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元璋从南方起家,先后击溃了众多起义势力。随后又把元朝赶出中原,强大的实力让周边诸多小国家纷纷前来投靠,作为老大哥明朝多次帮他们解除危机,万历年间明朝就派出精锐部队参与“抗倭援朝”战役,三大王牌部队联手将日本打得溃不成军。
日本弹丸之地,每当内部战乱统一之后就会将战火向外蔓延,丰臣秀吉经过数次战争统一日本全境之后,开始觊觎朝鲜地盘。作为明朝忠实的追随者,朝鲜国力微弱只好向明朝求援。大明王朝威严不容侵犯,立刻派出精锐部队出兵援救。
除了辽东部队之外,战斗力极为强悍的戚家军和神机营等纷纷奔赴战场,双方作战长达数年,耗费了大量精力,明军事如何在长途跋涉、兵源短缺的情况下取胜,这次战争又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十五世纪前后,日本各地小规模战争不断。经历过数不清的战争之后,日本士兵的战斗素养不容小觑。1590年丰臣秀吉横空出世结束了长久以来的混乱局面,统一日本全境。此后励精图治,待到时机成熟之后,丰臣秀吉的野心也展露了出来。萌生了对外扩张的想法,企图取代明朝在亚洲称王称霸。
为了实现这个野心,朝鲜是绕不开的跳板。多次派使者故意刁难朝鲜,希望挑起朝鲜与明朝的矛盾,几次都被拒绝之后。1592年日本出兵朝鲜,20万大军悍然入侵,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战争初期朝鲜一路溃败。不出一个月就丢了汉城,面对日本强有力的攻势,朝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大半国土都已沦陷。危急时刻朝鲜选择向宗主国明朝求救。
明王朝接到消息之后,颁布诏书:“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火速出兵救援。明将李如松领兵四万北上救援,相比日本的20万大军,明军不过是敌方的五分之一。明朝常规兵马200多万,为何仅仅派出这么多人呢?仔细分析入朝作战的部队就能得知人数并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唯一因素。
首先指挥李如松自幼骁勇善战,史料记载:“李如松,负大将之才也”,出身于神机营,一路做到了总兵位置。除此以外此次援助朝鲜的部队都是精锐,神机营、戚家军、辽东铁骑早已名声在外,尤其是辽东铁骑,是明朝末年最具战斗力的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擅长骑射是对外作战的利器。
这三支部队出国作战足以见得明朝对此次战争的重视,与擅长突袭的骑兵不同,大明神机营早在永乐年间就已经形成编制,是明朝禁军之一。身上担负着巨大的责任,除了要负责京城大内的安全之外,神机营还多次在对外作战的关键时刻扭转战局。这支特殊的部队最主要以火器为主,可以与步兵、骑兵配合作战,提高部队战斗力。
神机营步兵三千人,骑兵一千人,炮兵五百人,在加上各种各样的先进火器,神机营足以称得上是古代最强热武器部队,至于戚家军更不用多说,由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组建,嘉靖年间海患严重,倭寇在东南沿海肆意妄为,戚继光临危受命在浙江抗倭,在当地招募士兵严格训练,在与倭寇的战争中经受住了重重考验,成为东南沿海最值得信赖的军队。
可见这三支部队都是声名显赫,为明朝立下卓越战功的王牌部队。李如松就是带着这三支部队四万余人奔赴朝鲜,在行军过程中,朝鲜方面不断传来微机消息,汉城陷落之后,平壤也迅速落入敌手。
1593年明军大军围困平壤城,城内驻扎着小西行长的两万多人。李如松仔细分析了战场局势,最终决定在城东设下埋伏,故意放松攻势,在其余三面发动大规模冲锋。神机营的炮兵在攻城战中表现出色,史料记载:“响振天地、山岳皆动,烟焰涨天,旁弥数十里”,日军依靠地利优势拼死抵抗,李如松身先士卒,跳下战马就要登城,身边将士见了士气大振,攻势更为猛烈。
三面强攻下日军逐渐不支,西门率先被攻破,明军大军涌入城内,双方爆发了惨烈的大战。战斗一直从夜晚持续到第二天下午,小西行长眼看战败弃城而逃,逃跑过程中遭遇早已埋伏好的明军,此战斩杀日军1300名,俘虏战马2985匹,烧死的日军不计其数,重新夺回了平安、黄海、江源、京畿四道。“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也”,一战打响了威名。
后来双方经过几次战斗都有了议和的想法,然而丰臣秀吉拒绝明朝的册封要求,灰溜溜的跑回日本,至此援助朝鲜战争告一段落。然而好景不长,1597年日军卷土重来,此次出征14万大军誓要一雪前耻,明朝也再度出兵援助。出动8万余人,此次明日交锋中丰臣秀吉去世,一时间无人站出来,日军方面只能撤退。
明朝又一次保护了自己的小兄弟,前后两次救援朝鲜,明朝出动了三支王牌部队,表现出了对此战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意义。这场战争不只是救援朝鲜,与明朝的安危也息息相关,帮助朝鲜的同时也是在保护自己。毕竟日本的野心不是一个朝鲜就能满足的,最终的目的还是明朝。
朝鲜虽然两次沦为主战场损失惨重,好在并没有完全沦陷灭国。明朝的仗义出手也让两国关系更为亲密,作为明朝东北方的天然屏障,只要朝鲜还存在就能少许多威胁,即便两次出国作战使得明朝国力受损,却也保证了东北边境安宁,而日本也老实安稳了300多年。