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朝,就得说徐渭——徐文长了。他诗、书、文、画俱绝,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剧家,也是刚正不阿的绍兴才子。到绍兴,一定要看“青藤书屋”,这是他诞生、读书的地方,也是“青藤画派”发源之地。
一次,徐渭在大赦中被保释出狱,画一幅墨葡萄辛酸题道:“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据说,此画藏于北京故宫中。
我与小外孙
徐渭一生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但特别有反传统,求创新的精神。一天,山阴县令拜访他,徐渭闭门不纳,却从门缝里递出一首诗来:“传呼夹道使君来,寂寂柴门久不开。不是疏狂甘慢客,恐因车马乱苍台。” 山阴县令只好换了便服步行再来。
这就是徐渭——徐文长,放纵恣意,随心所欲,开泼墨大写意“青藤画派”一代先河,被尊为“青藤画派”的始祖。郑板桥曾刻一印章:“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也曾作诗说:“青藤雪个(朱耷)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可见徐渭影响之大。
秋瑾、陶成章、徐锡麟
这就到了近代历史,绍兴出了三位杰出的民主革命者。一是徐锡麟清末资产阶级领袖,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作为革命活动据点,去安徽后,交与秋瑾主持,并约定1907年7月19日皖、浙同举义旗。由于巡警学堂典礼提前,徐锡麟被迫7月6日仓促起事,终因势孤,失败被俘,7日慷慨就义。史称“安庆起义”。
小外孙在秋瑾烈士纪念碑前
二是鉴湖女侠——秋瑾,近代历史上“为革命而被砍头的第一个女烈士”。徐锡麟失败后,波及绍兴,1907年7月13日,大通师范学堂被清军包围,秋瑾挺身迎敌,终因寡不敌众被俘。7月15日,英勇就义于绍兴轩亭口。至今,轩亭口耸立着“秋瑾烈士纪念碑”,还有秋瑾“巾帼英雄”的塑像;府山也建有纪念秋瑾的“风雨亭”。亭名取秋瑾绝命词“秋风秋雨愁煞人”之意。毛主席前面诗句:“剑南歌接秋风吟”,就指的是陆游的《剑南诗稿》和秋瑾的绝命词。柱上有孙中山挽秋瑾的对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我在东湖
三是光复会副会长陶成章,徐锡麟、秋瑾起义失败后,在他主笔仰光的《光华日报》上发表文章,宣扬秋瑾等烈士,鼓舞海外同胞的革命热情。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陶成章从海外归国,极力主张光复军,挥戈北伐,却遭毒手,被刺杀于上海广慈医院。孙中山沉痛哀悼:“陶君抱革命宗旨十有余年,奔走运动,不遗余力,光复之际陶君实有巨功。”至今,绍兴东湖建有陶社纪念室。长联赞道:“半生奔走,有志竟成,开中华民主邦基,君子六千齐下拜;万古馨香,于今为烈,是吾越英雄人物,湖山八百并争光。”
我在蔡元培故居
这就得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蔡元培了。蔡元培故居坐落在绍兴城区飞笔弄,1868年1月11日诞生在这里。25岁取为进士,26岁补为翰林院编修。1904年,他和陶成章、龚宝铨等在上海组建光复会,并任会长。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出任教育总长,后来任北京大学校长,在校内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周恩来致送挽联曰:“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毛泽东在唁电中,更称赞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我们两口与小外孙
这就到了中国文坛巨匠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在绍兴城内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从小聪慧好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他童年玩耍学习的乐园。后来到南京求学,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在蔡元培的邀请下,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到北京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
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杰作,对民主革命和现在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一生著译约近1000万字,《鲁迅全集》16卷,《鲁迅译文集》10卷等。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宝库,被译成英、日、俄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读者。
我与小外孙
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
到了1961年鲁迅八十寿辰之际,毛主席还写了开头那首诗,“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可见毛主席对鲁迅多了解,多怀念。
不仅如此,绍兴也是周恩来总理的祖居。在“越中名士苑”,也有周恩来题词:“我是绍兴人。”周恩来在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会上曾说过:“在血统上我也或许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是出身浙江绍兴城的周家。”
小外孙在周恩来祖居
周恩来的祖居在绍兴城内保祐桥河沿(现劳动路),原名“锡养堂”,后有百岁老人,浙江巡抚授“百岁寿母”匾额,逐称“百岁堂”。周恩来的祖上世居这里,直到他的祖父到江苏做官,才移居淮安。周恩来祖居,系陈云题额,我也曾瞻仰过。
1939年3月28日,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的身份,视察皖浙抗日前线时回过故乡绍兴。 29日至31日,周恩来曾在绍兴祖居,接待亲朋和各界人士,宣传抗日,给亲朋和爱国人士书写了多幅题词,号召团结抗日,鼓励青年上进,并填写了周氏宗谱。
我在范文澜故居
还有一个人也是需要提的,那就是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范文澜。他也是绍兴人。范文澜回忆,他目睹了秋瑾被捕经过他家门旁锦麟桥,去往绍兴知府衙门的情景。范文澜,1917年北京大学毕业,曾任蔡元培校长秘书,后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学校任教。1938年参加新四军,1940年2月到延安。受党中央、毛主席委托,主持编写中国通史。解放后,1952年重新改写《中国通史简编》,为繁荣中国历史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六、七十年代,我们都学过《中国通史简编》,对范文澜印象非常深刻,得知范文澜故居就在绍兴府山锦麟桥范家门台,曾前往参观过。
绍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八方融汇,文化繁荣,历代人才辈出。素有“山清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的盛誉。我多次到绍兴参观、瞻仰、学习,感触颇深,结合这次浏览“越中名士苑”,不由也写一诗:“越州文化育人才,历代鲜花皆盛开。彪炳千秋多栋干,史学名士入诗怀。”
九口 202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