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朝历代的“盛世”相对来说总是令人怀念。自夏商周三代直到宋元明清,都有哪些可称得上是盛世的好时光呢?西周有个“成康之治”,西汉有个“文景之治”,唐代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明代有“洪武之治”和“仁宣之治”——其实永乐朝也很厉害,并且除了短暂的建文帝时期,这三个盛世基本上是连起来了——然后就是清代的“康乾盛世”了。这几个盛世中,“洪武之治”相对较少有人说起,但其实很值得一说。
之所以“洪武之治”较少有人说起,因为按照王朝兴替的规律,一个新王朝建立之初,一般都不怎么会出什么大的麻烦,毕竟是在前朝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开始总会有个新气象什么的,所以“洪武之治”有其可说道之处也正常。但作为历史上较少的社会底层人士起家的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之后,能够享国276年,不得不说,他还是为有明一代打下了相当好的基础,“洪武之治”算得上是名副其实。
不过社会上但凡提起明初历史,能想到的大概就是明初“四大案”,也即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以及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除去“空印案”主要与朱元璋整顿吏治有关外,其余三大案基本上都与朱元璋杀功臣有关。在这一点上,朱元璋倒不是第一个,他前面还有刘邦这个“榜样”呢!不过很显然,朱元下手更狠一些,以至于“靖难之役”时,建文帝已经没有几个厉害的武将可以拿得出手来对付燕王朱棣了。
除去四大案,明初洪武朝最大的事情显然就是几次北伐。基本上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国古代史上从北往南打一般较为容易,成功率也高;由南往北打往往很难,明朝北伐是少有的成功之举。而且洪武朝的第一次北伐还相当顺利,元顺帝没怎么抵抗,就迅速逃往上都了。而且之后明与北元之间的几次战役相对来说打得也都比较顺利,毕竟徐达、常遇春、蓝玉等明初的猛将还是不少的,再加上北元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所以北元倒是没有给明朝造成多大的麻烦。倒是后来的鞑靼特别是瓦剌还是给明朝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尤其是“土木堡之役”,皇帝都让瓦剌给捉走了。
除去这些,“洪武之治”之所以可以称得上是盛世,还是因为朱元璋还是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洪武十年(1377年)平定云南,基本上统一了全国;以重典驭臣下,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实行移民屯田和军屯,文化上重开科举等,在元末因战争百废待兴的基础上,明初的社会生产得到了逐渐恢复和发展,功劳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以上这些“洪武之治”的主要事迹,在“清风明月”所著的《洪武之治:南征亲伐与明初四大案》之中都有着较为详尽的介绍,而且这本书语言平实、深入浅出,还介绍了不少细节,比如明初官员俸禄、政治体制、普查编户等,还是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对“空印案”发生的具体年份以及所谓的“徐达之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进行了较为可信的考证,可以看得出来还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