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武林外传》走红那年,闫妮35岁。
这是她第一部主演的作品,也宣告了她之后的演艺之路:无关少女,喜剧居多,且多数需要和“佟湘玉”一样,足够浓墨重彩。
之后的18年里,她在屏幕里用闫妮创造角色,在生活里,她创造另一个闫妮——
一个总是掉线,说话直接,做事迷糊,没有太多事业心,常常透露出一些不合时宜的疯感,毕生最大追求,是拥有一段完美爱情的女人。
这种迷糊没有带来蠢感,反而帮她吸引来更多人气,网友们称她为“内娱活人”,感谢她在当下的娱乐圈里,带来了明星的反面与反差。
一方面,是因为她的鲜活够真,另一方面,则是作为演员,她的业务能力够硬。
前不久,闫妮主演的《小巷人家》开播,两周内,就拿下了2024年卫视平均收视率冠军,而在此之前,她早已成为中国影视圈第五位大满贯视后。
纵使如此,闫妮依旧不觉得自己是多厉害的演员,曾有人称她是“演艺圈的一个腕”,她立刻否定:
“我算什么腕,最多就是个毛贼。”
作为女演员,闫妮常以解构者的形象出现。
她解构着女演员的“妥帖”。
比如她坦然承认自己脑子不好,欣赏水平一般,无论多大的仪式,她总能做出超常规的动作。
在前不久《小巷人家》的一场路演中,她拿着喇叭大喊:“放下个人素质,拒绝精神内耗,有事直接发疯,享受缺德人生。”
她是主持人最怕遇到的明星,原因是采访时,她常掉线,面对许多问题,总会以“不知道”“不记得”将对话终结。
在颁奖典礼现场,面对主持人的夸赞,她也格外坦诚:“你们刚才说的那些美德,应该都不在我身上”。
她解构着女演员的“清醒”。
有一段时间,她每次见到沙溢,都会问他“你家住在哪里”,沙溢最后忍无可忍:“你别问了,问了你也记不住,记住你也找不到。”
曾与闫妮合作过的张译,回忆起当年她带着女儿元元进组,第二天如果没戏,闫妮能闷头睡到中午:“最后她女儿自己出来了,静悄悄把门关上,跟着我们去吃饭。”
有一次因为工作,闫妮见到了周杰伦,为了帮女儿要签名,她提前买了几张CD,签完名后,对方告诉她,这些都是盗版碟。
1998年,在熟人的介绍下,闫妮拿出存了几年的钱,交了30万预付款,在北京通州买了一套期房。
直到两年后去验房时,她才发现房子早已住进陌生人,而自己买的是不能继承和买卖的“军产房”。
好不容易买了房子,又把房产证丢了,那时补办房产证需要登报,闫妮觉得丢人,迟迟没有补办。
但这种迷糊没有被诟病,反而成为她“被喜欢的理由”。
在社交网络上,闫妮的这些行为,被网友形容为“淡淡的疯感”,因为赛道过于小众,她以“内娱活人”的新身份,吸引不少观众缘。
闫妮出席颁奖典礼
她解构着“事业心”与“自满”。
作为中国影视圈第五位大满贯视后,她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厉害的演员,在2006年凭借《武林外传》一炮而红后,曾有人用“大器晚成”来形容闫妮。
对此她并不认可,她认为自己的作品并不能算是“成了”:“我就是个一般人,还没成。”
她从未想过一定要与某位导演合作,甚至没想过更远的事业:“如果将来我们家有孩子了,我不干别的,就看孩子。”
大部分时间,闫妮都处在不自信的状态中,《武林外传》播出后,导演尚敬叫大家去家里一起看,大家看得津津有味,只有闫妮觉得尴尬,认为在屏幕里的自己“不忍目睹”。
《武林外传》中闫妮饰演“佟湘玉”
她还解构着女演员业务能力的一致性。
和闫妮合作过的演员,不止一次感叹她身上的“神奇现象”——开拍前,闫妮总抓着剧本念台词,有时还会抓错别人的剧本,因为背不过词,她常常焦虑地问身边人:
“怎么办?我记不住台词。”
但到真正开拍时,导演一打板,闫妮会立刻进入状态,一句台词都不出错,她称这一过程为“有如神助”:
“每次拍戏,我就像戴上一个面具,充满自信,但一结束我就会变得不自信,连厕所都找不到。”
但也就是在这条迷迷糊糊的路上,闫妮从没迷路过,一走就是30年。
长期以来,闫妮将自己对于演艺事业的“低姿态”与“知足”,归结于两点:一是家人没有任何人从事过演艺事业,自己能在演艺圈立住脚,已是非常幸运。
另一点则是在成名后,身边人对她没有太大期待。
闫妮的妈妈常劝她:“已经赚了不少钱了,别干了”,她带着爸爸去看自己出演的电影,开演没多久,爸爸就睡了过去,直到结束才醒来。
至今,老两口都没有完整看过《武林外传》。
女儿元元十几岁时,闫妮接了几部家庭剧,常常在其中扮演“中国式母亲”,元元每次看到,都觉得“浑身起鸡皮疙瘩”,闫妮知道后,便在家里发起了一个“拒看闫妮戏”的活动。
这种不太被关注,稀释掉闫妮生活有关名气的一部分。
在读高中之前,闫妮从未觉得自己有能力成为演员。
用她的话说就是:“我从小就长相一般,跳舞没学过,唱歌有时候跑调,画画我妈说我浪费纸。”
之所以尝试演戏,纯粹是因为高二那年,班里一位女同学认为闫妮有演戏的天赋,建议她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之后,她不仅帮闫妮找老师补课,还亲自给她借来参加考试需要的衣服和鞋子,遗憾的是,虽然通过了前两轮考试,她还是败在了三试。
北电没考上,闫妮却因为学习太用功,眼睛度数从100度涨到了400度。因为不常戴眼镜,熟人面对面走来时,她常会看不清对方,不做任何反应。
后来朋友给她出了一招:只要看到有人来,你就看着对方笑,这样总没错。
闫妮旧照
高中毕业后,闫妮考入西安财经学院,每天背着算盘去上课。
后来拍《武林外传》时,导演曾让闫妮表演一段佟湘玉打算盘的戏,闫妮演不出来,因为惦记演戏,大学那两年,她啥也没学会。
大二那年,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来西安招话剧演员,闫妮立刻报名,并如愿被录取,从西安去往兰州。
1994年,闫妮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话剧团,从兰州来到北京,成为了殷桃与牛莉的同事。
在兰州的那两年半,大家都没有什么戏拍,每天悠闲地坐着公交车到剧团,到影院看周星驰的电影,去食堂吃碗牛肉面,再去黄河边逛一逛,河上有羊皮筏子,一块钱上去可以划好几分钟。
1992年在兰州的闫妮(一排右一)
但到了北京后,一切都不同了。空政话剧团是一个明星团,每个人都有戏可拍,闫妮有了危机感,觉得不能闲着,开始在各个剧组跑起龙套。
那几年她演过只有4句台词的士兵,镜头里一闪而过的伴舞,还做过《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站在巩俐身后的群演。
有一段时间,闫妮同时客串四部戏,半夜就要坐车出发,一坐就是几小时。没戏演的时候,她常常跟着郭达走穴,四处演小品。
闫妮跑龙套的岁月
大部分时间,只要有戏上门,无论戏份多少,她都会笑呵呵地说着“好嘞”接受,很偶尔的瞬间,她会觉得有些不甘。
一次坐出租车,闫妮与司机闲聊,她说自己是演员,连说了几部演过的作品,对方一部也没听过。
那时,她就在心中暗下决心,到退休之前,一定要有一部大家都知道的代表作。
闫妮没有等到退休。2004年,跑了近10年龙套后,闫妮等来了《武林外传》中“佟湘玉”一角。
《武林外传》中闫妮饰演的“佟湘玉”
在收到导演尚敬邀请之初,闫妮一没看剧本,二没问片酬,只确定了一件事——是不是女主角,得到肯定答案后,她当即决定出演。
在当年,《武林外传》播出第一周,收视率就直逼上一年收视冠军《亮剑》的最好成绩。
不仅在之后的18年里,成为了一代人的“电子榨菜”,还将闫妮推上了“中国情景喜剧史上最立体饱满女性角色”的位置。
《武林外传》剧照
《武林外传》走红那年,闫妮已经35岁。略过少女时期,一经走红,她就已走入了自己的“中女时代”。
演技生涯如此,人生亦是。
拍摄《武林外传》那年,闫妮结束了一段长达10年的婚姻,两人经人介绍相识,彼此都是初恋。
恋爱之初,闫妮在兰州,前夫在北京,没有太多相处时间,电话与书信中也很少聊及爱情,只觉得各方面都合适,便走入婚姻。
对那时的闫妮而言,相比浪漫,她更需要的是“在北京成个家,搬来北京,有更多拍戏的机会。”
没有太多实感,就连婚礼当天,她都是全场最后一个到的,为了拖时间,她的父亲硬是站在台上讲了40分钟,才等来闫妮。
但这不意味着爱情不重要。
2004年,闫妮提出离婚。彼时她正在拍摄《武林外传》,常常白天在片场拍喜剧,晚上一个人坐在酒店床边默默流泪。
对她而言,离婚是完全出于感性的决定:
“也许那个人是最适合我的,但我还是想要寻找一场恋爱,在这个过程中,会伤害到别人,也会被人伤害。但你问我后不后悔,我会说,不后悔。”
闫妮旧照
离婚后,她又谈起一段恋爱,对方比她小8岁,也是一名演员,两人拉扯了七八年,但真正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三年。
最终这段关系以分手告终。分手后,一次闫妮去成都拍戏,前男友也生活在成都,邀请她来家里做客:“你来家里看看姥姥,让老人高兴一下。”
那天见面中,98岁的姥姥抱着闫妮一直笑,临走时还亲自到门口相送,她对闫妮说:“我人生中最大的动力,就是一直看你的戏。”
分手后还能做朋友,是闫妮的某种爱情观点,不止前男友,她和前夫也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有一次她遇到电话诈骗,第一个打电话求助的,还是前夫。
感情之路走得坎坷,闫妮找到一位大师算命,对方告诉她:“你的人生中,爱情与婚姻不能兼得。”
对于闫妮而言,这样的定论无异于“爱情被宣告死刑”,但纵使如此,在这个人们动辄会被扣上“恋爱脑”的时代,她依旧毫无保留地表达对爱情的渴望。
有人曾让闫妮将事业、家庭与爱情放在一起,选出最重要的东西,她毫不犹豫将爱情放在第一位。
接受鲁豫采访,当被问到如果有一天真的无戏可演,她会如何应对,闫妮回答:“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希望老天能赐予我一段爱情,这样我就能去做别的事情了。”
“其实我对钱和名利一直不那么追求,也不会过分看重事业。我觉得自己人生的最大缺憾在感情。”
听到关于爱情很“新”的讨论时,她也无法理解。
在剧组拍戏时,她常和年轻人一起喝酒聊天,听到大家说自己不再想恋爱时,她总会觉得惊奇:“你们为什么不想谈恋爱,不相信爱情呢?这还当什么演员。”
“我不管到了多大年龄,都想要追求爱情。无论我经历过什么、遭遇过什么,我依旧相信爱情。”
2015年左右,闫妮曾在一次采访中画下一条线,那是一条细细的且起伏并不算大的直线,闫妮说,那代表着她这些年来的事业——
没太有高峰,却也算平稳。
拍完《武林外传》后,闫妮以每年两到三部的速度推出作品,和过去相比,频率差不太多,不同的是,大多数都是主角。
2009年,闫妮出演电视剧《北风那个吹》,凭借剧中“牛鲜花”一角,拿下飞天奖和金鹰奖双料视后。
之后的几年,闫妮转换赛道,成为“姐弟恋专业户”,先后搭档胡歌出演《生活启示录》,和张嘉译在《一仆二主》扮情侣,和立威廉演《张小五的春天》。
《生活启示录》中的闫妮与胡歌
在这些搭配中,最大年龄差达到16岁,最多时,她主演的4部电视剧在同一年开播,其中有三部都是姐弟恋。
偶像剧演多了,关于闫妮的讨论也开始增多。
虽然身上自带娇憨感与演技加持,让闫妮出演“姐弟恋”并没有招来太多“出戏”的讨论,但对于她的外貌,却出现不同声音。
有人认为,作为偶像剧女主,闫妮身材不够好,妆造也不时尚,一打开总像在家庭剧中看恋爱戏。
闫妮听进去了建议,开始减肥,曾经最爱的牛肉面,她有长达一年时间没有吃。2017年,再次出现在大众视线中时,闫妮减下20多斤,关于她变瘦变美的热搜,频繁出现。
闫妮瘦身后
作为演员,虽然在电视剧领域走得顺遂,但在演电影这件事上,她却极其不自信,总觉得自己的脸被投射到大屏幕上,是在“献丑”。
随着马丽成为中国影史上首位票房破200亿的女主演,贾玲凭借《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坐上全球最高女导演的位置。
关于闫妮的讨论,开始被聚焦于同样是喜剧女演员,她为什么“掉队”了。
但她真的掉队了吗?
回看闫妮这些年拍过的电影,从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管虎的《斗牛》再到王小帅的《我11》尔冬升的《大魔术师》。
《斗牛》中的闫妮与黄渤
她没少合作名导,虽然多数时候都是配角,但好在是她最擅长掌控的领域。
2016年,在程耳导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中,她饰演管家“王妈”一角。
筹备阶段,程耳并未打算让闫妮出演“王妈”,只因为在饭桌上她随口说了一句上海话,程耳当即决定让她出演。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闫妮
当年出演管虎的《斗牛》时,也有相似故事。
最初闫妮只是受黄渤的邀请去客串一下,结果因为演得太好,管虎一边拍一边加戏。最终,闫妮的拍摄期从3天被加到了30天。
后来闫妮还和黄渤开玩笑:“你欺骗了我,你个骗子。”
就连以严格著称的张艺谋,都在与她合作完后,称赞她的演技为“炉火纯青”。
这也是她在电影上的某种平衡——虽然只是配角,她却做到在短暂的出场时间里,给观众留下了极深印象。
闫妮也有期盼,有一段时间,她最大的愿望是能拥有一部电影代表作,最好是一部“票房没那么惨淡的艺术片”。
她希望这一梦想能在自己退休前实现,当然,实现不了,也没有关系。
在闫妮的人生中,“应季”这一概念几乎很少出现。
作为女性,她结婚很早,恋爱很晚;作为演员,在“成名要趁早”的演艺圈,她35岁才等来转折;作为公众人物,她很少在意所谓得体与地位。
接受采访时,她能很坦然地讲出,早年间还在部队时,自己偷偷接广告,最后被发现,不仅受了处罚,还写了保证书。
她依旧能用“小姑娘”来称呼自己,从不避讳承认自己喜欢喝酒,一喝多就会给好朋友发短信讨论爱情。
她很少上综艺,总害怕摄像头太多,自己说错话。
除了有一次,黄渤上了一档名为《忘不了的餐厅》的综艺,闫妮自告奋勇表示也想去,却惨遭拒绝,黄渤说:
“你来了我不知道是该照顾你,还是照顾老人”。
或许因为选择“应季”的人太多,也或许因为闫妮过于鲜活与真,这些特立独行与自带“淡淡疯感”的人生,反而为她招来喜欢与关注。
闫妮和女儿元元
从另一个角度看,闫妮的存在,也为娱乐圈提供了更多叙事:不止那些闪闪发光、得体且悬在空中的人会得到喜爱,真实、有生命力的存在,也足够动人。
近两年,闫妮偶尔会回看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过去她总觉得自己长得丑,如今再看,突然发现:“这个小妞长得挺漂亮的。”
女儿元元也像她一样选择进入娱乐圈,变得越来越忙,偶尔,女儿会问闫妮,会不会觉得孤独。
闫妮总会笑呵呵地回答:“不孤单,算命的说了,我老了会有个伴。”
对于爱情存在这件事,闫妮坚信不疑,但对于爱情还会不会来,她有时会质疑。爱情瞬息万变,这也是闫妮乐在其中的原因:
一切要是没有变化,该多无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