过的,随便你从哪一个范畴——主题、文学、诗词、历史、地理、民俗、人文、神话、曲调、配乐——去论证,都可以阐释出精雕细凿的痕迹,在歌曲中占重要地位的故事框架上,刀郎不可能如此欠缺思量,随意地、草率地虚构一个没有出处的故事——《花妖》的爱情故事一定是有群众基础的典故,只是我们找不到而已!

上文提到南宋时岳飞遇害的风波亭古迹,就位于钱塘东附近;《花妖》歌词里的关键词“腰上黄”,刀郎又是提取自岳飞之孙岳珂的文笔记录,余尝寻思《花妖》的主体故事会不会与岳飞有关?因而遍稽群籍,翻查出一爱情故事,然是否与《花妖》有关,论据尚嫌不足,在此分享一下聊作参考:

南宋时岳飞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定罪,在临安大理寺风波亭中遇害,一同遇难的还有他的长子岳云以及爱将张宪。张宪是四川阆中人,出身低微,弱冠从军在岳飞麾下,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功授副都统制,深受岳飞的器重,遇难时年仅27,后被平反加封,在家乡阆州建张宪祠纪念。在民间传说和一些地方府志中,有张宪是岳飞的女婿的说法。相传岳飞次女岳孝娥与张宪相恋,岳飞遇害后,岳孝娥听闻父兄夫冤死,想要为他们鸣冤却未能成功,最终抱银瓶投井而死,世人称之为“银瓶小姐”或“岳银瓶”。

3,寻差了罗盘经,错投在泉亭

罗盘经是罗盘与罗经的合称,是一种利用磁场以指针测定方位的仪器,形状如圆盘,上面汇集有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天、地、人宇宙信息,罗即包罗万象,经即天地经纬,现实中常用于风水堪舆的卦象占卜,在歌词里可理解为用于投胎转世测定时空地点的辅助道具。“寻差”就是“寻找方位出了差错”的意思,所以整句其实是一个倒装句,按句意顺捋应该是“罗盘经寻差了(方位)”,这是刀郎的又一个文学句式小技巧。

泉亭是西汉新莽时杭州的称呼。“错投”的这个“错”字有奥妙,世人只看到第一层含义,而本人还看到了第二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就是投胎的时空与男主交错了。错在哪里呢?从下一句“奴辗转到杭城”可以找到答案,当女主投胎到西汉的泉亭时,男主此时转世到了隋朝的杭城。

第二层含义要从三生石说起。先看此句句式“寻差了罗盘经,错投在泉亭”,只在后半句出现了一个地名。联系上下文看看“君住在钱塘东,妾在临安北”、“奴辗转到杭城,君又生余杭”,都是对偶的前后半句都有地名。偏这一句只有一个地名,只是为了用词不重复唱歌顺溜吗?不尽然!余觉得,没出现另一个地名,是因为女主错投到西汉的泉亭后,根本不知道男主身在何处。那么,女主身在临安北时,从何得知男主身在钱塘东呢(此处若在同一时空也有可能得知)?女主身在杭城时,从何得知男主身在余杭呢?只是因为她是花妖,使用法力就能获知吗?那不是僭越了阎王的职能范围了吗?本人认为她是通过一个很重要的物件——三生石得知的。

神话传说中的三生石是女娲造人时,余下的沙粒聚汇而成,吸收了日月精华,具了灵性,被女娲赐予法力三生诀,掌管三世姻缘轮回。起始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后来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红楼梦》第1回提到“西方灵河岸边有三生石”。民间传说黄泉路上有一条满载亡魂眼泪的忘川河,河畔有三生石,上面刻录着人的前世、今生和来世。现实中杭州灵隐寺后也有三生石古迹。女主一定是通过三生石获知男主的时空定位的。但是灵隐寺是在东晋元年被建成的,三生石的出现要晚于灵隐寺,女主错投到西汉的泉亭,西汉早于东晋,这个时代没有灵隐寺也没有三生石,所以“错”的深层含义是:错误投胎到了一个没有三生石的朝代。在这个时代,女主无从得知男主身在何处,便不敢贸然再次转世,她只能在本时空继续等待男主的出现,从青丝到白发。因此本人觉得此句与“我在时间的树下等了你很久,尘凡儿缠我谤我笑我白了头”这一句是有关联的。

4,奴辗转到杭城,君又生余杭

杭城是隋朝时杭州的称呼,余杭是夏商时期杭州的称呼。如果上句说到女主已经失去了男主的时空定位,不得不在西汉的泉亭等候一生,那么这句的“辗转”除了有“再一次投胎”的意思外,还有“再一次获知男主身在何方”之意。当其时人间没有三生石,那她这次是从黄泉路忘川河边的三生石获知的了。

本文分析了《花妖》的后半段歌词,敬请关注本人下一篇文章“《花妖》深度解读(4):情牵五世,只晤三生”。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